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转复和维持窦律,最新指南这样推荐|3分钟划重点
来源:医格心领域
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中控制症状的重要措施,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是房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阵发或持续房颤都要考虑节律控制。新近发布的《房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推荐,有以下情况,若有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可考虑节律控制:
(1)血液动力学不可耐受的房颤发作,包括合并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缺血性胸痛和晕厥。
(2)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3)房颤发作时有Ⅱb级及以上症状。
(4)首次发作,患者转复意愿强烈。
01
复律治疗
复律方式有药物复律、电复律及导管消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优先选用药物复律。药物复律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但应注意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和华法林的相互作用。所有复律方式均存在血栓栓塞风险,择期复律需给予'前三后四'的充分抗凝治疗,即房颤复律前至少抗凝3周,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复律前后应根据情况行持续心电监护。但若病情需要,可在食管超声确定无血栓的情况下紧急复律,在复律前后给予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1)药物复律
复律常用的药物有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类药物通过减慢传导速度以终止折返激动,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我国常用药物为普罗帕酮和莫雷西嗪(乙吗噻嗪)。Ⅲ类药物通过延长有效不应期以终止折返激动达到房颤复律,常用的有胺碘酮、伊布利特。
应根据是否有基础疾病、药物作用特点和安全性选择不同的药物。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静脉应用 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复律。
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选静脉 胺碘酮。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静脉应用 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复律。
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选静脉 胺碘酮。
普罗帕酮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有效,对持续房颤、房扑疗效较差。作用较快,口服后2~6 h起效,静脉注射后0.5~2.0 h起效,转复成功率41%~91%。静脉使用的剂量为1.0~1.5 mg/kg(或7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无效可在10~15 min后重复,最大剂量不超过210 mg。可以出现室内传导阻滞、房颤转为房扑伴快速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转复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或严重的COPD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莫雷西嗪无静脉制剂,对于阵发性房颤减少发作或复律成功保持窦性心律,减少复发有一定疗效,也相对安全,口服150 mg/次、3次/d。
胺碘酮可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时,短期应用安全性较好,但起效时间较慢,还可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8~24 h的转复成功率为35%~90%。可15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以后以1 mg/min维持,直至转复。也可用5~7 mg/kg稀释后在30~60 min内注射,以后以1 mg/min维持。24 h总量不超过2 000 mg。用药后注意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炎。用药后24 h内需查肝功能,以防发生肝损害。
伊布利特对近期房颤疗效好,起效快,平均转律时间<30>60 kg者剂量为1 mg/k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如无效,10 min后可重复1次。对体重<60 kg患者,2次剂量均应为0.01 mg/kg。该药可引起QT间期延长,增加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发生率3%~4%。无论转复是否成功用药后均需监测至少4 h并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伊布利特应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明显低钾血症、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30%)的患者。
(2)电复律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首选电复律,还可用于心室率控制不佳或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但洋地黄中毒和严重的低钾血症禁忌电复律治疗。
电复律成功率较高,但操作稍复杂,需镇静或麻醉。同步模式下初始时可选择双相波150~200 J或单相波200~300 J,无效可增加电量。术前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和伊布利特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高复律成功率。
电复律并发症较少,包括皮肤灼伤、短暂心律失常、麻醉所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肺水肿、心肌损伤等。
(3)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因旁路前传可能导致心室率过快,甚至发生室颤,应考虑尽快电复律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窦性心律。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心室颤动风险,应避免使用。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可以试用伊布利特,可减慢旁路传导,减慢心室率,并可能转复窦性心律。
(4)导管消融
对有Ⅱb以上症状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可导管消融治疗。伴有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或之后均可考虑行导管消融,但需慎重权衡导管消融治疗的风险。
消融术后3个月为空白期,此期间发生的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不认定为房颤消融复发。
术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至少2个月。2个月以后是否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应基于患者的卒中风险评分,而不取决于消融是否成功,因此大多数消融后的患者仍需坚持口服抗凝药物。
02
维持窦律治疗
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扩大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控制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房颤复发。部分患者仍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房颤复发。
(1)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可选用决奈达隆、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索他洛尔,符合条件者可选用导管消融治疗。
表1 常用的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药物
(2)合并冠心病、明显的瓣膜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建议选用决奈达隆、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符合条件者可选用导管消融治疗。
(3)合并心力衰竭选择胺碘酮和或导管消融治疗。在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所选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预防复发最有效的药物仍是胺碘酮。
文献索引:张萍. 房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06) : 46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