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一个童话解释原生家庭,读懂很受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是一本童话,但是比任何一本童话都治愈了我。
作为一本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该书通过一个十分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逼真还原了普通人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经历,并通过心理咨询师苍鹭之口,向大家普及了20多个心理学基础概念。
这本书从1997年出版问世以来,长销不衰,并被奉为“英国国民心理咨询入门书”,还被译成10种语言。它之所以受到高度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原本就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并非“病人”才需要,事实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颠覆了我关于“心理成熟”的3个认知。原来“情商”并非“天生”赋予的,只要方法得当,“逆天改命”并非天方夜谭。
成年人的崩溃,与“儿童自我状态”有关?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但事实上,崩溃从来就不是因为“一瞬间”,而是深深根植于我们从孩子时期形成的基本情感。
比如蛤蟆先生,原本是一个继承了万贯家财的“富二代”,社交场上的“开心果”。突然某天陷入了“不洗澡、不梳毛、毛衣上还沾着食物残渣”的臭烘烘的状态。任凭朋友如何规劝,也无法从“悲伤抑郁”中振作起来。
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蛤蟆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人类刚出生时,只具备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等几种最基本的情感。
在父母和后天的影响下,这些基本情感会逐渐发展演变成为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成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秉性,定义一生。
成年后的某些特定情形和场景,会激发这个行为模式,使得人们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故事中的蛤蟆,就深受“儿童状态”困扰,因而在外界刺激下,瞬间崩溃了。
小时候,严厉近乎冷酷的父亲总是打击他,依附于父亲没有主见的母亲并不能给与蛤蟆多少爱和关心,因而,身体虽然长大了,但心理上始终处于“儿童状态”,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崩溃也就瞬间袭来。
原生家庭的影响,多表现为“父母自我状态”有关?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蛤蟆的崩溃,也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原生家庭”这个话题。
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蛤蟆渐渐发现,他不知不觉也成为了“父亲”的样子。导致自己陷入情绪崩溃困境的,竟然是他自己。
这就是和“儿童自我状态”相对的“父母自我状态”。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不仅塑造了童年的生活,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之后的人生。
因此,当周边的情景激发蛤蟆像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思考时,潜意识中,也用父亲的严厉标准,对自己进行“审判”,从而自我认定为一个“失败者”。
正如心理咨询师苍鹭所说的那样: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当父母的影响发挥作用时,即使父母已经逝去,或者离家千里,也不会削弱对个体的影响。即便只是在心理上自我否定,也很可能演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使自己陷入悲伤和抑郁的境遇。更有甚者,“父母自我状态”还会使个体成为“施暴者”,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
心理上“长大成人”,才能真正掌握人生“主动权”
正如苍鹭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儿童自我状态”,还是“父母自我状态”,都会将人置于情绪化行事的状态,或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或是被脑海中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
因此,在这种情绪化状态中生活了许久的蛤蟆,终于陷入了一种崩溃之中,几乎濒于自杀边缘。
当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一点点认清自己的心理状态后,逐渐和过去的自己、父母“达成”了和解。经历了心理上的“长大成人”之后,蛤蟆终于获得了主宰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主动交友、主动创业、主动开拓新生活。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的情商很高。但是,高情商的人,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心理世界呢?就像苍鹭在结束心理咨询时,向蛤蟆解释的那样,高情商的人——
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作为一本童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并不那么耐读。但是,作为一本心理咨询入门书籍,它无疑非常“成功”。
它为普通人揭开了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在苍鹭的引导下,每位读者就像蛤蟆一样,在回忆中一点点认清自己,和过去达成一种和解,从而获得一种新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可以说提供了一扇窗,能让我们看到高情商之人的内心世界。用半天,花一本咖啡的钱,就能享受10次顶级心理咨询,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话题:你觉得“原生家庭”的影响真实存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