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茶余闲文】杨沫笔下的余永泽,有多少张中行的影子

马风,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哈尔滨话剧院编剧,黑龙江行政学院作家班教授。著有《超越的艰难——中国当代小说散论》、剧本《松岭朝霞》《七月、八月、九月》、《高高的兴安岭》等,现退休居深圳。

女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年初,一经问世,立刻在当时的文坛以及读者中,引起地动山摇一般的轰动,认识一些字的人,都争着抢着地看得津津有味。

凡是对杨沫的经历,有那么点了解,都知道,这部小说的自传性色彩,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极其明显。主人公林道静就是杨沫的化身,而那个做为陪衬和对比的反面人物余永泽,则是杨沫以她的第一任丈夫张中行为原型,塑造出来的。

张中行第一次与杨沫见面,看到的是:“她十七岁,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丰满,眼睛明亮有神。言谈举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像是也富于感情。”

在小说里,林道静的出场亮相,则是这样:“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一连四个“白”,组合成了一个无比清纯的世界,把那个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的女孩,烘照得十分亮丽妩媚。

余永泽什么样子呢,“道静凝视着余永泽那个瘦瘦的黑脸,那个小小的发亮的黑眼睛。她忽然发现他原来是个并不漂亮也不英俊的男子。”一连用了两个“黑”,与林道静身上的四个“白”,黑白分明,成为特别醒目的反差。而且,还“瘦瘦”,“小小”。仍感到不够劲儿,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不漂亮”,“不英俊”。作者的情感倾向,就是如此的爱憎分明,一点不含糊,不掩遮。

实际生活中,张中行和杨沫的初见,是在北京,张中行为了帮助杨沫找工作。

小说里,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相见,被安排在北戴河附近的海边。林道静为了生计,东奔西闯,还是走投无路,万般无奈,决定溺水自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余永泽恰到好处地出现了。于是,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桥段。虽然有点老套,刻意安排的痕迹也很重,仍然散发着几丝浪漫的动人情调。

这是杨沫在小说中,给予余永泽的极罕见的一次“美化”,让他光彩夺目了一把。但却暗藏着一番心思,其真实的动机,是为之后对余永泽经常性的“丑化”,做个铺垫,以便形成对照性极强的阅读效果。

杨沫与张中行的婚姻,自1931年到1936年,勉勉强强维持了五年。在北大红楼只有两间小屋的公寓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阴影,如同层层叠叠的乌云,不仅没有散开的时日,反而越来越浓重地压在两个人的心间。

终于因为一位马姓的马列主义者,出现在热切要投入革命怀抱中的杨沫面前,于是,一阵霹雷闪电,彻底击碎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小窝。杨沫踢开了绊脚石余永泽,迈开大走上了革命征程,也一头扎进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偶像马姓的怀抱中。此人很快与杨沫从战友关系,突飞猛进到恩爱夫妻,成为杨沫的第二任丈夫。

客观点说,他们婚姻的最终破裂,症结乃是这个“第三者”的介入。

杨沫对此回避了,没把这个生活原型,植入小说中。导致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的,也是一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卢嘉川。在杨沫眼里,卢嘉川是比马姓偶像还要多了几分偶像本色。

小说写到卢嘉川因躲避追捕,希望在林道静这间小公寓里,暂住一夜。谁知竟招致余永泽的驱逐。林道静怒不可遏地向余永泽大声吼叫起来:“永泽,想不到你这样不害羞!告诉你,卢嘉川如果今夜被捕了,我就认为是你出卖了他!”

