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青草池塘

静卧床榻,聆听着窗外排水沟里熟悉而又陌生的零星蛙声,像一支独奏的曲子,断断续续把我送入梦乡,回到故乡的青草池塘,回到童年的蛙声中。
那时的夏天农村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没有阳台。吃过晚饭,孩子们洗完澡、跟着大人后面,没等竹床放稳就急急地爬上去蹦跳起来。待我们这些孩子玩得差不多时,大人们陆陆续续从屋里走出来,来到村南头空坦上纳凉。他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天南地北神侃起来。女人们谈家长里短,油盐柴米;男人们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趣闻轶事。也许是他们劳累了,说着说着就静静地躺在竹床上,或靠在竹椅上打呼噜,整个空坦上慢慢趋于平静,一棵杨树旁边的门口塘却热闹起来:池塘里鱼儿翻身的水响,清晰可闻。“呱呱一呱呱”青蛙声,此起彼伏,敲击我的耳膜,好像它们在呼朋引伴,互相邀约赏月。起初时寥寥几声,渐渐密至骤雨:时急时缓,时强时弱,成为夏夜自然艺术家们联袂演绎的音乐盛会。感觉出蛙声的美妙动听,那自然是种田人的心境和感悟。这些青蛙以青草池塘为舞台,以夜空为背景,以月光星星为灯光,有的叫声清脆悦耳,有的低沉浑厚,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这大自然的天籁音,让人享受到乡村夏夜田园的诗情画意,令人至今难忘。
青蛙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歌手,蛙声是夏夜最好的抒情,或欣喜:或惆怅,或希翼,或忧怨,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田园不寂寞,为了清除农人的劳作疲惫而尽情地歌唱。夜幕中,屋前屋后的葱笼野草中又传来了“叽叽”的蟋蟀声,仿佛是一支低声的二胡独奏。蛙鸣、蟋蜂声成了委婉的催眠曲,把纳凉人的鼾声浓缩成最高的音调。
   时光把我们移至车水马龙的小城镇,每天被卷进奔波人潮和汹涌的街市,耳边不时传来不堪人耳的冲天炮声、汽笛声、广告声、流行歌曲声……到了黄昏时分,空气中浮动着热浪。新的一排排高楼大厦占据了池塘,占据了菜园,占据了田地,也占去了我们的空间,我们与蛙声久违了,只有借助古人的诗词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来弥补内心的失落。在商店里我们经常看到想象着具有田园生活气息的儿童商品,如青蛙图案衣、帽、鞋和青蛙儿童玩具车,以及青蛙造型的台灯等等,可以想象,久居城镇的人们对青蛙是多么眷恋啊!
月移花影,我独自一人披衣下床,趁着清凉的月辉,来到屋山头那条浑浊的水沟去觅蛙声,我徘徊于水泥沟岸,希冀着这零星的蛙声能唤起我的记忆之中的内心深处那口波光粼粼、杂草丛生的池塘,因为那口池塘曾经是那样有活力,是那样有生机。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胡越,笔名河边柳、荆芥,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80余万字,格律诗词300余首。诗文入选多种选本。作品《一个村庄的记忆》获“华夏情”一等奖;《黄州访古》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河道弯弯》和续集《细流涓涓》《晚霞集》。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