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瑰宝,璀璨千年】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古代铜镜
东洋镜:中国雕塑史(全三册)20世纪中国文物艺术“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日]大村西崖 著 / 赵省伟 主编 / 疏蒲剑 姚奕崴 管浩然 译
《东洋镜:中国雕塑史》历时6年,借着“西洋镜”系列的东风,终获出版。为什么第一辑选择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显然不仅仅因为大村西崖是日本近代研究东亚美术史的泰斗、最早全面而系统地运用近代观念和考古材料研究中国美术的学者、全世界最早在大学中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得到很多中国大师的青睐:罗振玉为其作序;梁思成早年讲授中国雕塑史时,也曾参考此书。也无怪乎著名书画艺术家叶恭绰在《我国雕塑漫话》的讲演中说:“我久已想做一篇论我国雕塑的文字,但因有关系的资料未曾搜集完整,故未下笔。后来看见日本人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雕塑篇》,编得很好,要想超过他的,极不容易。因此更懒于动手。”
有意思的是大村西崖编著此书时并未来华,他是在总结日本先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罗振玉等人携来日本的造像拓本两千多张等金石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当时日本仍罕见的汉代画像石等。时过境迁,一个世纪过去了,此书仍葆有其文献价值。在书中收录的上千张图片里,最多的是宗教造像,而铜镜也有近50余幅。编者在此选取部分文字和图片,以飨读者。
汉代铜镜
在镜子背面铭记年号,始于灵帝、献帝时期,可见镜背铸饰直至汉朝末年才渐渐发达。其中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及十年(公元205年)的四面铜镜上的神人浮雕和图样大致相同,而到了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铜镜上神人的布置稍稍出现了变化,而且内边的纹饰是半圆形和矩形交互排布,可以确定六朝时期常见的铜镜样式就来源于此,这些铜镜上的雕刻工艺并不十分精巧,依然颇为简单古朴。
图丨熹平三年正月丙午镜。
罗振玉拓本。直径五寸八分五厘。
唯独熹平镜的风格特殊,纹饰别具一格,而且铸面扁平。查看其铭文,内容为“吾造作尚方明竟,广汉西蜀,合涷白黄(下略)”。由此可知,这面铜镜是经先前介绍过的益州广汉官工之手制作而成,因此与其他的洛阳考工室制造的有所不同。很多汉镜纹饰与此相似,想必都是西蜀所制。
图丨建安十年镜。
罗振玉藏。直径三寸八分五厘。
除了上述年号镜之外,没有年号的同样也应该是汉镜。帝室博物馆收藏的尚方作镜、古河家收藏的人物画像镜等均属此类。不仅边缘纹饰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镜类似,而且车马人物等的造型意趣与后来的六朝镜相比颇有古风,我个人认为与画像石的图样有相通之处。而中国金石相关文献收录的所谓“汉镜”大多都是六朝镜,与上述铜镜以及后世诸多铜镜进行比对可知,谬误已久。
图丨建安十年五月六日镜。
桑名藏。直径四寸三分。
图丨尚方作镜。直径六寸四分,图378。
与《金索》卷六记载的汉龙氏镜相似。
图丨人物画像镜。直径六寸七分,图379。
与《金索》卷六记载的汉周仲镜相似。
晋代铜镜
晋代的金属玉石雕刻作品中,最值得欣赏的首推镜背。帝室博物馆收藏了一面古镜,刻有铭文“□始元年”。对比其他古镜,可知定是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无疑。此后还有铭刻“泰始九年(公元273年)三月七日”的张氏作镜。这些都是晋代初年的佳作,上面铸造的神人怪兽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镜子及吴元兴元年(公元264年)的镜子相似,并且更加精巧。刻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三月三日”铭文的镜子类似吴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及永安元年(公元258年)的镜子。刻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的镜子及刻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正月丙午日”的镜子都和吴元兴元年的镜子相似。
图丨泰始元年镜。直径七寸五分,图405。
