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3(1&2)侯赛尼家族
第33章 诸家族(1705-1799)
第一节侯赛尼家族:纳吉布.阿-阿什拉夫的反叛
第二节侯赛尼家族:诸家族的崛起
这两节说的是奥斯曼帝国中期,由于四面危机造成的自顾不暇,巴勒斯坦地区及耶路撒冷的管理也变得混乱乃至“趋于土崩瓦解(书中原话)”,由此,一些“据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后裔的阿拉伯家族成为了耶路撒冷的无冕之王。
本书上节末提到由于奥斯曼人的残暴统治,引发了耶路撒冷人的暴动,大法官(书中没有说,但我想应该是阿拉伯人)为起义者打开了城门。
大法官还任命穆罕默德.伊本.穆斯塔法.侯赛尼为全城领袖。这两节的人物名字都不用记住,但要知道他们的家族“侯赛尼”,直到近代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这位侯赛尼是耶路撒冷内一个显赫的阿拉伯家族的头领,这个家族叫“纳吉布.阿-阿什拉夫”(阿什拉夫Ashraf,就有先知后裔的意思),一百多年前与法鲁克帕夏关系不错而发迹。他们号称是穆罕默德外孙侯赛因(书中说是孙子不对)的后裔。我已记不得前面在讲第四位哈里发阿里时是不是说过,阿里的妻子是穆罕默德与原配海迪彻的女儿法蒂玛(法蒂玛王朝因此得名),他们有两个儿子哈桑和侯赛因,后来都被害死。但他们的后裔有很多(也有很多冒名的),而穆罕默德其他的子女都早逝,因此所谓“圣裔”只有哈桑和侯赛因的后人。
哈桑的后裔都被称为“谢里夫”,侯赛因的后裔被称为“赛义德”,他们都有戴绿头巾的权利。不过现在很多叫谢里夫和赛义德的也不一定是先知的后裔了。
阿拉伯人控制耶路撒冷时期,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待遇差不多,一样受到歧视。
奥斯曼苏丹派军队前来镇压,经过一番战斗,侯赛尼被俘后遭斩首。一位叫阿卜杜拉.拉蒂夫.古达亚的代替侯赛尼成为圣裔家族的领袖。书中的意思是,这些后来的所谓圣裔,有可能是伪造的家谱,他们大多是苏菲派(神秘苦修)谢赫(长老)的后代。但有一点,他们都拥有巨大的财富,有了财富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他们通过金钱获得了奥斯曼当局的许可,他们依旧称自己是侯赛尼家族。
侯赛尼家族的统治并不能保证耶路撒冷的繁荣,因为有纪律败坏的奥斯曼驻军,打劫的贝都因人还时不时来光顾,耶路撒冷内部时不时暴乱,贪赃枉法的大小官吏,矛盾重重的基督教各派。
书中提到有三百名世代驻留的教士,像囚犯一样每晚被锁在圣墓教堂内。是因为萨拉丁曾指定阿拉伯人加尼姆.哈兹拉吉谢赫为教堂守护人,教堂的钥匙就掌握在他的家族后人手中(直到今日),教堂每天都要开门锁门,但里面各派所分得的区域不能没有人看管,所以永远会有一群各派教士被锁在里面。(下图,圣墓教堂的大门)
书中还说到有些大的教派在圣墓教堂内还有自己的厕所,小的则没有。像科普特教派和埃塞俄比亚教派这样的小教派,现在的耶路撒冷还有他们自己的教堂或修道院。下图中左边为科普特东仪正教长老会,右边是科普特教会的海伦娜教堂。
稍微解释一下,科普特教会。埃及曾是罗马帝国的皇帝的私人行省,所以基督徒数量相当的大,现在还有很多著名的教堂和修道院(西奈半岛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最为有名)。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也不可能让所有埃及人都皈依伊斯兰教,他们起初把埃及人称作科普特人,后来就把埃及的基督徒称作科普特人。
科普特教会属于东仪教派,只在埃及特有。就是采用东正教的礼仪(包括十字架的样式,服装和用具等等,主要因为埃及被拜占庭管理过),但他们又服从罗马天主教皇,所以称东仪正教或东仪天主教,与东正教还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