这之前,林道静与余永泽也曾有过激烈冲突。譬如余永泽对那个从家乡来的贫苦农民的冷漠,对借助关系接近胡适暴露出的阿谀奉承,都让林道静怒火满腔,痛苦失望:“她深深热爱的人,原来是这样自私的人,美丽的梦想开始破灭。”

然而那些冲突无论如何激烈,也比不了这次因卢嘉川引发出的尖锐矛盾,让林道静再也无法容忍,决心与余永泽彻底了断这五年的悲欢姻缘。

卢嘉川这个人物,也有真实的原型。他叫路扬。也是位革命者,与杨沫于1941年相识。杨沫儿子老鬼在回忆录中写道:“用母亲的话来说,他们之间有过一段罗曼蒂克的友情,当时母亲27岁,路扬24岁,以致于这段友情让母亲很痛苦。”又说:“小说中的卢嘉川,就是母亲怀着对一个前线战友的深情,对一个永远不能在一起的人的爱,用最真挚的感情塑造出来的。尽管卢嘉川是虚构的,好多人都觉得这个人物写得好,母亲把他写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隐情,就是这段与路扬的友谊与恋情。”

卢嘉川一出场,林道静眼里看到的是“那高高的挺秀身材,那聪明英俊的大眼睛,那浓密的黑发,和那和善的端正的面孔”。多么标准的一个美男子,大帅哥。杨沫在这样的描绘中,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炽热的情思,借助林道静,披肝沥胆地倾诉了激荡在心间的真挚爱意。

路扬在杨沫心中占据着如此隐秘又如此坚固的地位,必然促使她在描绘他的替身,卢嘉川这个人物时,投进了火一般的情意和无限缠绵的相思,以及浓彩重墨,把他塑造成一个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

于是,余永泽在这以前暴露出的种种缺点,譬如,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缺少同情心,只知道抱着四书五经,两耳不闻窗外事等等,要是与驱逐卢嘉川这件事相比,那无疑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林道静对余永泽的谴责恨怨,无论多么声色俱厉,多么咬牙切齿,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也正因此,余永泽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是个鼻子上抹了一块白色的反面小丑,一肚子坏心肠,劣迹斑斑。

据说,到1990年,《青春之歌》已经累计发行了500万册。假如保守的估计,一本书只有一个读者,那么就有500万人知道书里边有个坏得该遭人恨遭人骂的余永泽。认识张中行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顺理成章地把他看成余永泽。张中行原有的那副温良恭俭让的老夫子尊容,一下子被这500万中的余永泽,撞击得四分五裂,烟消云散了。

老鬼说,“张中行这个母亲的前夫,日子开始不好过,人们对他冷眼相看。认为他就是小说中的余永泽,自私,落后,庸俗的典型。无形中,他被母亲的这本书弄得灰头土脸,在单位里抬不起头。”

张中行倒是十分坦然。他书生气十足地引经据典,为杨沫辩解:“这是小说,依我国编目的传统,入子部,与入史部的著作是不相同的。”还着重解释一句,因为是小说,所以,“是可以改造甚至编造大小情节的。”

话是这么说,余永泽还是像划破在张中行心头的一道伤痕,狠狠地伤害了张中行的人格情操。1990年,杨沫逝世时,有人打电话问张中行,来不来参加她的遗体告别仪式。张老先生回答,“参加有两种来由,或情牵,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对于她,两者都没有。”说得这样断然绝决,自然没去见那最后一面。

然而,一日夫妻百日恩。我猜想,那天,张老先生也许会站在阳台上,面朝八宝山那个方向,思绪万千地默默遥望着。心里边大概会忆起,曾经亲手抄给杨沫的那几句《乐府》诗:“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窝里。”

文字作者:马风

图片:来源于新旧两版电影及电视剧《青春之歌》剧照


声明:

(0)

相关推荐

  • 《青春之歌》:将青春融入时代的洪流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青春之歌>电影连环画册.小说封面.林道静扮演者谢芳的电影剧照.(制图:蔡华伟) "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 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 ...

  • No.1457 想什么,就来什么……(2)

       2 同样是春节前,读了<读库>上安枫的文章,写了点小文字,发在"读书当玩".其中有关于杨沫家的相关事情. 杨沫,写了<青春之歌>.激起了一代人的青春选 ...