进入东晋时期,有刻有铭文“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五月”的古镜,兽形的雕刻颇为精美。有一面刻有“建武五年(公元339年)”的四神四兽镜[8],毫无疑问是修建邺城宫殿工匠的作品。其精巧程度已经超过汉代工艺,为前代未有之绝技。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年代较晚,但此后除了唐镜中的佳作,笔者没有见过达到这一水平的作品。
图丨泰始九年张氏作镜。
直径五寸七分,图406。旧藏于潍县陈氏。
图丨永康元年镜。直径四寸五厘,图410。
潍县陈氏藏,罗振玉拓本。
图丨咸康三年镜。直径四寸八分五厘,图411。
古河家藏。
图丨建武五年镜。直径九寸五分,图412。
黑田太久马藏。
唐代铜镜
镜背铸饰到了唐代有所变化,最受欢迎的是鸟兽背、葡萄背,工艺空前精妙。其鸟兽浮雕技艺到今天依然难以企及。看到葡萄镜背就视为汉镜的观点实在不足取,现在都算作唐代的物品,选择其中的佳品列举如下,以便与读者共赏盛唐高超的雕塑技术。其余还有盘龙背、山水人物背等浮雕,也颇为可观,在此不一一列举。
图丨鸟兽花背八角镜。
正仓院御物,直径二尺一寸七分,图956。
图丨鸟兽花背圆镜。
正仓院御物,直径一尺五寸八分,图957。
图丨鸟兽花背圆镜。
正仓院御物,直径一尺四寸五分,图958。
图丨十二辰背圆镜。
直径四寸八分,早崎藏,图965。
图丨葡萄背圆镜。
正仓院御物,直径八寸,图967。
图丨葡萄背方镜。引自《东瀛珠光》。
正仓院御物,边长五寸八分,图969。
《东洋镜:中国雕塑史》(全三册)
随书附赠
大村西崖《支那绘画小史》(复刻版)、
主题明信片
Ø 中国雕塑艺术”四大名著“之一
Ø 中国雕塑通史奠基之作
Ø 全世界率先在大学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授
作者简介
赵省伟:“西洋镜”“东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大村西崖(1867—1927):首个在高等学府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授,也是运用近代观念和考古材料研究中国美术的开创者。1893年成为东京美术学校雕塑专业第一届毕业生,1902年任东京美术学校东洋美术史教授。1921年10月—1926年5月,曾先后五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26年专程到苏州吴县甪直镇保圣寺考查罗汉塑像)。出版有《中国美术小史》(1910)、《中国美术史·雕塑篇》(1915)、《中国美术史》(1924)、《中国古美术图谱》(1925)等。
疏蒲剑: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毕业,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出版有《日语完全教程》(2013)、《丰臣秀吉》(合译、2014)。
姚奕崴: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主要从事日本历史、文学等相关方面的笔译、整编工作,已出版译作30余万字。管浩然:日本皇学馆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上代文学,著有《上代学论丛》(和泉书院,2019年5月,共著)。
内容简介
本书即初版于1915年的《中国美术史·雕塑篇》,是大村西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全书由正文和附图两部分组成,共收录50余万字,1000余幅珍贵的图片。正文以时间为轴,上至太古时期,下至五代时期。作者在实地考察、观摩实物的基础上,详尽搜辑历史文献,全面完整地阐释了金石纹饰、陵墓雕塑、宗教造像等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特征。附图大多是相关文物现存最早的影像资料。今天,图片中的很多珍贵文物或毁于战火,或流落异国他乡,更突显其珍贵。
本书和沙畹的《北中国考古图录》(1909)、喜仁龙的《5—14世纪中国雕塑》(1925)、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1939—1941)一起,被称为海外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名胜古迹、文物艺术的“四大名著”。
东洋镜:中国雕塑史(全三册)20世纪中国文物艺术“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日]大村西崖 著 / 赵省伟 主编 / 疏蒲剑 姚奕崴 管浩然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