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颌下腺肿物)多形性腺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确诊丨经典病例】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 : 发现左颌下肿物3年余,增大6月余。
现病史: 3年前发现左颌下肿物,无疼痛,始较小,约花生米粒大小,无任何不适故不予以注意,未就诊治疗。曾自服及自敷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6月前发现肿物逐渐增大,于5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颌下肿物性质待查(混合瘤?),现来诊要求手术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及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有甲亢病史26年,服用碘131治疗,已口服药物治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甲功正常;肿瘤标志物未查。
超声: 左侧颌下腺探及一3.7cm×3.0cm欠规则团块回声想,边界清,内回声低,欠均匀,后方回声略强;余左侧颌下腺组织回声均匀;右颌下腺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左侧颌下腺团块内探及丰富条索状彩色血流信号,色彩明亮,右侧颌下腺血流信号未见异常。
CT/MRI扫描: 颈部CT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头稍后仰,两肩下拉。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腔入口,常规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0mm,电压120kV,矩阵512×512;如图1-4。如图1-6。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1:在提供的CT平扫+增强图像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单选)
A 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B 病灶边界清晰,密度不均;
C 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
D 病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B
该 病例平扫时密度稍低于周围软组织,与右侧软组织看似分界不清,但从增强扫描来看,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因此C、D答案可以排除。另外,病灶平扫时密度较低,病灶密度是否均匀显示欠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因此B答案正确。如图1-9。
问题2:该病例在CT扫描基础上,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信息(单选)
A 颈部正侧位DR拍片
B 放射线核素检查
C 颈部MRI平扫
D 颈部CT增强加后处理重建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该患者在行CT平扫加增强后后,MRI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颌下腺癌
B 颌下腺慢性炎症
C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D 颌下腺淋巴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左颌下腺见4cm×4cm×3cm质硬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完整切除。
病理所见:(左颌下肿物)带颌下腺结节一个,其中结节大小4 cm×3.5 cm×3.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中,稍呈粘液状,边界清楚,未见侵犯周围组织。周围颌下腺组织大小3.5 cm×2.5 cm×2cm,未见肿物侵犯。免疫组化未做(如图10-11)。
病理诊断:(左颌下腺肿物)多形性腺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CT平扫可见左侧颌下腺区见一类圆形低及稍低混杂密度肿物影,较大截面约3.4 cm×3.8cm,边缘尚清晰,正常颌下腺未显示。肿物与左侧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分界欠清,与左侧胸锁乳突肌分界尚清。CT增强后,肿物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双侧颈部I、II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较大者位于I区,大小约0.7 cm×1.3cm。从上述征象来看,左侧颌下腺区占位,边界清,结合病史时间为3年,可暂考虑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但短期内有增大,因此,暂不能排除恶性可能。
(1)发现病变与认证:本病例临床触诊易于发现,但进一步确诊定位定性CT平扫加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本病例基本征象为类圆形、边缘尚清晰、密度不均匀和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病灶位于左侧颌下腺,正常左侧颌下腺消失,左侧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胸锁乳突肌受压,定位诊断问题不大。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50岁中年男性,因发现左侧颌下腺肿物3年入院,CT平扫上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从征象及临床病史来看,主要现为良性征象,但短期内有增大,因此,暂不能排除恶性及其他性质病变可能。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例的特点为中年男性患者,病史较长,临床症状不明显。CT上左侧下颌下腺区见一类圆形低及稍低混杂密度肿物影,较大截面约3.4 cm×3.8cm,边缘尚清晰,肿物与左侧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分界不清,与左侧胸锁乳突肌分界尚清。CT增强后,肿物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患者年龄病史符合多形性腺瘤的特点(30~50岁,病史长),病灶小于5mm,因此,诊断为多形性腺瘤,但从影像上观察灶病变组织与正常颌下腺组织分界不清等特点,短期内有增大病史,该病例还是不能排除混合瘤恶变可能。
病变大,病史不典型,超声方面容易与滤泡性病变混淆,而CT方面易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混淆。
(1)颌下腺慢性炎症:也可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但常有感染来源,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肿块常为多个,有时大时小的消长史,抗感染治疗常可奏效。
(2)颌下腺癌:恶性肿瘤以多种不同来源的癌多见,形态不规整,边缘模糊,可伴同侧颈深筋膜,增厚,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易侵犯邻近结构,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肿大。文献表明,呈低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及呈高度恶性的腺样囊性癌,由于其边缘浸润严重,常难与腺体周围正常组织区分,且CT平扫时肿块密度较低,增强后密度明显不均,伴多发不规则小囊状低密度区,较具特征性性。
病例供稿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科 刘露 金观桥 苏丹柯
专家点评
该例病变的定位很重要,病变位于左侧颌下区,主要需要明确病变来源于颌下腺还是推压颌下腺,正常颌下腺的显示对于判断病变非常关键。该病变与左侧颌下腺边界不清,正常颌下腺未显示,提示病变的来源。MRI可以更加清晰显示病变的来源,病变与邻近舌下腺,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定位之后,观察病变的特征,病变边界清晰,但是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检查可见肿物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颌下腺的肿物中,良性、恶性的发生率各占50%,病变的判断主要根据病变的特征。 该病人双侧颈部I、II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较大者位于I区,大小约0.7 cm×1.3cm,但是淋巴结密度均匀,可见淋巴结门,因而淋巴结考虑良性病变。从上述征象来看,左侧颌下腺区占位,边界清,结合病史时间为3年,可暂考虑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但短期内有增大,因此,暂不能排除恶性可能。
点评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邝平定, 俞炎平, 邵国良, et al. 颌下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分析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12): 1181-4.
[2]黄银平, 沈比先, 贾飞鸽, et al. 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 [J]. 放射学实践, 2010, 25(5): 501-3.
[3]董宝明, 强永乾, 张蕾, et al. 颌下腺肿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 [J].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3, 3(6): 280-3.
[4]丁莹莹, 李鹍, 高德培. 颌下腺肿瘤的CT诊断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6): 589-91.
[5]Wilson T C, Ma D, Tilak A, et al.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Salivary Gland Basal Cell Adenocarcinoma and Basal Cell Adenoma [J]. Head and neck pathology, 2016, 10(4): 494-500.
[6]Gao M, Hao Y, Huang M X, et al. Salivary gland tumours in a nor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a 50-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190 cas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