  •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以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的长篇小说,也是位数不多的爱情和革命相结合的一部小说. 小说的原型人物便是作者杨沫,作品中一个&q ...

  • 《青春之歌》:让青春永恒

    几年前,我在给学员准备电影欣赏素材的时候,偶然间翻到一张电影剧照,照片上的女子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正在行宣誓礼,目光清澈,眼神坚定,素色旗袍外一件红色外套看起来格外醒目,她就是电影<青春之歌 ...

  • No.1379 彼一时,此一时--书里书外拾碎影(16)

    好多的人与事,都当属彼一时,此一时. 不可混时而论,不可背时而谈. 好比,读中学时,总愤愤难平.为什么就没有生在战争年代,不能在战火硝烟中实现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如今,老了.反而庆幸生在和平红利的 ...

  • 郭进拴|重读《青春之歌》

    [郭进拴原创]重读<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县人,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平温泉女中学习,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1931年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先后当 ...

  • No.1442 杨沫笔下的儿子

    <我的母亲杨沫>这本书,作者是杨沫的儿子老鬼. 我的这本<我的母亲杨沫>,是老鬼送我的签名本. 老鬼下放农村,如今管下放过的知青,都叫插友. 他给我的签名本,也称呼我为&quo ...

  • 品茗、赏印、读茶经,爱茶的人看过来!

    茶 本只是一片树叶, 清香.脱俗.淡雅, 吸天地之灵气, 汲日月之精华, 翻山越岭来这人间走一遭, 来慰藉这尘世的苦与劫. 人们常常席地而坐, 或一雅室.或一卧石. 或一林间茅屋汲水煮茶, 一人一书, ...

  • 飞花令之“飞”鸟——一起赏读古人笔下的“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 ...

  • 【品读】星汉|赏读杨逸明先生《酷暑夜读书》

    酷暑夜读书 杨逸明 天张炽热网恢恢,我坐危楼卷帙开. 汗向五千年洒去,风从九万里吹来. 哲人思辩飞成瀑,骚客心声响作雷. 谁及书生一瓢饮,纳凉随处是瑶台! [星汉评] "刘项原来不读书&qu ...

  • 【品读】星汉|赏读杨逸明先生《送女儿参加高考》

    杨逸明 成龙成凤梦难除,掌上谁非可爱珠? 眷眷目光门外聚,沙沙笔迹案头书. 此时犹舐投怀犊,明日终飞展翅雏. 先父送儿情景在,几回追忆泪模糊. [星汉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 【品读】星汉|赏读杨逸明先生《元旦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元旦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杨逸明 感受荧屏异域情,醉人弦管绕梁鸣. 梦摇河水成蓝色,心入森林作鸟声. 支枕手敲蓬嚓嚓,临窗笔走仄平平. 迎新曲里诗吟就,字字翩跹舞步轻. 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办新年音乐 ...

  • 【品读】星汉|赏读杨逸明先生《迎春漫笔》

    迎春漫笔 杨逸明 东风使者送温馨,活色生香满一汀. 雨后樱花初表白,风前柳叶共垂青. 山多坎坷云安慰,泉有叮咛石细听. 清气沐身兼漱口,约莺邀燕诵心经. [星汉评] 这首七律,紧扣题目,句句写&quo ...

  • 【品读】星汉|杨逸明先生诗词赏读(一)

    初春戏笔 杨逸明 春风带电到江南,击活溪流击醒山. 闪闪繁花初点亮,毛毛细雨半吹干. 诗心渐暖飞窗外,灵感微麻颤笔端. 梦片情丝皆导体,书生自笑绝缘难. [星汉评] 此律以"戏笔" ...

  • 杨绛笔下很清醒的6句话,读懂受益终身

    文/安娜贝苏 主播/潇君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2016年5月25日,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辞世. 但她优雅从容的精神,却一直在影响着这个时代. 正如她笔下的文字,无声处存悲喜,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