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财政支出11亿,却“蜗居”平房办公60多年

世界上什么地方能让人民群众感到心安?自然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最美县委大院”。

它是灵寿县人民心中的那抹阳光,在漫漫黑夜中散发着无私奉献的光辉荣耀,用常年的坚守来换得灵寿县人民安家乐业、盛世太平的景象。

古往今来,60年陋室惹注目

2013年下半年,湖南省的一项民生节目引起广泛的注意,这也是“最美县委大院”被人们所熟知的起点。

湖南新闻联播特别节目《县委大院》专注于探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未得到改造的县委大院,这些县委大院既是残损不堪的,也是热闹非凡的。

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用寒酸破落的外表撑起了一个县的发展,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拉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服务。

“最美县委大院”也在这档节目中被人们所发现、所了解、所敬佩,而在此类的“最美县委大院”中,尤其以河北省灵寿县的“最美县委大院”最为著名。

很多在“最美县委大院”工作的官员,不惧环境艰辛,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本心。

六十五岁的雷秀林老同志是在灵寿县县委大院工作的政府官员,他回忆说,自从自己记事起就有这个大院,兜兜转转过了这么多年,大院的平房依旧是以前熟悉的模样。

大院儿一直不曾改变,但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改变,这都大院儿记录了工作朴素着装的人们步行上下班到自行车上下班的经过,也见证了212绿色吉普车的出现。

时代的变迁也让县委大院也经历过了多次修缮,上世纪80年代,县委大院迎来了第一次修缮,县委大院共经历过两次修缮,但整体还是依旧保留有上世纪末的独特风范。

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这彻头彻尾地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

对比当下时代的速成与浮夸之风,这种脚踏实地、坚守本心的精神显得稀有,让很多人感兴趣这座县委大院的具体经历和时代的变迁,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能够在这所大院中创造辉煌又不抱怨寒酸的环境……

寒酸环境,百名官员清廉工作

踏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最美县委大院”,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代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同,县委大院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投入使用,仔细观察县委大院中的布局能够让人体验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冲击。

两进7排的瓦房整齐的坐落于院内,每个房子都有不同的办公机构,专注于为百姓排忧解难,即使是县委领导的办公室也坐落其中,实现官员办公的平等。

县委大院原有围墙,但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年久风化,现在已换成了铁艺栅栏,以往的县委大院是红墙瓦房,在修缮之后也将红墙刷成了清新的白墙,房子底部都有被雨水冲刷的腐蚀感,县委大院也对墙根处增补了防潮石片。

即便如此,年久失修的房屋也会出现各种尴尬的情况,例如冬天时水管经常会被冻住,工作人员在喝水用水方面也存在各种不方便;

例如房子内的某些墙壁已开始有裂缝,在下大雨时很容易造成渗水的情况,而房顶的木头支撑、用黄泥和芦苇杆做的平顶房底部大多数都已被腐蚀、冲刷,就连以前耐久禁用的青石砖也开始呈现出“饱经风霜”的状态。

经过修缮的县委大院与以往的县委大院虽有些不同,但在根上是完全一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县委大院已经走过了60余载的春秋,办公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利——廉洁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性。

整个县委大院的办公人员共百号人,正是这百号人在寒酸的县委大院中推进了整个县城的改造工作。

县委大院在维系民生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就不得不说起河北省灵寿县以往的情况,人人都知灵寿县为千年古县,但很少有人知晓,偏僻的地理位置也让灵寿县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灵寿县在基础设施筹备方面展现出严重的“疲乏”:

交通不发达、社会经济方面发展速度低下,造成闭塞严重,县城内生活的人民无法获得正常情况下的生活发展状态,例如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

在国家开启扶贫工作之后,当地县委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在寒酸陋室的境况,反而将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家的扶贫工作也逐步展开,灵寿县官员通过努力让灵寿县有了巨大的改变。

为民服务,多项工程专注民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灵寿县官员的真实写照,在国家开展了扶贫工作后,灵寿县的全部财政支出为11个亿,在发展民生方面共花费9.6个亿,主要针对于灵寿县当地的农村风貌状况、教育事业和交通设施方面的改变。

这也展现出灵寿县县委大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要想真正地实现脱贫的帽子就要专注于长久事业的发展,灵寿县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着重将教育放到发展的重要地位,百姓们才能够在教育中获得成就,走出贫困地区或改造整个贫困地区的现状,带来真正永久的收益。

“将钱花在人民上”使灵寿县官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脚踏实地。运用资金不断展开当地的民生项目,“面子工程要摒弃,将钱花在刀刃上。”

现在的灵寿县已经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灵寿县既脏乱又没有整齐划一的街道,教育、交通设施也相对落后。

现在的灵寿县一大有不同,从原本的土路和草皮路变成了当前平坦又宽广的水泥路,一座座专注于教育发展的学校拔地而起,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充也让灵寿县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真正让一个脏乱差的小地方转变成为一个具有规范化设计街道。

现在的灵寿县拥有了更美观的街道,走在河北省灵寿县,随手一拍都是一张清新脱俗的风景照片。

为使灵寿县人民更能够安居乐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灵寿县县委开启了对全县各个地方的规划工作。

例如将原本垃圾满天的垃圾场变身成为人民可以消遣娱乐的广场,建设有各种健身器材,供人们在休闲娱乐的时刻放松身体,让整个县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在再来探访灵寿县,每到夜晚华灯初上。广场上的人们跳舞、唱歌、聊天,一番热闹盛景,不由得让人感叹:灵寿县真的改变了!

