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3)满清的崛起 十三副盔甲的童话

(123)满清的崛起 十三副盔甲的童话

说起满清崛起时,人们常常会说到努尔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家。其实呢?这是一个标准的童话故事。
事实上,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崛起,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年近六十岁时,大明帝国还一直把他当成朋友看待,还一直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支持他。
当然了,在这段时间里,努尔哈赤也一直对大明帝国表现的非常驯服。万历四十三年,57岁的努尔哈赤,还亲自到北京城朝贡;此前,努尔哈赤也曾七次亲自到北京城朝贡。
但是到此为止,努尔哈赤终于感觉自己的翅膀已经硬了,所以就要试图摆脱大明帝国了。
失去这种背景,就是给努尔哈赤三千副盔甲(不要说什么十三副盔甲),他也无法与明帝国对抗的。
努尔哈赤拥有五六万军队时,明帝国想收拾他,自然是难之又难了。问题是,在努尔哈赤只有几百、几千军队时,明帝国想收拾他,肯定就跟吃盘菜一样简单。至于努尔哈赤拥有几十副盔甲时,明帝国想消灭它,那就是分分钟钟的事。
更主要的是,如果大明帝国当时就把努尔哈赤当成主要敌人,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只要支持其它女真部族收拾努尔哈赤就可以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努尔哈赤一系力量的崛起,是建立在侵略、兼并各大女真部族的基础之上。受到努尔哈赤侵害的女真部族,肯定都是哭着喊着希望,大明帝国支持他们反抗努尔哈赤。
问题是,大明帝国显然认为支持努尔哈赤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就放任、默许、甚至是支持了努尔哈赤这种野蛮的侵略行径。否则,努尔哈赤只有几十副盔甲、几百副盔甲时,不要说面对大明帝国的围剿了,就是面对周边女真部族的兼并,也是再劫难逃的。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女真的各大部族首领,通常也就是一个乡级、县级大佬。以他们这种实力,只要明帝国扶弱抑强、纵横开合的策略应用得当,女真是无法走向统一的。因为某个女真首领变成县级大佬时,就有可能上了明帝国的黑名单。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做人,自然什么事也没有。只要他还敢欺负其它女真部族,明帝国就会去替天行道的。总而言之,谁叫你欺负人?
也许有人会说,某个首领统一女真,也不一定非常得欺负其它女真部族啊。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把政治当童话看。因为好说好商量,其它部族,凭什么让你去兼并呢?如果这种事都能发生,共产主义社会早就实现了!所以,任何一个军政强人,统一某个地区,也是一路打打杀杀出来的。
明帝国控制女真部族的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分化瓦解,尽量阻止们走向统一。只要女真的部族林立,那女真民族就是一盘散砂。因为众多部族并存,谁也不服谁,自然无法与明帝国对抗。
更主要的是,某个强势首领想兼并其它部族时。受到威胁的部族,自然会求助于大明帝国,更会协助大明帝国,收拾那个强势的首领。在女真部族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女真强势的首领,通常也就几千条枪,自然无法与大明帝国对抗。
但是,随着明帝国越来越衰腐,整个政府已进入了官僚社会晚期,所有的人,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总而言之,能混就混,只要我没事,管它会发生什么后果。在这种背景下,扶弱抑强的战略,边防统帅也懒得去应用了,政府也懒得去应用了。
史书上说李成梁武功之盛,二百年未有。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但就是在李成梁战功辉煌的背后,却是明帝国边防危机,越来越无可抑制了。
当李成梁退出历史舞台时,女真民族已进入统一的门槛了。李成梁万历四十三年死,此后几个月,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当时没有纳入努尔哈赤势力范围的女真部族,只剩下叶赫一部了。
统一女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女真分为四大部分。辽东地区以北,是建州女真,再往北是海西女真、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
关键是,这四大部女真,内部也是四分五裂的。建州女真分为建州五部(苏克素浒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哲陈部)、长白山三部(鸭绿江部、朱舍里部、讷殷部);海西女真分为四部(乌拉、哈达、辉发、叶赫);此外还有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
努尔哈赤在25岁起兵,利用10年时间里,终于统一了建州女真;这段期间在明帝国大约是万历16年到万历26年。
此后历时20多年,终于统一了整个女真民族(差叶赫),并让蒙古科尔沁占在自己一边。在明帝国大约是万历26年到万历46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民族,足足用了30多年时间!
在这三十年时间里,如果明帝国把努尔哈赤当成主要敌人,努尔哈赤早让歼灭几十回了。
历史上有李成梁养寇一说,主要就是因为,努尔哈赤一个劲兼并其它女真民族时,李成梁从未压制过他、打击过他,相反还一个劲的打击努尔哈赤的敌人。这与明帝国在东北地区,扶弱抑强、分而制之的战略,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们显然不应该,单纯的在李成梁身上找原因,因为李成梁始终受到大明帝国政府的重用、褒奖。
我们的问题就是,李成梁执行这种明显错误战略,为什么会始终受到明帝国政府重用、褒奖呢?
执行扶弱抑强的战略,那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政府支持。一个彻底官僚化的政府,是无法支持这种战略的。一个彻底官僚化的政府,各级官员都是只考虑眼前,绝不管以后。关键是他们这样做事,却不会受到惩罚。
在这种背景下,李成梁看到日益强大的、且对自己非常顺服的努尔哈赤,自然也是乐于合作。因为和努尔哈赤合作,东北地区相对容易保持稳定;如果把努尔哈赤当成敌人,东北很可能当时就会乱了套。
因为李成梁执行这种战略,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武功之盛,据说是明代二百年未有。问题是,他死前,努尔哈赤已快统一女真民族了。
说起明末的辽东危局,我们通常是从萨尔浒之战说起的。
而说起萨尔浒之战的失败时,我们又通常把这一切,归于明军统帅杨镐的无能之上。
其实呢?单就萨尔浒之战本身而言,对明、清双方,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略意义。
萨尔浒战役之后,明帝国依然控制着广阔的辽东地区;萨尔浒之战后,明帝国依然可以随时把十多万军队、数百万两白银的军费,投到辽东地区;换而言之,萨尔浒之战后,明清之间的战略形势并没有任何改变。
更主要的是,萨尔浒之战后,满清连一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
区区一个萨尔浒之败,对明帝国而言,不过是一点皮肉伤罢了。如果明帝国面对的只是这样一场战役的失败,明帝国马上就可以恢复过来。毫不夸张的说,萨尔浒之战,仅仅是满清打退了明帝国的一次主动的进攻罢了!关键是,明帝国还可以调集更多的军事资源,投入辽东战场。
但是很不幸,明军之所以会兵败萨尔浒,绝不是简单的因为统帅无能,而是因为大明帝国已进入了官僚政治晚期。所以,这场战争失败只是刚刚开始,于是一场接一场的失败,让大明帝国彻底丧失了辽东的控制权。
在分析萨尔浒之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从军事上分析明帝国的失败。总而言之,杨镐分兵四路,让明军的兵力分散了,所以才让努尔哈赤可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
其实呢?处于杨镐的位置上,谁也会全军覆灭的。如果以杨镐的权力、兵力、后勤保障,只要应用得当,就有机会歼灭努尔哈赤。那后来的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岂不是全得羞死?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杨镐兵败萨尔浒
此时的满清,严格的应该叫后金。只是为了行文简单,我们这里一概统称之为满清。

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