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湖壬辰占--望江华阳河流域上的古香草镇

壬行龙上,蜂舞湖边

--谨以此文献给“九五之地”:壬辰占

壬辰占,凭借杨溪河与泊湖把她向远处延伸、张扬、吸纳、收放、铺陈开来。借助“断腰蜂”之形和白马山护卫屹立千年,生生不息,明亮闪耀!

村庄地理位置形似“蜂”状,“蜂头”谓之“前占”,“蜂尾”谓之“后占”。合起来谓之“壬辰占”。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她的古典与玄秘,极富文化色彩。用天干、地支配合“占卜”为之取名,在望江应该是独一份,安庆也不多见。笔者揣其意,或不可见底,但书之以为快。“壬辰”谐音“妊娠”,孕育、怀孕的意思,充满生机与活力,生命与希望。妙哉!辰时是早晨8-9点,毛主席也把青年比作8-9点的太阳。可见一斑。

开皇十八年望江县名始立。县城东南曾是长江故道,登城可望江流之胜,故名望江。据坊间传言,当初为县城择址时,全县官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后有人提议,按土质的比重来作为择址的标准。因为当时人们相信土质的轻重,关于一地“龙脉”的盛衰荣枯。据说香草镇(今壬辰占)土质本来较重,而今县城所在地的官绅作假在土中掺了盐,故而县城错选今天这个位置。

“壬行龙上,蜂舞湖边”,(泊湖壬辰占)作为望江县城城址首选地的历史的传言或许不是空穴来风,作为后来者,不妨假设一下,县城落址今天的壬辰占,望江的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光景?盛耶衰耶?传言若是真的,那历史就给我们望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其实,我们就是在或真或假的历史中过着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

壬辰占,作为古代望江的香草镇所在地,历史上太、宿、望、广济、黄梅薪春商人云集于此,古代以水路运输为主,作为泊湖,杨溪河水系交汇处的枢纽位置的壬辰占更是重中之重,腹地宽广,纵深线长,辐射面大。处在该线上繁华似小南京的“吉水古镇”就是佐证。内河水运发达,入长江黄金水道的必经之地。吉水“宗三庙”、黄梅、广泽商人特别信奉朝拜就是历史凭证。庙里的那把伞就是神仙留下的圣物。

壬辰占,现如今的居民姓氏有几十个就是一种旁证。各地经商之人落户香草,繁衍生息。我们望江自然村落大多以一姓宗族群居为主,且大多是农耕为主。从商者寥落无几。壬辰占旁边的其他村庄也是如此。而壬辰占居民几十个姓氏杂居的现象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壬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9个,前一位是辛卯,后一位是癸巳。

壬为第九天干,辰为第五地支,此乃“九五”之地。不出王者,必出贵人!取地名者,隐含着很深的心思与寓意。当然,取名者或许是经意或不经意达到了暗合的效果。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刻意求之。

答案有时并不重要,历史有时就是留给后人推测、揣摩与遐思的。这样才能令人回味,发远古悠思,富有神秘色彩!

至于处于望宿盆地的白马山发现石油资源与优质矿泉水的现实,也是历史的沉淀,现于今的四个干亩以上的围区,大面积的湖滩,芦苇、甜脆异香的野藕,芡实、茭白、菱角、野鲫、银鱼、、土虾子等更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多得的资源。增加这块土地大规模开发的价值与空间。恍如隔世的曾经热闹非凡,千帆竞过的香草镇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确显得有些冷落与荒凉,恰恰那或许就是现代都市人想要寻找的天堂。再造荒凉,用文化与艺术打造它独特的价值,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西施流落到泊湖,骑“白马”放牧湖边。当地人说,天气不好时,有人“看见”白马“抖鬓”出来饮泊湖水,泊湖水中出现“海市蜃楼”现象。白马山上有凤凰巢,不良猎人欲捕之,凤凰挣脱,受伤滴血成泊湖。

中国人历来不乏想象。人们对于真假现象不是很看重,很多人就是听着美好的传说长大的。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于是就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乡愁,一种割舍不断的东西,融入血脉,津津乐道。成为客居异乡的“安慰剂,心灵鸡汤”。

泊湖大面积芦苇荡是曾经的抗日战场,华东二野四兵团的练兵场。这又是绝好的红色文化。受到战火洗礼的地方,自然就很神圣。因为是水上就很难看到疮痍和伤疤。也许只有还没老去的鱼儿还记得,那时候的水突然热了起来。

无论“壬辰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是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壬辰占“不愧为望江第一庄。

文以至此,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戾,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乡愁、思愁也好;仕愁、情愁也罢.在青山绿水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真的不错,羡煞神仙!不是躲避,而是境界!

取“壬辰占“名,避世求乐乎?趋吉求祥乎?取此名者,或是一个怀才不遇,屡试不第的秀才之手?不可得也。

壬在龙上、蜂舞湖边,“九五“之地,白马护卫!

就算是对“壬辰占“的诠释吧!期待更多的人把有些睡意的”壬辰占“击活!呼应一下我曾经倡议的以”壬辰占“为依托,建立大泊湖公园的创意!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为香草镇的商业繁荣作出贡献的商人和船工们!

望江穿越创意影像              张松生            2015.3.11号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