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镜,白茶中的白毫银针三年内要喝掉,这是哪来的谣言?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天,一个姐姐忧心忡忡地来找我。

说,小陈啊,我听到有人(此处隐去名讳)在某宝上直播,说,白毫银针要三年内喝掉,否则会出问题。怎么办啊,我存了好多银针呢?

啊,白毫银针三年内要喝掉,这是哪来的谣言?我一脑门子汗。

想起2016年在方大师家里,看到他存的2008年的牡丹王,长得跟白毫银针非常相似,已经有整整八年的历史了,那毫香,药香,实在是迷人。

如果真如这位某宝直播者所言,那方大师干嘛存一批牡丹王存上八年的时光呢?

以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在这八年中,要想把这一批牡丹王卖掉,那可是易如反掌的事!

但人家偏偏存了这些年,可见,白茶存好了,存老一些,是有好处的。

用这个事例来回复这位姐姐,她惊慌的心,渐渐安定了。

再晒了我收的茶的图片给她看,请她放心,如果白毫银针不能久存,那我和李麻花存这么多茶干嘛呢?

我们俩虽然年幼,却并不无知。

以我们这些年深入福鼎的资历来说,一个连某宝主播都知道的道理,我们不可能不知道。

由此可证,白毫银针不能久存,三年内要喝掉,这真心是个空穴来风的谣言。

姐姐这才彻底放心了。

她说,她在某省级的龙头企业家里买了好多白茶,如果不能久存,那她可亏大了。

最后她说,她咨询了那家龙头企业的老大(此处隐去名讳),人家的观点跟我一样,白茶是可以久存的,当然,老白茶不应该有巧克力味酸梅味。

《2》

江湖上真的是三不五时,就会有小道消息像雨后的春笋一般地冒出来。

从前那些小儿科的,传到我这里,老觉得不搭理他,就完事了。

这次更离谱,连白毫银针不能久存这种言论都造出来了。

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乱说话不嫌腰疼。

其实,在这个自媒体泛滥成灾的时代,任何一个自媒体人,都应该要有自媒体人该有的觉悟。

这个觉悟就是,自己发表的任何言论,都一定要是有理有据的,是站得住脚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不可以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脑门子一热就冒出来的。

要知道,说话是要负责任的,传播了一些不该传播的言论出去,最后是要承担责任的。

不能因为自己建了个自媒体,拥有了一些粉丝,就可以随便表态,乱说话。

像“白毫银针三年内喝掉,不能久存”这种言论,其实极有可能,就是这位主播自己家白茶的特性,也就是说,只有他家的白毫银针,才是不能久存的,才是三年内要喝掉的。

但他没说清楚,他一概而论没做区分,便成功地让观众误以为,是所有福鼎白茶都如此,认为是所有白毫银针都不能久存!

这便造成了巨大的误会。

因为他家的白毫银针,而影响到了其它的白毫银针。

因为他家的银针不能久存,而让其它的银针,也陷入了“不能久存”的流言里,瞬间被淹没。

白毫银针说,这一次,我比窦娥还冤!!!

《3》

我相信,这位主播没有撒谎,他家的银针确实要在三年内喝掉,不能久存。

他只是不善于表达,从而误伤了别人家的银针。

或者,他故意不加以区分,让人误以为所有银针都不能久存,这样,他家的银针不能久存这个缺陷,才不至于凸显出来,才不至于被放大,才不至于让茶友对他家的茶的品质产生置疑,从而影响他家所有白茶的销量。

那么,大家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他家的白毫银针要在三年内喝完,不能久存呢?

为什么村姑陈,方大师,以及福鼎的其它龙头企业里排前的几大品牌的白毫银针,却都是可以久存的呢?

这是工艺的原因。

工艺好,白毫银针就可以久存。

工艺不好,白毫银针当然要快点喝完,否则就要坏了。

白毫银针,是白茶当中最顶级的品类,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白毫银针,它还是白茶当中最难做的一个品类,是白茶当中工艺难度最大的一个品类。

白毫银针的工艺难度大,跟它的身体结构有极大的关系。

银针是芽头,芽头最尊贵,而芽头也最难做干。

因为芽头可不是一层,它是好多层包裹起来的。要做到不损伤内质的同时,层层都干燥,让芽头内外同时干透,并达到国标规定的8.5%以下的含水量,这需要极高深的技术。

不信可以去问,看有几个人是自己做银针的,有几个人是请师傅来做银针的,有几个人,是看到有客户买银针了,再去同村的邻居厂里进货的。

我就亲眼见到好多茶厂,只有一级牡丹和寿眉,没做银针和牡丹王。

如果有客户要订货,再去邻居厂里买,或者亲戚厂里调货。

反正银针也不会说话,它也不会告诉客户,它是谁做出来的。

《4》

不会做银针,便老实去别人厂里进货的人,这还算是负责任的。

最怕的是,明明不懂做,还偏要挑战难度的那一类人。

他们做银针,通常做不干。外面干了,但掰开一看,里面还是湿的,润的。

就再晒。

但再晒下去外面就红了,而芯里仍然是没干的。

怎么办呢?

