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遛花生
水滴带儿子回姥姥家度暑假。
每天早晨,水滴都会和儿子一起在田野中散步。太阳还没有出来,空气中散发着庄稼和青草特有的甜香。麻雀、喜鹊在头顶飞,野鸡在玉米地里叫,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发出唧唧啾啾的声音。
芝麻熟了,有人开始杀(河南话)芝麻。花生熟了,有人开始出(河南话)花生。有一天,水滴带儿子散步的时候,看到村里一户人家正在出花生。现在出花生都用机器,不像原来用手拔,用钉刨刨。出完花生后,犁一次,再耙一次,花生也就基本收完了。村里有人拎着水桶、口袋在遛花生。遛花生就是把主人不准备再捡的花生捡回去,否则,这些花生就作废了。水滴对儿子说:“宝贝,明天咱们也来遛花生吧?”儿子觉得新鲜,痛快地答应了。
听说水滴要带着儿子去遛花生,村里人都觉得好笑,这个说,想吃花生,去地里拔两棵不就得了;那个说,谁还费那劲儿呀!买几斤又不贵。水滴笑笑,现在有几个人吃不起花生呢?但是,又有几个人愿意去遛花生呢?水滴的目的不是吃花生,而是让儿子去体验遛花生的感觉。
第二天一大早,水滴带着儿子拎着竹筐和小铲来到收获后的花生地里。通常,收获后的花生地需要用铲子顺着花生垄铲一铲,埋在土里的花生会被扒拉出来。没想到,我们带的小铲根本就没用上,花生地里到处都是花生。这里一颗,那里三颗的,只需要弯腰去捡就可以了。我们从地的这头走到地的那头,仅仅遛了地的1/3,竹筐已经满了。看看时间,我们已经忙活了两个小时。姥姥打电话让我们回去吃早饭。
儿子双手拎着装满花生的竹筐,走路都费劲。走着走着,一个花生掉在了路上,儿子停下来看着花生。水滴明白儿子的意思,伸手接过儿子手里的竹筐,儿子回头把那个花生捡了起来。水滴很感动,以前,每当儿子剩饭的时候,水滴都会诵读《悯农》给儿子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次,不需要水滴诵读《悯农》,儿子已经亲自体会到了把地里的庄稼一颗颗收获回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汗水流了一身又一身,腰疼腿酸的感觉会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家,姥姥姥爷看到我们遛这么多花生回来,都很意外。姥姥煮了两大盆花生给我们吃,一大盆原味,一大盆五香,颗粒饱满的花生,每一粒吃起来都那么香。水滴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捡麦穗、捡黄豆的经历,现在还有多少人弯腰去捡呢?一想到辛苦种植的庄稼,被草草收割一遍就完事,水滴就很心疼。
田大妈的想法则和水滴一样。田大妈是江岸故事中的人物,年轻时田大妈是村里割麦子的好手,村里多少割麦子的快手都拜倒在她的镰刀下。后来,分田到户,家家户户刚尝到填饱肚子的滋味儿,都比较珍惜粮食,基本做到了颗粒归仓。田大妈想捡麦穗,有时忙活一整天,也捡不到半筐。田大妈把捡回来的麦穗晒干,揉碎,把麦粒搓下来,说,如果当初有这一把把的麦子,老大老二老三也不会相继饿死了。
老四放着庄稼不种,要进城打工,她死活不同意。不种庄稼还叫庄稼人吗?但她拗不过孩子,老四到底还是走了。先是把媳妇带走,又把儿子带走,最后连她也一块儿带走了。
老邻居到城里办事时会去看看她,说她现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真幸福!她总是苦笑,一个劲儿的摇头。邻居走时,她总是送了又送,直到邻居走得看不到影儿了,她才无精打采地回家。
有一次,和邻居聊天时,得知快收麦子了,她说,收了麦子,还要拾麦穗,有你们忙活了。邻居说,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呀!听了邻居的话,她想不通。农村如今怎么了?不知道粮食金贵了?如果再赶上一次自然灾害,恐怕又有很多人要饿死了。她决定回去拾麦穗去。
她让儿子把自己送回家。然后,她赶走了儿子,又谢绝了邻居的劝慰,挽着竹筐去了麦田。她几乎不用挪太远,就拾到一把把麦穗,这里一根,那里几根。放眼望去,麦田里到处都是遗落的麦穗。在她的眼里,这哪里是麦穗啊?分明是一个个馒头,一碗碗面条,一条条人命啊!麦穗那么多,她根本拾不完。不知是泪还是汗遮挡了她的视线,她伸手去擦,越擦眼越湿。
她吃力地拎回了第一筐沉甸甸的麦穗。
邻居跑过来笑她,说她有福不会享,儿子是大老板,还在乎你拾这么点儿麦穗?她什么都没说。邻居说,这些麦穗都发芽了,没用了。她楞了。第二天,她挽着竹筐又下地了。一连好多天,她都在拾麦穗。拾回来的麦穗陆续都发芽了。她索性每天给麦穗浇水,等麦芽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她将麦芽剪下来,洗净、切碎。蒸一锅糯米饭,饭熟后,拌入切碎的麦芽。
那年秋后,整个村庄的孩子都吃到了她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麦芽糖。
家人们,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家人们,你们有多久没有拾过麦穗遛过花生了?水滴正是因为从小就拾麦穗遛花生,所以,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珍惜粮食的习惯。每餐饭一定会吃光碗里的每一粒饭。因为,我们是靠粮食活着的,到什么时候都应该珍惜粮食。肚里有粮人才不慌,如果粮食没有了,再多的金银珠宝都不能用来填肚子。
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拿起篮子去拾拾麦穗遛遛花生吧,脚踩在土地上,心会特别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