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着”的辨证要点及“旋覆花汤”临床应用现状
袁世清等[1]认为:肝着的辨证要点有三:① 肝着是风寒之邪积聚肝经所致,其风寒之邪既可是外来直中而未达、邪气滞留于肝经,也可以是自内而生。②肝着(著)和肾著之病同类,皆为“着病”。“着病”的病位在四肢腋、肘、髀、腘等谿谷之间,因所涉脏腑不同而病位有所差异。肝着的病位当在两腋间之胁部——肝经循行的部位。但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从经脉循行上看足厥阴肝经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相交;另足厥阴肝经有一支脉贯膈,向上流注于肺而交于手太阴肺经;从五行生克制化上看,肝脾胃之间为我制与克我的关系;从功能上看,肝主调畅全身气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肝(经)气不利,最易乘犯脾土,甚而反侮肺金,引起肺胃气机升降失常。③肝着之病有寒邪为患,有气机郁滞。而血以通为贵,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金匮要略》五版、七版以及七年制规划教材皆认为:此病初起时病在气分属轻,热饮能助阳散寒,使气机通利,脉络暂得宣畅通行,则胸中痞结等症可暂时得以缓解,所以患者但欲饮热;待肝着既成,气郁及血,经脉血行凝瘀,则虽得热饮而不得缓解,若以手按揉或捶打胸部,可使气机舒展,气血运行暂时通畅,则稍舒,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此时当治以旋覆花汤。故肝着之病当有瘀血。但旋覆花汤中,旋覆花、葱茎皆为气分要药,只新绛以活血化瘀见长,且在用量上旋覆花用了三两,葱用了十四茎,而新绛只用了少许,由此可见,本方治气重于治血。所以,肝着之病虽有瘀血,但瘀血并非该病的主要矛盾点 。
彭述宪[2]认为:方中新绛一味,究竟所指为何?葱用哪一部分?历代注家众说纷纭。晋 · 陶弘景认为新绛新刈之茜草 ,唐 · 陈藏器认为新绛是“绯帛”(即红色的帛),清末医家唐容川说 “乃茜草所染”。前医还有人将染成大红色丝织品的大红帽帷作为新绛使用,有的则以猩猩血 、 红花汁或苏木汁染成的绢帛入药 。沈仲圭说 :“ 新绛难得,可用血竭汁、红花汁拌丝瓜络代用 。” 以 上诸说让人莫衷一是,难以适从 。多年来留心考证,认为新绛当为茜草无疑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己开始用茜草作染料,到汉代大种茜草 , 用茜草染成的红色称作 “ 绛 ” 。多年临证中,每遇旋覆花汤证,方中新绛皆用茜草,确有卓效 。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茜草凉血止血、活血去淤,二者相须为用,使气顺血活,结散络通,与肝着病机相对,甚合仲景原意 。方中之葱,有葱白、葱管之别。尤在泾、叶天士主张用葱叶(又名青葱管), 时贤王占玺的 《 张仲景药法研究 》 中主张用葱白。盖葱白长于发汗通阳 , 葱管善于行气活血 。从该万主要治疗经脉气血郁滞不行之肝 着病 , 或用于妇人半产漏下属于有淤血者来看 , 当为葱管 ,取其活血化淤之功 。近代医家张寿颐说:“ 若单用青葱茎 , 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 , 与葱白专主发散不 同 。” 此语极中肯綮 。
王祥红等[3]采用自编的《古代文献全文检索系统》手机APP,对系统收录的789部医药古籍中有关旋覆花汤与新绛的内容进行全文检索。结果发现古今医者认为旋覆花汤中新绛为茜草或茜草染的布类,但细考此论与原文及原方存在较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有明代卢之颐认为新绛是降真香。故认为:仲景或仲景时代新绛的字面意义并非多数后世学者理解的新染之绛色绯帛,而是指一种相对于茜草、苏木等而言新发现的也能染绛色绯帛的物质,即明代卢之颐认为的降真香,即豆科黄檀属藤黄檀和两粤黄檀等为主的茎或根受伤后所结的香体。降真香为新绛的基源,主要有4点论据:①仲景或仲景时代新绛的字面意义非多数后世学者理解的新染之绛色绯帛,而是指一种相对于茜草、苏木等而言新发现的也能染绛色绯帛的物质;②降真香为香脂成分,药效成分含量高且集中,临床使用只需少许即可达效,与原方用量为少许相符;③后世应用降真香内服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与仲景原方方义相符;④降真 香来源稀少,且质硬,故常以瓷瓦刮屑入药,与古代以新绛屑入药相符。综上可见,降真香作为新绛的来源较茜草或其所染布类更为合理,不可否认茜草 代用可以起到原方部分或全部效果,但以降真香作新绛入旋覆花汤治疗半产漏下以及肝着等病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学俊等[4]用旋覆花汤含漱治疗急、慢性咽炎共1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旋覆花10g、茜草30g,水煎,取汁,频频含漱。经治疗后120例中治愈78例,显效31例,好转11例。旋覆花汤原为治疗肝着要方,功善消痰行气,活血散结。取其方义,去葱白一味,重用茜草,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显著,而含漱又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咽部,其效尤捷。
陈维琴[5]治疗38例肋间神经痛,男17例,女21例;年龄35~67岁,平均51岁;病程1~4周。表现为轻重不等的经常性胸胁疼痛(双侧或单侧) ,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运动引发,疼痛呈束带状,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肩背部,相应皮肤区感觉异常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舌质暗红,薄白,脉弦细。确诊为肋间神经痛,辨证属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基本方为旋覆花(包煎) 、茜草、胡索、五灵脂、威灵仙、桂枝、瓜蒌、白芥子、薤白、川芎各10g。水煎服,日1剂。疼痛主要在胸部者加郁金;疼痛主要在胁部者加柴胡。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相应皮肤区感觉正常及相应肋骨边缘无压痛为临床治愈。38例连续服药7剂治愈34例,连续服药14剂治愈4例,有效率100%。