斩获殊荣,“最美县委大院”源自人心

“最美县委大院”并不是媒体或国家直接“颁发”的,百姓说话才好使。灵寿县县委大院能够真正获得“最美县委大院”称号,取决于当地的民生状态,更取决于老百姓心中对这所大院的评价。

记者也曾真正地询问过在县委大院旁边闲坐的中老年人,他们对大院的发展进程以及大院为人民做的实事都有着很清晰的记忆。

一位七旬老人从小就生长在灵寿县,他是一步步看着灵寿县成长和发展变化过来的。

在他的记忆里,灵寿县县委大院自建成之后就格外亲民,古朴的人在古朴的建筑中工作并支撑着灵寿县的发展,也拉近了灵寿县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灵寿县大院的人以往对民众就很亲切,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官员,做每一件小事都能够展现出对民众的关心和关爱之情,即使是日常聊天接触也是如此,这正是朴素的县委大院风气,让人民更愿意相信政府、拉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即使不是高楼大厦,人民也将这份热忱与敬重反馈给县委大院,相处舒适,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而“最美县委大院”能够斩获殊荣,也与县委不盖楼房有重要关系,县委如此接地气的做法就是为拉近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在传统思想观念和骨子里都有一种与位高权重的人刻意保持距离的心态,大部分人心中的感知也是如此,因此“最美县委大院”为了保持与人民之间的近距离,不盖高楼层,一直以一种低调沉稳的形象示人。

正是这一份时刻保持的亲近民生的初心,也能够让县委大院一直在灵寿县人民的心中拥有良好的形象,这份坦然自若时刻拉近着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湖南卫视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最初对县委大院进行了播报,在2014年央视在新闻联播中也对“最美县委大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及认可。而这些赞扬的基础都基于人民本身对灵寿县县委大院的认可。

灵寿县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却不仅限于此,我们只看见灵寿县在为人民群众改善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加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建设,却不知更多的小事儿也让人足以感动。

89岁的刘庆林是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灵寿县对老兵格外注重,单人单间生活舒适,为我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就应该受到这样的善待。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是灵寿县从事民政服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项目。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灵寿县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县区中有不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难以提得起质量,灵寿县将财政收入的部分资金用于建设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各种养老社区的建设也只为让人民能够收获更好的居住环境。让老人颐养天年,灵寿县的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

我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灵寿县县委大院格外合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现代版陋室铭的真实写照。

讨论与启示

人人都说灵寿县对待自身抠门小气,但它带来的情怀永远都浪漫。

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情怀,这种情怀更多的是对人的善举,例如人们的一个小善举可能会拯救一条生命。

而灵寿县的这些善举更能够让当地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部门带来的暖心,将老人和孩子记挂在心上,将县的发展当做是重中之重,不在乎自己身处陋室、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条件多么严苛,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做人民群众中心中的“最美县委大院”,灵寿县是值得的。

优秀的执政情怀也让灵寿县县委大院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而这则正能量也给社会上的众多个团体和人群送来温暖,社会的发展少不了这种情怀的执政以及正能量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奠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基础的发展根基。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小地方的共同努力,也与各个小地方政府官员的气魄有关!

气魄是敢做与感受的能力,相信灵寿县县委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的不仅仅是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和全心为百姓付出的发展理念,更多的是能够将这些落到实处。

这与灵寿县县委政府的领导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县委大院一直都是当地政府能够顺畅工作的指挥所,政府工作举措的实行都与县委大院的领导和指示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个县能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县委大院儿的良好风气和正确的带头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在灵寿县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能够与群众拉近关系的重要原因。“它虽落魄寒酸,但它的形象无尚光荣”,是灵寿县人民群众对灵寿县政委的一句赞扬。

结语

做官员就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鲁迅先生的这句经典名言,时时刻刻印在了灵寿县官员的心中。

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贡献,拒绝各种面子工程,从眼前的效果来看已经实现了灵寿县的大改变,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也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联系。

若是每个县都能够向灵寿县学习,拥有这份气魄和魅力,中国的发展必将踏入一个新的征程。

灵寿县的官员为灵寿县做出的努力,不仅为灵寿县的人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也给其他县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一课。

参考文献:

[1]邢洪儒. (2014). '最美县委大院'美在哪里——关于对河北灵寿县委大院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000(005), 7-9.

[2]赵梓斌. (2014). 县委平房办公60年. 党建文汇:上半月(6), 44-44.

[3]灵协. (1999). 灵寿:县委重视政协工作,增强了政协工作活力. 乡音(7), 12-12.

[4]吴正稳. (1995). 乡镇企业是小康建设的支柱产业——灵寿县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 乡镇企业科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