脑门子一拍,或者请教几个“有经验”的朋友,就找到了方法:

第一种,直接上火烘。一烘,外面干了里面也干了。

第二种,放槽里吹干。吹又不会伤到表层,不会让银针表层变红影响卖相,反而多吹几天,能让里面也干到位。

这两种方法,确实可以让银针最里层也干透。

但弊端也异常明显。

第一种的弊端是,直接烘,大火烘烤,确实内外都烘干了。但外层本来就已经晒干了,没水分了,为了保证内层也同样干透,烘干的温度势必得调高,调到适配内层干透的温度,这样一来,外层原本就没有多少水分的细胞,只能壮士断腕,把细胞内部残余的液体贡献出来。

这样烘烤干的白毫银针,外层部分受热严重,已经达到灼伤的程度。内质消耗过大,冲泡起来,只有内层的几层可以释放内质到汤水中,外层几乎就无内质可释放了。

这种银针喝起来,汤水是极清淡的,几乎没有多少内容物质的。

甚至,还会有一些火味或者烟味等怪味。

那是大火烘烤带来的后遗症。

第二种,放槽里慢慢吹干,也是有风险的。

慢吹,那萎凋的时间势必人为拉长,在这加长的萎凋过程中,银外内部的养分,也会过多地挥发和蒸发。

尤其是芳香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它们会在超长的萎凋过程中,离开银针细胞,逃逸到空气里。

这样的银针做好后,冲泡出来,你会感觉,香气变得很稀薄,毫香很淡,花香很轻微,一点都不像白毫银针的样子。

但这两种茶,虽然内质有各种损耗,但幸而它们还是做干了的,干度是可以达标的,就干度指标而言还是可以长期存放的。

《5》

回到开头,那位建议白毫银针在三年内喝掉的某宝主播,他的银针,为什么不能久存呢?

那是因为,干度不达标。

他的白毫银针,可能茶农制作的时候,一是做不干,二是怕烘烤过后让银红影响卖相,所以,前文介绍的两种“非正常的做干方式”,一种都没采用。

这位茶农属于破罐子破摔型的。

倒也想得开,银针做不干,那就做不干好了,反正外面是干了的,摸上去是干的,能卖掉就行。

至于里面没干,消费者也看不出来,谁难道有透视眼么?

不但消费者看不出来,消费者也喝不出来。并且这种没做干的银针,在刚做好时,还有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喝起来,汤水稠滑,莹润无比——这是因为没烘干,所有内质包括水分都还在银针细胞里,没有随水分蒸发掉少部分,故而喝起来,很稠,很糯,很细软,仿佛温泉汤一般。

但这种好汤感,它仅仅只是假相。

这种汤感好不了三个月,肯定消失——因为没烘干,水分太多了!这些多余的水分,会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合作,生成其它的怪物质,把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滋味物质都杀死,转化掉,消耗掉。

三个月后,再泡这种茶,会发现香气减弱到只有一点点,滋味几乎没有了,跟刚买的时候,判若两人(判若两茶),完全没有一点点当初那香清甘活的影子了。

这种茶肯定不能久存。

这种银针,掌柜肯定建议你早点喝完。

不早点喝完,三年后发现发霉了,生出巧克力味了,变酸了,长毛了,那你岂不是要去找他的麻烦么?

他事先提醒了,你再去找他,他就有理由来搪塞你了——我当年就说过不能存要早点喝完,你自己不听的!

看,人家早留下了伏笔,而我们还傻傻中招。

《6》

说实话,干度不达标的白毫银针,就是没烘干,里面没干透的白毫银针,在前三个月的时候,是很好喝的。

毫香花香十足,并且花香非常冲人,非常浓郁馥郁,香到怀疑人生的那种。

并且,汤水极稠,极滑,极糯,极有浆感,总之,比某些老白茶还稠滑绵润。

正是这种极强的假象和保护色,让茶友们,一喝就爱上,一爱上就狂买。

你不让他买吧,他还不理解你:这茶好,新茶就有老茶的韵味,价格又便宜,为什么不能买?难道只有你家才有好茶?

哥,你花一斤茶的钱,买到的是九两茶,余下一两是水。

这还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