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野生的情义和感怀
题记:上图为贾樟柯导演工作照,面前是复杂的现代电影摄制工具……它提醒人们,电影已是一种精致的'工业化产品',不可被那貌似原生的影像叙事带走!它实际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口味而存在的。
夜深人静,在电脑前品味了贾樟柯的新作《江湖儿女》,感到意犹未尽,要写点什么……又浏览了豆瓣的介绍和评价,总体口碑不错!导演是用了心力的。虽然并不掩饰那一贯的自我倾向和企图构筑一个自我电影世界的执拗……
该片可以有许多个观赏角度:学院点的,会把它纳入贾樟柯电影序列中去欣赏;大众点的,会去关注影片的怀旧格调、影像写实主义;最普通的,也会与时代的变迁与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共鸣,找到自己的切入口……贾樟柯不像冯小刚做电影那么煞有介事、夸张虚浮、玩暗讽影射。贾导的镜头语言,记录中有追求,自然里有匠心。
影片最经得住检验的,是情节的生活基础与情感真实性——作为故事的主轴,它浓缩了特定时代的中国特色。尽管,对于江湖,电影算是雾里看花;但对于“儿女情”乃至底层社会的男女情义,女主角完成了具可信性的诠释,有相当深度,成功表达了某种爱的存在感和对现实的超越!
所谓“野生”,也是指女主对于男主这种情感关系与处理方式。它是底层化的、个人化的、原生态的,但绝不是孤立和没有依据的。这是影片无心插柳、客观上成功塑造的部分。
说到真正的'江湖'和男主背景的搭建,影片则明显弱了很多。或许与导演经验主义的创作模式和自我风格有关,他不十分了解那样的时间跨度下,一个“大哥”角色的真实人物内心感受,及其自我呈现的可能……使男主凭演技支撑的人物逻辑过于单调、空洞,而流于脸谱和符号化。
顺便说一下,这反映了导演女性面的感受力和细腻有余,而男性面的内在层次挖掘不够,故而表现乏力——联系贾导那张娃娃脸,这样谈基本不为过。可以说,这既是导演表现功力的问题,更是自身生命体验的问题。在明眼人看来——作品即自身的影子,骨子里的长和短是藏不住的……
但通观下来,瑕不掩瑜,该片整体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用心并且接地气儿,尤其徐峥在火车上侃飞碟那一段,插入的可谓相当出彩!
PS,凌晨随手而写,本来放在朋友圈,想起还有个公众号,很久没更新了,就转过来吧。
原创: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