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长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
即使按英国人的标准,这部片子也足够克制——故事并无缺失,情节也相当简单:伦敦乡下的达灵顿爵爷,二战前介入了与德国的秘密外交,战后被舆论视作卖国贼郁郁而死,所幸爵爷府被战前曾当面批评过他的绥靖论调的美国前国会议员刘易斯买下,老管家史蒂文斯得以继续在府里工作。
但掩卷自问,还有些事情没搞明白:它到底告诉我们了什么?爱情?婚姻?家庭生活?还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某个角度的切入?
都是。
比起花费了更多镜头的史蒂文斯,我倒更愿意相信女主肯顿小姐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导演告诉了你史蒂文斯全部的生活:他服侍了达灵顿爵爷的后半生,以此为荣,坚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有时甚至不通情理,当然,他安排父亲太多职责可能是为了以身作则,父亲病逝他忠于职守也有自责而没法面对的成分,有了这样的铺垫,拒绝肯顿小姐的感情就太自然不过了。
肯顿小姐呢?她来自何方?我更愿意相信她在孤儿院长大,因为很明显她没有家人,达灵顿爵爷处于纳粹主义的观点撵走两位德国难民姑娘时她怒不可遏,很可以透露她对于无家可归的感同身受,但最终她还是妥协了,更看得出她深知无家可归者的没有拍案而起的资本;她匆匆忙忙地嫁给了本先生,既因为才从史蒂文斯那儿碰壁的羞辱(她给史蒂文斯信中所说的“赌气”),也可能包含了她对于家庭的渴望;但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终究不是那么善于处理婚姻(还记得NBA球星罗德曼吗?),她终于还是在女儿出嫁后不适应空落,险些离家出走,只是女儿怀孕的消息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新角色,才跟了丈夫回去。
至于史蒂文斯先生,怎能对肯顿小姐没有感觉呢?看他一收到信就急急赶去,以及总是把人家叫做“肯顿小姐”而非他非常重视的礼法所规定的“本夫人”就知道了。作品还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各方人士对于达灵顿爵爷的评论,也绝非只是一边倒地把他订在卖国的耻辱柱上,且不说早在形势未明时就借刘易斯的口指出爵爷的失误在于贵族的“轻信”,更在战后通过酒吧过客的嘴批评了丘吉尔,也算提醒观众绥靖政策并非没有民意支持。这样看,历史虽然宣告了这政策的破产,但又有多少是侥幸?代价又有多少?新闻界落井下石当然容易,因为结果已经在那儿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