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串联提炼同主题的书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有创意的成长方法集锦
点上方蓝字关注
主题阅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它就像中考复习一样,平时你各章节学的不错,可能七八门学科穿插学习完,一综合大考,成绩一般。但总有人,平时吊郎当的,一综合大考,就排在前面。
主题阅读跟中考复习很接近,可能我们从一天八节课转化为四节大课,老师也把三年的课本集中在一起串讲。这时候理解和逻辑力、联想力好的童鞋就会豁然开朗,即便遇到综合提也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小伙伴因为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在规定时间内败给了前者。
但读书有一点不同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和记忆。
主题阅读恰恰是给了你总复习的机会,但这次时间非常充裕。由于集中精神攻克一个主题思想,多角度、深记忆,容易形成有效的框架思考力,这也就是老师不停地在说「要学会把课本理出框架」一个道理。
其实当年我成绩最好,哪怕全校第一的时候,我脑子里也是什么框架都没有的。反而是我大学毕业多年后,给我弟弟妹妹辅导功课时帮他们建立了框架。
注意这个时间节点,我读初三的时候是2002年,那么我给弟弟妹妹讲解的时候是2014年。以前我一直苦闷自己建立不起来框架,可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阅历的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变强,建立框架的能力就起来了。
读书也是如此,可能你此刻做主题阅读觉得非常吃力,但很可能你在不久以后就会觉得相当容易,尤其是你已经进行过一两个主题阅读以后。
我们拿「时间管理」主题阅读举个例子。
我在进行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的时候分了4个时期。一开始我读了其中一本,感觉对此挺有兴趣的,想再找几本来读读。这时候利用自己的选书法,挑选了3本书,我集中读完,并学会了每本书里最感兴趣的点。
等我以后再读《神奇手账》和《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法》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多打动我,只是这里面的一些技巧能够补充我的时间管理技能。
在之后,我因为对这个主题感兴趣,遇到别人推荐相关主题的书,我也会买来看,比如《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非常不错,颠覆了我对时间管理的认知。
持续不断的关注同一主题,可能时间跨越很大,但总能遇到更好的书,对已经构建的体系重新整理。主题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过程。
在主题阅读的时候,试着把不同的书章节打乱,结合便签法,重新组合框架,并且总结成一篇文章。
▌时间黑洞
我从《小强升职记》和《你一天的8760小时》中了解它大致分为三种,网络时间黑洞、购物时间黑洞、电视时间黑洞,于是我学到了如何避免陷入其中。
▌早睡早起 & 仪式感
我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了解到想要早睡,只能用早起来倒逼早睡,老是那个点起,到了晚上自然就困。
并且学到了「仪式感」这个词,早睡需要仪式感,包括换睡衣、洗漱、铺床、准备明天的衣服等等。
「仪式感」后来在读《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的时候又被提及。我们在不同的书中学到了同样的词语,会有更深的理解。
▌碎片时间
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碎片时间的利用,这恰恰是我读书时迫切想解决的。作为一个带娃又要带团队的女人,我不得不把我所有的碎片时间全整合起来,这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高效工作
我先是用《番茄工作法》结合沙漏计时器使用,然后发现上午9点到11点半高效工作不错。在《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和《小强升职记》中都提到了四象限法。
辅助「工作清单法」和「项目管理法」对工作效率提高帮助更大。
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我每天忙的要死要活,结果还是干不完,而且我没有什么成就感,发现自己做了太多不重要却紧急的。怎么确定什么是重要的呢?
▌工作价值观
《小强升职记》告诉我,得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主张在我前几天听DISC映雪老师分享时再次得到印证。
映雪老师说:每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凭个人能力在希望的层面同时兼顾,跟希望的人都做好沟通。那么我们怎么办?要学会做一定的定义和取舍。选定某个时间段,认定这个时间段内最重要的人、事、问题,选择这个阶段最适合的路。
总结:我读时间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在不同阶段遇到了不同问题,我拿着书里的知识去实践,并把在遇到的问题找出对应的书来解决,这样循环往复,我得到了一个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最后输出了一篇文章时间管理的这些技能你get了吗?
可能有的朋友说,我现在把读过的书整理成文章的能力不太强,但我也想主题阅读,更倾向于文学、历史这些类型的书。
拿我读为例,我一向不是个严谨的学术派,我走轻松愉悦风。读书是为了快乐的获取知识,我不是来遭罪的。
我读袁腾飞的《这个历史很靠谱》,这三本书是根据中学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展开分析的,同时我还买了一本《中国历史地图》,结合起来看比较有意思。但我还是不能体会很多历史背后的原因,于是我去听罗辑思维。
主题阅读时除了方向集中外,我们也可以读同一作者的文章。以读《目送》为例,龙应台在阐述书中观点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心境都需要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和感知作者想表达的深刻含义,同时作者还写过《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这些书之间都保持着内在联系。
希望以上分享的内容能够给你一些触动,有所领悟,知道接下来可以试试去做哪些。
从朝夕日历直播间、读书群抽出6位小伙伴送出以下6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