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巴尔干之双城记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每次一想到任何与双城记有关的话题,脑海里第一反应冒出的总是这句话。不过今天要写的不是狄更斯笔下的巴黎和伦敦,而是黑山共和国的两座小城,科托尔和布德瓦。
之前心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国家要叫做黑山呢?难道是黑山老妖的大本营?那么,里面有没有漂亮的白骨精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呢?
事实证明自己有点想多了。
黑山共和国,在塞尔维亚语中写做Црна Гор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黑色的山”。当从克罗地亚进入黑山的那一瞬间,对于这个名字马上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直观印象。
克罗地亚境内,阳光明媚,说真的还有点热浪滚滚的感觉,绿树,鲜花,以及一栋又一栋各式各样但都是红色屋顶的小洋楼簇拥着平坦顺滑的道路,放眼望去,大有一番吃饱穿暖,丰衣足食的感觉。
一进入黑山边境,说来也是奇怪,立马开始下雨,天空中乌云密布,山里的风也一阵紧着一阵,卷着地上的落叶,打着旋从车头呼啸而过,大有横扫一切的气势。相比于邻国,路况差了很多,大坑旁边是小坑,小坑旁边是水坑,路边的房子怎么看着都觉得破破烂烂,好像北约刚刚轰炸过的景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远处一座又一座直插天际的黑色大山,连绵不绝,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植被,大片大片裸露的岩上面光秃秃的,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矮小灌木丛在风雨中瑟瑟发抖。除了那些沉默的城墙,和那些威严的大山完全连在了一起,如果不是仔细分辨,还不是那么很容易的发现,恍惚间会有一伙山贼挥舞着刀枪,呼啸而下,大喊“留下买路钱!”
说实话,对于黑山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
在我们的小声嘀咕中,车轮可一点没停,没多久就开到了科托尔,中间还坐了一次非常迷你的小渡轮。还好下船的时候雨基本停了,几缕细细的阳光从厚厚的乌云深处羞答答的照下来,给眼前这座看上去全是石头的小城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芒。
不知道是先有了科托尔城还是先有了科托尔湾,总而言之这座隐藏在峡湾幽深水道深处的小城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期就开始有人定居了,从事的职业嘛自然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家打渔的打渔,打劫的打劫,小日子一度还很滋润的。后来的拜占庭人,撒克逊人,保加利亚人先后觊觎这块儿宝地,但是谁也没有能力长久的占有此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实在太能打了,大概那些黑色的大山不仅给了他们矫健的体魄,还有山一般坚强的意志吧。
直到后来威尼斯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地区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平静,金钱和武力的结合使得科托尔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在亚得里亚海东岸重要的据点的同时,给城内的建筑也打上了鲜明的威尼斯特色,也正是凭借这一点,科托尔入选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城最著名的景点是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方山梁延伸长达4.5 公里的古城墙,不过,我一向觉得游览古城的最好办法就是,乱逛。
循着那些铺满了鹅卵石的街道,行走在高高矗立的墙壁之下,转过一家又一家小店,每座小城都会有那么一个四四方方的广场,旁边肯定会有一座有着高高钟楼的教堂,不过科托尔还比这些地方多了一样东西,猫。
这里的猫每一只感觉都是本城真正的主人,每一只不仅看上去毛光水滑,身形矫健,而且个个气宇轩昂,仪态万方。看到我们这些远道而来客人,通常只是微微的点点头,招呼一声,示意我们可以不必拘束,随意享受,然后它们便自顾自的离开了。当然,如果你要是愿意撸猫,主子们也是乐此不疲。
小城广场用很漂亮的花岗石拼出了更加漂亮的图案,一个应该和我们一样是游客的小姐姐席地而坐,前面卧着一只特别富态的大黄猫。小姐姐温柔的动作看来使得猫咪非常享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窄缝,看样子马上就要打呼噜了。一人一猫的温暖画面吸引了周围游客纷纷驻足,谋杀了无数菲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时间有限,只能匆匆离开,穿过城门的时候看到城外护城河里碧绿如同丝绸般的流水,还有身后那片依然黑黝黝,默默无语的城墙,被夕阳披上了一件华美柔软的外套,似乎也没有坚硬冰冷了。入城之时的些许牢骚早已烟消云散,心里对于这座精致的小城多了几分恋恋不舍,要是时间充裕,应该在这里多住些日子才对。
如果说科托尔身上的地中海气息还不是那么浓郁的话,那么第二天遇到的布德瓦无疑就是一座从里到外都散发着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城市,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感觉自己回到了亚平宁半岛。
嗯,关于布德瓦的历史,可以把前面科托尔的历史照搬过来,一模一样,把名字换一下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去问当地人,他们一定会骄傲的指出一点不同,那就是布德瓦建城已经有超过2500年历史了,科托尔只能自叹不如,甘为小弟了。
除此之外,布德瓦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比如曾经贫穷的渔村,如今已经成为欧洲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城市,22000名居民当中有超过500名百万富翁,又比如布德瓦是滚石乐队举办演唱会的最小的城市,在2007年7月9日,作为他们全球巡演的一站,在布德瓦的雅兹海滩,35,000 名观众观看了演出,观众人数是城市居民数的两倍以上。如果你看过《007:皇家赌场》,那么肯定会对这里的城市感到非常眼熟,毕竟主要外景地就在于此。
所以,布德瓦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绰号:黑山科威特。
布德瓦老城有三个主要的教堂,分别是建于7世纪的圣伊万教堂、建于840年的蓬塔圣玛丽教堂以及建于1804年的圣三一教堂。和科托尔一样,老城的威尼斯特色城墙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可惜1979年的大地震摧毁了这一切,直到1987年,布德瓦老城在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后,才基本恢复了原貌。
风景虽然是差不多的风景,但是天气却完全不一样。一大早明晃晃的阳光就直逼进来,空气中的热度也带出来几分夏天的味道,虽然现在早已经进入初秋时节。昨天还在冷风冷雨中瑟瑟发抖的我们,忙不迭的换上短装,沿着布德瓦著名的白沙滩向老城进发。路上遇到一队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该是参加什么活动,看到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小朋友们很是兴奋,英语,黑山语,意大利语还是法语混合着一起冲过来,一时招架不住,只好抱以我能过展现的最灿烂的笑容,同时不停地摁下手中的快门。
带队的老师尤其漂亮,回首间颇有几分苏菲·玛索当年的风韵,可惜没有拍到。
其实说实话,科托尔和布德瓦两座风格很相近的城市,无论是建筑特色,还是历史渊源,就像一对姐妹花。之所以在游客看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想天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吧,阴雨连绵中的科托尔和阳光普照下的布德瓦,呈现出了或婉约或热辣的风情,春兰秋菊,各擅其扬,在离开很久以后,回味起来觉得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