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善有善报
从前,有一家豆腐店,父子三人。老头安守本份,为人忠厚善良,两个儿子都却不争气,明嫖暗赌,尽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一天早上,老头背筐出门拾粪。这豆腐店紧靠大路,白天车马行人络绎不绝,老头儿走了一程,发现路边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急忙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布包袱。老头躬身提起,觉得有些沉重,解开一看,里面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老头心想:这大道通往京城,行人不断,这银子一定是办急事的人丢失的。于是便站在路边,等候失主前来领取。
直到中午,才见大路上火急火燎地跑来一位秀才。他一边跑,一边哭着四下里看,猛见老头头顶烈日站在路中间,急忙上前施礼问:“请问老伯,您可曾看见一个青布包袱?”
老头看秀才着急的样子,反问:“包袱里装的啥?”
秀才急忙说:“学生早年丧父,靠老母替人做些针线活养家糊口。蒙村上一位老先生免费指点学生,今逢科场开考,替学生借得白银一百两,今天不小心丢在路上。”说完泪如泉涌。
老头听完,忙取出包袱交给秀才。秀才从包袱中取出一半银子要给老人,老头不但不肯收,反而解开衣服,取出自己攒的几两碎银要送给他。两人你推我让,各不相从。秀才无奈,只好收下赠银,跪在地上向老人谢恩。他要老头告知姓名,以便他日厚报。老头执意不说,秀才磕头再三,洒泪而别。
老头送秀才远去后,返回豆腐坊。两个儿子见父亲半天才回来,并不见拾粪半筐,连忙追问情由。老头便把拾银的事说了一遍,不料两个儿子听后勃然大怒,对他爸说:“我兄弟二人早起晚睡,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银子。你把捡来的银子不拿回来,倒还给人家,要你这吃闲饭的窝囊废有啥用呢?”说着一顿拳脚,把老头赶出家门。
这老头被赶出家门,怎受得了这份恶气,悲愤交加,昏倒在一座古庙门前,恰好这古庙里住着被后妈赶出家门的王姓两兄弟,平日靠打柴卖钱过日子。这一天两兄弟从集市回来,看见门前倒着一位老人,赶忙抬进庙,烧了一碗热汤灌下。老头儿苏醒过来,不禁老泪纵横。两兄弟听完诉说,愤愤不平,俩人一商量,决定认老头为义父。老头长叹一声,坚持不从,兄弟俩苦苦劝说,老头才答应了。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了。三年来,这异姓父子三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倒也安宁。一天,老头在庙前空地上翻土,挖出一个罐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罐银子,里边还有一份遗书,上面记着某年某日王员外施舍斋银的数目,原来是这庙中老和尚生前怕被人抢劫埋下的。老头没想到吉人自有天相助,喜出望外。就用这银子买房子买地,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赶父出门的那两个劣子,自老头走后,每日寻花问柳,坐吃山空,把老人三辈留下的豆腐坊败得净光,无奈只好沿门乞讨。一日来到前庄,猛见村边一位富裕老翁十分眼熟。仔细一认,原来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便扑上前去,抱着父亲的双腿硬要认亲。老头哪里肯认,他二人便破口大骂起来。
王氏弟兄和村里人闻声赶来问明原因,十分气愤,将他弟兄二人一顿好打,赶出村外。两个逆子挨了打,心中不服。第二天一早就上县衙告状,诬告王氏兄弟抢了豆腐坊的银子,拐走了他们的父亲,县令传王氏兄弟和老头上堂。
县老爷端详王氏弟兄,觉得并无恶相,又看了老头一眼,感到好生面熟,但一时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王氏兄弟把如何收养老头,如何刨地得银,如何置田买地讲了一遍,并将和尚遗书与房地文契一并呈上。县老爷一看,丝毫不差。老头又把自己当年如何拾银、如何被儿子赶出家门的事也说了一遍,没想到话没说完,县老爷早已起身扶起老头,在堂前向他磕起头来,并传令衙役扶老头去后堂歇息。堂前这兄弟二人见此情景,十分吃惊。
不一会儿,只见县老爷从后堂出来,指着两个逆子说:“忤逆不孝,驱赶生父,诬告他人,罪加一等,各打四十,赶出衙去。”又唤王氏二兄弟上前说:“本官感你二人义重情深,赐官银三百两,以扬孝义,你们养的老者,是本官的恩人,也当是我的义父,今日我父子团聚,再无相争之理。”说完退堂,你道这县老爷是谁?原来正是那年赶考途中丢失银两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