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摄像头泄露隐私受关注 你的个人信息安全如何维护?
央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记者王晶)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家庭摄像头存在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据报道,网上充斥着所谓的家庭摄像头破解教程,破解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物联网时代下,智能家居等各种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为何隐私会被泄露?
眼下,智能化家居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背后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也越来越受关注。2017年6月18日,有媒体报道,有人在QQ群中兜售远程控制家庭摄像头的破解软件,并被大量人员非法购买后用于偷窥,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此外,据媒体报道,2019年6月,浙江温州市永嘉县公安局民警在网上巡查中发现,辖区男子周某在QQ等社交软件中售卖家用摄像头破解工具和被控制的家用摄像头账号密码,还有大量私密视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智能家居摄像头为例,智能家居的安全隐患首先在于厂商。“部分厂商对于摄像头管理软件具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可以在后台里轻而易举地获取用户信息和视频资料,这就给侵犯用户隐私带来了可乘之机。”张孝荣表示,一旦软件被黑,用户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置于监控状态。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家、360数科首席科学家张家兴告诉记者,家用摄影头记录下的视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在云端存储,以及在摄像头和手机两个终端进行采集和呈现。在这很长的数据链路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漏洞,为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若遭隐私泄露 消费者如何维权?
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下载智能家居App时,最容易忽视涉及隐私部分条款。而如果发生隐私泄露,消费者又该怎么做?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宝莲告诉记者,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未经安装者同意,非法获取或传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依据《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排除妨害和赔偿损失。李宝莲说:“如果是监控摄像头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提供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侵权人利用该隐患造成侵权后果的,被侵权人可要求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与侵权人共同承担责任。不过被侵权人证明自己被侵权难度大、取证难,不利于民事诉讼的启动。”
李宝莲认为,从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另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侵权人如果将获取的私密视频、以牟利为目的进行传播,更是有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李宝莲解释。
路由器、智能音箱背后的风险易被忽略
除了家用摄影头,还有哪些风险容易被忽略?
“大家普遍认为摄像头带来的数据泄露是带来隐私危害最大的,却忽略了路由器的安全性,它是所有智能设备的入口。”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鲲谈到,目前,大部分的智能家居设备都是经过无线网与路由器连接,再通过路由器与互联网连接。“如果路由器被攻破,所有家用智能设备也可能被攻破。” 张鲲说。
除此之外,张鲲告诉记者,很多网民安全意识薄弱,使用初始密码等弱口令进行登录,也致使智能设备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风险隐患。张鲲解释:“由于无线网的连接密码可能被可以共享无线网密码的App共享出去,而很多路由器控制台通过默认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随后再通过钓鱼网站、流用量劫持等方式,黑客便可以开展进一步操作。”
另一个被忽略的智能设备是智能音箱。张鲲提醒消费者,正常情况下,用户唤醒音箱后,音箱才可以收集用户语音等信息,由于识别率不高或唤醒算法缺陷等,也有可能智能音箱在未被唤醒的情况下,自行唤醒,从而造成隐私泄露。
业内:要建立严格的用户隐私保护的行业标准
眼下,无论是小孩与老人看护、家庭财产监控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家用智能摄像头需求。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如何进一步防范这些智能家居设备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对此,张鲲认为,目前尚未有太多关于规范智能家居数据保护方面的条例,是现实中隐私泄露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物联网、边缘计算本身还处在发展初期,希望尽快推出智能家居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一并落地,给行业规范发展指明方向。”张鲲建议。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建议,摄像头尽量选购质量可靠的大品牌产品,安全保障相对高一些,也要尽量选购带有加密功能的产品;使用时应启用双重认证,也就是登录时需要密码和验证码的双重认证。对于智慧家居产品,张孝荣还认为,要建立严格的用户隐私保护的行业标准;相关产品里也应加注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和说明,探索建立企业隐私保护的信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