2016香港电影之本土市场篇
如果说以合拍商业大片进击市场,还停留在几个香港大导演手中,那么坚守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的作品,在内陆市场上的反馈更值得玩味。《寒战Ⅱ》、《使徒行者》的成功,《三人行》、《三少爷的剑》的失利,或许个中经验能指引香港电影未来的创作。
成也萧何
与2015年内陆总票房440亿相比,2016年内陆总票房达到457亿,但2016年这个增速,却是十年来增速最缓慢的一年。这个信号并不是说中国电影市场变得低迷,而是说明票房数据回归理性,进而说明观众回归理性。如今占据票房贡献主力的年轻内陆观众,有很多80后生人,他们经历过老港片的熏陶,并对香港电影拥有极深的情怀。而在当下香港与内陆融合的情况下,他们对于一些坚守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的作品更为看重,并用自己手中的票去对电影做出评判。
但是时代不同了,曾经那些在年轻人心中留下经久不衰的经典港片气质,如今再难召唤回来,新时代就要有新时代的面貌。当梁乐民、陆剑青联手打造的以香港司法高层互斗为题材的影片《寒战Ⅱ》,则让我们看到新时代下警匪片的变种。
在《寒战》超强口碑的铺垫下,《寒战Ⅱ》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这是观众在香港传统警匪片中很难寻到的一种题材,它的视角从无数警匪故事上升到警警故事,曾经的正邪对峙,如今变得扑朔迷离,香港警队、廉政公署、法律界和政府律政司,各方钳制,卷入一场罕见的香港政治生态圈下的阴谋。而香港警匪片擅长的爆破、枪战等视听爆炸场面依然本色不改。
或许传统香港类型片在新时代下的面貌需要改变,梁乐民、陆剑青走出了这样的一步,他们将类型升级,并启用梁家辉、郭富城、周润发出演,《寒战Ⅱ》在类型片上不但拥有颇高的完成度,并实现了突破和升级,而且在大明星效应的加持下,这部纯香港题材的作品,在内陆狂揽六亿七千万票房,并且在香港地区也打破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记录,登顶香港最卖座华语电影宝座。
对于很多内陆观众,港片情怀自然绕不过去。情怀不能一概而论,它可以是刺激票房的强心剂,也可以是投机心理下的一手暗牌。TVB电视导演文伟鸿此次转向电影所做出的尝试,打破了剧改电影一直以来尴尬的状况,将内陆观众熟知的TVB大热剧集《使徒行者》拍成电影版,斩获六亿票房,成为2016暑期档最强黑马。但是从影片本身来说,电影版《使徒行者》仍有诸多问题,线索太过庞杂,反转略显生硬,让很多不熟悉这部剧集的内陆观众观感并不是很好。但张家辉、古天乐演技派型男坐镇,加上这样一部罕见的卧底题材警匪片,仍是在暑期档掀起了一轮观影高潮。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部TVB剧情让太多观众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情怀,在暑期档《盗墓笔记》、《爱宠大机密》等片的钳制下,《使徒行者》独辟蹊径,满满情怀在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虽然不完美,但《使徒行者》在制作层面的用心让大家切身感受,而刘镇伟的《大话西游Ⅲ》虽然在市场上拿到三亿六千万的不错票房,但周遭的口碑却败得一塌糊涂。当年《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已成为众多内陆观众的心头爱,周星驰继续着自己的“西游”情结,用好莱坞视效大片的量级拍出《西游·降魔》,与徐老怪联手《西游·伏妖》,扩展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格局,但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Ⅲ》沽名钓誉,虽然有一个好的点子,但在制作层面的鸡肋让影片收获一片骂声,只能说,情怀牌在当下还是能忽悠住一部分观众,但往下,谁知道么?
败也萧何
2016年,以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拍出的电影,有几部在市场上表现并不理想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杜琪峰的《三人行》、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陈木胜的《危城》以及林岭东的《冲天火》。
没有达到预期,除了同档期遭遇强敌,比如尔冬升《三少爷的剑》显然不敌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杜琪峰的《三人行》撞上好莱坞大片《独立日Ⅱ》、《惊天魔盗团Ⅱ》,单就影片本身来说,几部影片的失利大抵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超越了观众,另一类是落后于观众。
第一类的典型案例便是杜琪峰在“银河映像20周年”的节点,集结古天乐、钟汉良、拍出的《三人行》,虽然片中演员的站位、考究的打光、精彩的枪战、宿命论主题,依旧是典型的杜琪峰风格,但显然杜琪峰有着向前开拓的勇气和决心。正如歌舞片《华丽上班族》在市场上的失利一样,《三人行》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也是其中浓重的实验性。杜琪峰在《三人行》中设定了密闭空间下的群雄乱斗,在结尾用一个依靠人物慢动作拍摄的枪战长镜头,达到整个戏剧高点,虽然这种开拓和实验性值得褒奖,但对主流观众而言还是难以接受,形式感与镜头感的炫技盖过了让观众紧张刺激的故事,《三人行》最终只拿到一亿票房。
第二类的典型案例便是《三少爷的剑》、《危城》、《冲天火》等片。站在2016年的时间节点,很多人其实已经很少看到传统武侠片,真正描摹江湖武侠的上一部作品,应该说是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这次尔冬升与徐克联袂打造的《三少爷的剑》,从七夕档跳到贺岁档,出品方博纳影业的于冬说,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商业大片,论故事爱情还是特效场面,都大于普通的商业大片,于是跳档。但影迷都不买账,故事爱情让他们觉得俗套,动作特效也让他们觉得非古龙式,于是一片吐槽之声不绝于耳。平心而论,《三少爷的剑》在制作层面并不投机,导演亦有想表达抒发的东西,只是放在今时今日,重现邵氏武侠风采的《三少爷的剑》显得不合时宜,最终只收获一亿票房,远远低于预期。
《危城》、《冲天火》两部影片的共同问题就是太过落伍。看《危城》,很多影迷纷纷反映像看上个世纪的武侠片,它的做派太过老旧,武打招式放在当下也已落伍,即使花费时间打造的酒坛上的对决大戏,也只是刺激耳目。虽然陈木胜导演想表达的的主题耐人寻味,但在娱乐性上远远达不到观众的预期,票房收益一亿六千万。林岭东的《冲天火》淹没在华语电影市场的浪潮下,这部作品的剧情乏善可陈,唯有林岭东式的枪战、追车、爆破等场面让人目眩,当下的时代,仅仅靠这些强悍的动作场面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看看《金刚狼Ⅲ》的感情效应),最终票房惨不忍睹,三千多万。
结语:
无论如何,这些从香港电影辉煌年代一步步走来的导演们,他们依然坚持拍摄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作品,已经让人钦佩。他们身为创作者,仍在坚持自己的风格和表达,坚持讲述与自己周遭生活、文化语境生长出的故事。
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的当下,如何让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的作品,在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广的观众人群,受到认可和褒奖,则是他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016年已经过去,2017年诸如彭浩翔的《春娇救志明》、袁和平的《奇门遁甲》,都属于坚守香港本土擅长的类型、题材的作品,期待他们有好的表现。
文章首发《看电影》香港国际影视展特刊,
特刊请到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取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