马建中[6]用旋覆花汤治疗宫内残留物一例:张女,32岁,药物流产后2月余仍淋漓不尽,少腹时痛,痛时见红,时止时行,酸痛,脉细弦,舌质淡红苔白,曾用抗菌、止血西药及温补化瘀汤剂治疗无效。B超:宫腔内见约36mm× 24mm× 17mm强团块及少量液性回声。此为瘀结少腹,滞而不通。予旋覆花汤:旋覆花12g,茜草15g,青葱管10根,当归、赤芍、桃仁各10g,川芎6g,甘草6g,益母草20g,3剂后下瘀血数块,血渐止,痛消失。复查超声 “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粘膜线显示清晰”。继进调补气血剂辨证而复原。半产漏下,其在失血方面,属虚寒,但漏下原因往往为半产留有瘀血所致,瘀血不去,漏下奚止。少腹乃肝络所布,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散结,更以新绛活血化瘀,青葱管助通阳气温散结滞。临床所谓漏下,自然流产有之,更多药物流产者,往往淋沥日久。借助现代先进的超声手段见宫内有残留物,辨证属虚寒而温补少效者,治用旋覆花汤去瘀散结,效佳。
张寿华[7]用旋覆花汤治疗偏头痛及胃脘痛:吴某,男,38岁,农民,1996年3月20号就诊。自诉患左侧头痛10年,曾服中西药,病情时轻时重。刻诊:左侧头痛如锥刺,痛甚牵及两目上引巅顶部,胸闷,口苦,舌边黯,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风上扰、久痛络瘀,治宜清肝熄风、化瘀通络,方拟旋覆花汤加味:旋覆花10g(布包煎),茜草10g,青葱管5根,丹参15g,钩藤15g,菊花10g,僵蚕10g。3剂。复诊:服药后,头痛减轻,仍感头晕而胀,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原方减青葱管加天麻、白蒺藜各10g,服4剂痊愈。随访近4年未复发。
黄某,48岁,农民,1997年4月8号就诊。患者自1996年8月开始,自感胃脘疼痛,时轻时重,服中西药物病情好转。近半年来,胃脘疼痛加重,呕吐酸水。刻诊:胃脘刺痛,常觉灼热泛酸嘈杂,食后痛甚,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滑,脉弦滑数。证属肝火横逆犯及胃腑,湿热中阻,久病络瘀。治宜平肝和胃、化湿畅中、活络止痛。方拟旋覆花汤加味:旋覆花6g(布包煎),茜草10g,葱管5根,丹参12g,代赭石15g,吴茱萸2g,黄连6g,金铃子10g,蒲公英15g,佩兰6g ,佛手6g,大黄5g。3剂。复诊,服药后,胃脘灼痛已减,大便日行2次,饮食增加,恶心泛酸已止,仍口苦、口干。舌红,苔黄滑。原方去代赭石、青葱管、大黄,加九香虫6g,以疏肝散郁,续服5剂,症状消失,迄今未复发。
高永坤等[8]用旋覆花汤治疗肝着1则:李某,女,33岁。2004.06.23就诊。右侧胁肋部疼痛10余日,喜温按,昨晚冒雨着凉后疼痛加剧,自服止痛药无效。刻诊:痛苦面容,以手按压肝区,不能直立及平卧。腹部触诊肝区有压痛,无反跳痛,有肌紧张。查血尿常规、肝胆、右肾B 超及X 线腹平片均未见异常。经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数月前夫妻吵架致反目至今,该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经常独自落泪导致该病。根据患者症情及各项检查,诊为肝着。治以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法。拟旋覆花汤加味。药物组成:旋覆花30g,茜草10g,川芎15g,香附10g,枳壳15g,白芍药20g,甘草10g,葱白2根。水煎服,日1剂。2剂后疼痛减轻,右侧胁肋部有隐痛,继服4剂疼痛消失。肝着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其经脉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所致。证见胸胁部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患者性格内向,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胁肋疼痛。以手按揉可使气机舒展,气机通利则舒,故喜温按。旋覆花汤加味方中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茜草活血化瘀,助以葱茎温通阳气而散结,配合川芎、香附、枳壳、白芍药、甘草以增强行气疏肝、活血止痛之效,气行血行,阳通瘀化则肝着可愈。
参考文献:
[1]袁世清,夏丽娜.试探肝着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临床论治[J].中医药导报,2010,16(01):16-17.
[2]彭述宪.旋覆花汤中新绛、葱小考[J].国医论坛,1993(05):44.
[3]王祥红,王立志,陈登科,陈桂平.仲景《金匮要略》旋覆花汤中新绛新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113-116.
[4]王学俊,狄丽霞,李增奎.旋覆花汤含漱治疗咽炎[J].中国民间疗法,1999(09):45.
[5]陈维琴.旋覆花汤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J].山东中医杂志,1997(01):41.
[6]马建中.旋覆花汤治疗宫内残留物的临证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04):26.
[7]张寿华.旋覆花汤在内科中的运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10):19-20.
[8]高永坤,桑绍绪.旋覆花汤加味治疗肝着验案1则[J].河北中医,2007(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