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五:贾惜春
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五:贾惜春
文:龍乡
贾宝玉看过“金陵十二钗”判词,到后面去听《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时,警幻仙姑对他言道:
“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
“传奇之曲”大多皆为虚构,“不比”“传奇之曲”,说明《红楼梦》十二支曲,所隐全为真实的历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则说明无论是十二钗判词,还是十二支曲子,并非全是在预言个人的最后命运。所以说,普遍地认为判词全是在预言个人结局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其他人的判词皆以隐藏历史事件为主,惟有巧姐和惜春二人的判词是以隐藏个人结局为主。同时,书中关于她俩的笔墨也都很少。
好在是,第五回中的《燃藜图》和秦可卿卧室陈设,暗示了“金陵十二钗”判词需要倒叙解读,这样也就掌握了规律,而使对判词中隐藏的人和故事,能够很好地做出目标性的定位。
比如,秦可卿的判词,隐藏和概括的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进入末世,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一统的明朝灭亡;李纨判词主要隐藏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北京,直接致便276年的明朝结束,以及李自成的最后结局;巧姐的判词,则是隐藏崇祯太子朱慈烺在亡国之际的遭遇,及被满清杀害;王熙凤的判词,乃是隐喻大明灭亡后,皇族与大臣们逃往金陵。而接下来惜春判词的定位,就不会与这个历史时期有分离脱节。此为其一,其二是:
判词中有“可怜绣户候门女”之句,“女”字的出现,在十二钗判词中是唯一的,标志着惜春背后之人必为女性。
其三是,惜春与智能玩耍时,见周瑞家的来送宫花,说自己改明要出家,及她制的那个“海灯”谜,还有她的判词,似乎都在表明惜春最终会出家。但是,表面文字是不足信的,判词又是谶语,亦不可按表面文字理解,只能表明惜春与“出家”是有连系的。
其四是,书中对惜春外貌的介绍只有八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由此,我们便可作出一个判断,因为符合以上特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长平公主。
也许有朋友会问,若是长平公主,那脂批“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岂不悲夫”所指何来?其实脂批亦不便明言,只能话藏玄机,此语乃是暗指长平公主于极度悲伤中,向顺治上书,乞求出家:
“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而顺治岂能让她出家,留下她不但与清廷无害,还能笼络人心,因而命人寻找到周世显,给二个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那么,惜春的判词该怎么解读呢?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图中一“美人”看经独坐,而非出家的尼姑,其实就在隐指长平公主上书顺治,乞求出家而未得允之事。
“勘破”句中的“三春景不长”,表面上是指元春、迎春、探春三个姐的凄凉结局,实际上是暗隐1644年三月十九日,至1646年五月,不足三年时间里,大明、弘光、鲁王监国三个政权相继灭亡。
“缁衣”句如果理解成“出家”穿上了尼姑的衣装,那就不能称其为谶语了。这里的“缁衣”是在隐喻黑暗的幽冥世界:1646年四月,弘光帝朱由崧等二十多位皇室成员,被清廷在北京菜市口杀害(传说是用弓弦勒死);五月,清军攻陷绍兴,鲁国监国政权不复存在;接连的噩耗使长平公主悲痛欲绝,终于在不久的八月十八日香消玉殒,当时还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可怜”句看上去很好理解,就是可怜惜春出身于公候之家,其实本句隐意最为关键。
在描写秦可卿卧室陈设中有这样一句:“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镜”即为“鉴”,隐喻历史。而秦可卿卧室陈设则隐藏着秦朝以后十二个历史时期的谶语,关于武则天这一句,则是暗隐“唐三世后,有女主武王代管天下;而“案上……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飞燕在金盘上跳舞,自然是为了取悦汉成帝,当然是在皇宫,而“皇宫”亦称“宫阙”,金盘摆在案上,也是摆在高处,因而关于飞燕这句,则是暗指汉亡之谶语:“代汉者,当途高也。”三国时,许芝向曹丕这样解释:途,即是道路,当道而立最高大建筑,为“阙”,即皇宫,而高大者,魏(通巍)也,所以,当途高者,魏也,魏当代汉之天下。谶语的解释就是这么附会牵强,但曹丕就这样“顺应天命”地接受禅让建立了魏国。
那么“绣户候门女”究竟有何隐意呢?“绣户”字面意思是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女子温香美观的居室,总之与美有关;“候门”常用来指王候之家,古时,王候富贵人家的大门皆为红色,因而被称为“朱门”。由此得出结论,“绣户候门女”隐藏的是长平公主的名字“朱嬍娖”,“媺娖”即完美,美而整齐之意。(如此解读,稍嫌牵强,但谶语很少有十全十美的解读。)
“独卧”句讲的是,太子朱慈烺被杀害后,长平公主悲愤中上书欲出家而未获允,终于一年多后在忧恨中离世,次年二月,被清廷葬在了广宁旁边。
惜春的曲子《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首曲子,比十二钗中其他人的曲子都更加悲惨凄凉,其实就是长平公主的祭文。
长平公主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为周皇后所出。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城破时,虚龄十五,实际上刚满十四岁。崇祯帝自缢前,对抱着自己双腿的长平公主悲叹道:“汝何故生吾家!”一剑斫去,斩断公主左臂的同时,右脸也被剑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昏死过去的长平公主,被送到外公周奎家,本来等她咽下最后一口气,谁知五天后的早晨,她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几个月后,突然见到了从乱军中逃回的哥哥朱慈烺,俩人抱头痛哭。几天后,舅舅周绎把太子出卖给了满清,后被多尔衮借“冒充太子”罪杀害。因为长平公主是女的,且左臂已断,不会被人拥立反清,清廷才留下了她,为笼络人心,不但不准许出家,还送了她许多财物,并将崇祯帝以前把她许配过周世显找到,给二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她常念叨的一句话是:“父皇赐我死,何敢偷生?”
最后,弘光等皇室成员被害,监国政权被攻破,终于使她在悲伤绝望中郁郁而死。
书中写她“心冷嘴冷”,她又怎会“心热嘴热?写她爱好画画,画就是一种装饰品,而长平公主之死,证明了她不愿成清廷笼络人心的装饰。
(下篇《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六:贾迎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