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爱写错别字?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爱写错别字?
文/蔡朝阳
当高中语文老师多年,学生爱写错别字这件事,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点。
我们知道,中国的高中教育,一般按照前苏联模式,分为理科与文科。我曾有很多年,教高中理科班,理科班男生的错别字之多,也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了。于是高考语文试卷里有一道选择题,就是找错别字的。这一选择题,孩子们失分很多。于是高三这一年,会有针对错别字的专项复习。有意思的是,经过改错字的专项复习,本来我们不会写错的字,却再也写不对了。
比如,唉声叹气,本来我们写对了,一复习,就写成了哀声叹气。比如,变本加厉,一复习,就写成了变本加利。但是错的很有道理啊,“哀声叹气”,这个词确实很悲哀的嘛。“变本加利”,本是本金,利是利息,很对的样子。
但其实,“变本加厉”这个词,来自萧统《文选》的序言:“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这个“本”啊,不是本金的意思,是本来的意思。“厉”则是严重的意思。举一个例子,意在说明,如果我们明白了出典,正确理解了语义,就不容易犯错。
我们的孩子写错别字,背后的原因其实比较简单可见。比如说汉字难学难写;比如说,我们在识字教育过程中,不注重讲解汉字本身的构造,构成的内在逻辑,以及汉字的传承等。导致孩子们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认识汉字。这种属于教法有问题,就跟高三的专项复习一样——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原因可以比较简单地找到,但是真正做起来,把好的汉字教育给到我们的孩子,却很难。要不然,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写那么多错别字了。因为啊,汉字的学问,本身就是很专业的,甚至是有很高的门槛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专门的学科,叫做“古文字学”了。
而高中生,乃至成年人写错别字,根源一般在于启蒙时代。小学时候,汉字没学好。或者说,老师没教好。
我有一次回老家,检点旧物,发现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本,汉字书写自然歪歪扭扭,像是蟹行文字,要命的是,我在自己三年级的作文里,发现了汗颜至极的错别字。
在一篇讲小明同学做好人好事的作文里,文章开头的时候,我还是把小明写作小明的。我们知道,在那时候,作文里的虚拟人物,男的一律叫“小明”,女的一律叫“小红”。问题是,第三自然段开始,所有的“小明”,都被我写成了“小时”。都被老师用大红圈圈划出来。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小明”,怎么会写成“小时”呢?自然是粗心大意,把两个相似的字弄混了而已。但令人诧异的是,小明,那是小男生的名字,小时,那是计时单位,如何会写错?但是三年级的阿老师,就明明白白写在那里,白纸黑字,历史不容篡改。
我想,这主要还是阿老师小时候,对这两个字的本义没区分清楚的缘故。
现在我们自然明白“明”和“时”的区别,不会弄错了。明,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日”,右边一个“月”,日月两字,都是象形字,代表太阳月亮,日月都会发光,合在一起,就是“明”。
“时”这个字,变化比较复杂一点。其实,“时”这个字,是“時”字的简化字。如果我们单纯看做是“日”和“寸”的合体字,就会犯错误。《说文解字》里说,从日,寺声。所以这个“時”字,兼有形声和会意的造字法。
那么我们就要来分析一下“時”这个字的演变。
其实,在金文里,“時”字写作“旹”,这个“旹”字,下面是一个“日”字,看得出来,上面的部分呢,其实是“之”字的变形。所以解释为“从日从之”,之,有前往、行走的意思,那么“時”自然就有太阳的轨迹的意思。古人计算时间,总是根据太阳在空中运行的位置,或它在地上的投影。古文“旹”可以说是古人测日以记时的见证。
当然,这样的考据,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太难了。我只是举个例子,不是让孩子们都这么学,否则要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何为?
现在有很好的专业机构,在做汉字启蒙。我的朋友刘良鹏的“小象汉字”就是一个很专业的公司。刘兄在“一席”做过一个《汉字小的时候》的演讲,特别有意思。如果你家有小学生,开始学认字,我建议去看看,会有收获。
刘兄跟我一样,很喜欢张大春先生。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和《见字如来》,都是我的枕边书。于是,刘兄做了“小象汉字”,而我呢,最近要上线一个音频课:《白鱼说字——给孩子的汉字课》。
我是这么一个初心:孩子们懂得汉字,就不会写错别字,不会闹笑话;以及,通过汉字的流变,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史。
不过呢,因为做教育多年,跟孩子们保持着日常的接触,所以,我打算因地制宜,不从甲骨文的源流开始讲,而是从孩子们常见的错别字开始讲,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错别字开始讲。做成故事型的,而不是学术型的。张大春先生的两本书,是我的致敬对象。
我的朋友兔老师,在无锡一个大学任教,她跟我讲过一个“钱锤书”的笑话。那边一个大学,要召开一个钱锺书先生的研究大会,宣传的横幅上,赫然把“钱锺书”,错写成了“钱锤书”。这个笑话,让我乐了好几年,现在想到,还是会发笑。
你看,你要是不仔细区分,“锺”字和“锤”字,还真有点像。估计这条宣传横幅的打字员,是用五笔字型打字的,以及,打字员本人,并不知道“钱锺书”究竟是哪一位。
据说,钱锺书先生特别反对人家把他的名字写成简体字“钱钟书”。因为“锺”,是“锺情”的意思,造化锺神秀的“锺”。你要写成“钟”,那就是“鐘”的简体字,是鐘表的“鐘”。我们当下的简体汉字,把“锺”和“鐘”,简化为同一个字“钟”。奈何钱老不认。钱锺书,是钱先生锺情于书本的意思。写成“钱钟书”,就变成一块钱、一口钟、一本书,成何体统?
然而,在21世纪,某高校,把钱锺书写成了“钱锤书”,书何罪之有,姓钱的非要锤打之而不足?
讲个故事,以博一笑,同时也说明,汉字的有趣和意味深长。
我们的《白鱼说字——给孩子的汉字课》,大概就打算这么讲,我也期待着跟孩子们一起启程,展开这段关于奇妙汉字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