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做什么?
慎独并不只是体现在原则性的大事上,在小事中就能够体现。比如路旁有垃圾箱,你是否会在无人监督的时候,把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箱内?在路口等待红灯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没人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当在地上捡到了钱包,你是偷偷地塞进自己的腰包,还是会积极寻找失主归还?
在你独处时,你会想什么,你会怎么做,能不能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做到自我约束呢?慎独说的就是,当你独自相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已,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不做违背道德和律法的事情。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现在《大学》和《中庸》里。儒家的很多思想都能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慎独的提出更有利于我们加强自身的修养。
《辞海》里对慎独的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受到外界的约束和舆论的压力,所以不敢随心所欲,只能按照规则行事,否则如果被别人看到或被发现,轻则失了面子,重则失了人心。“趋利避害”是人们正常的心理,当利益当头,很多人就会迷失了自我。
《后汉书·杨震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要到此地上任的时候,经过一个叫昌邑的地方,曾经他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好在做昌邑的县立。晚上,王密就去拜见杨震,而且怀里还揣了十斤金子,准备送给杨震。杨震当场就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王密还不死心,就说:“我知道你怕别人看见,放心,我来的时候已经观察好了,没人知道的,你就尽管收下好了。”杨震不为所动,他说:“怎么可能没人知道呢,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不收你的东西不是怕别人看见,而是我的内心不允许我做这样的事。”王密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现在很多人在表面上说得很好,坚决不收受贿赂之类,但是暗地里却很猖狂,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不被人发现就万事大吉,其实他们忘了一个道理,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坏事总有一天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别人看你的时候就做得很好,别人看不见了就胡作非为,这种行为跟慎独是正好相对的。慎独告诉我们,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我们都应该做到谨言慎行,这不是靠别人的监督完成的,而是靠我们内心的修养来行事。
刘少奇对慎独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自我修养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重要标尺。可以说,慎独作为自我修养的方法,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小人会在没人在的时候显示卑劣,但是会再人前装出善良的样子,而贤人则是不管在人前人后,都能够做到表里如一。慎独并不只是体现在原则性的大事上,在小事中就能够体现。比如路旁有垃圾箱,你是否会在无人监督的时候,把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箱内?在路口等待红灯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没人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当在地上捡到了钱包,你是自己偷偷地塞进自己的腰包,还是会积极寻找失主归还?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的自律。你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不把手中的垃圾随意丢弃,而是执意扔到垃圾箱内,说明你此时做到了慎独;你能够在没有交通警察的路口,刚好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等到红灯,不仅保证了你的人身安全,还体现了你的内在修养;你能够在捡到钱包无人看到的情况下物归原主,说明你的正义心代替了贪欲,你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尽管没人看见,但你按照内心要求实现了自我约束,这就是最高的自我肯定。
不要认为慎独是很遥远的事,也不要认为慎独是很难做到的事,不是只有圣贤之人才能做到,慎独概念的提出对我们的自身修养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慎独其实很简单,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真诚。
独处时,你会想什么?知道了慎独,理解了慎独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就要慢慢去学着慎独。独处,不仅仅指的是空间上的独处,更包含着广阔的含义,你的内心是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系统和行为准则,你坚持了自我,就能够在别人做事(尤其是做了违背道德或律法的事)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随波逐流。慎独,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靠我们每一个人去用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