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捧红丁璇的都是什么人?

这两天热点新闻不断,其中有两条还都跟女性相关。一中一外,一老一少,巧合的很。杨同学的演讲惹出了“天怒人怨”的批判,丁嬷嬷的演讲同样给人极大的震撼。

用嬷嬷来称呼“丁老师”,没有丝毫不尊敬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对她最贴切最能表达敬畏最能体现威严的称呼。就其言论、主张和行为准则而言,“嬷嬷”之名,当之无愧。

丁嬷嬷是以宣讲所谓的“女德”而走红的。她频繁出没于中小学、高校、机关单位,不遗余力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精华”。她惊世骇俗的思想,慷慨激昂的言辞,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狗屁不通的逻辑,真是让听者拍板砖,闻者扔拖鞋。能让一个温和的人对孱弱的老妇产生这么激烈的情绪,不得不说,丁嬷嬷的确了得。

简单总结一下丁嬷嬷的女德思想:“男人谈大事,女人不能插嘴”;“女性被人强奸属于辱没自家祖先”;“女性穿着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的破败相“;“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三个男人的精液混在一起是毒药。”以上这些是丁嬷嬷思想里最典型的几条,其他的诸如“莫与男人同席坐,莫与外来女人行。出嫁倘若遭不幸,不配二夫烈女名。”之类,不一而足。

是不是很震撼?有没有穿越的即视感?不需要什么布景设置,只丁嬷嬷一人,完全可以撑起封建礼教的大戏。这样陈腐不堪混蛋透顶的论调,莫说是现代社会的独立女性,就是正常男性也会对这种愚昧无知的观念唾弃不已。

其实,丁嬷嬷言论之出格高调,并不奇怪。这多年来,奇葩的人和事层出不穷,一个博出位的人,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都不过是娱乐大众的笑料罢了。包括丁嬷嬷,她的论调不是经不起推敲,而是不用推敲,因为她所提倡的女性准则实在是荒唐可笑,最起码她就完全做不到,又如何说服别人呢?

但是,让人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的地方,正在于此。一个在正常智商范围内都可以被理解的道理,为什么在现实中却偏偏能反其道而行之?促成和支撑它的又是什么?

当学校、妇联、地方政府,纷纷展开这种女德教育,把腐尸摆上祭台,把糟粕当美德信奉时,我不知道他们想传递什么信号?这绝不是单纯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取舍,也不是简单的对女性思想的禁锢和打压,这更像早有预谋,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预谋。

不管是大小贪腐案中的女性角色,还是遭受暴力欺凌并被污名化的尉氏县女中学生,或者学术殿堂性丑闻里的女受害者,如果套用丁嬷嬷的“女德”来追根溯源,不知会有几方轻松,几方欢乐。

或许,是我想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