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19.《密林中》

作者:周嘉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出版

读完《基本美》之后,有点意犹未尽。于是找出周嘉宁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密林中》,开始重读——还是长篇读来更过瘾。

短篇小说集里的每个故事像是一粒粒珍珠,穿起来是一串项链。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加入作者串珠子的工作,一同再加工这串项链——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即使有着内在的统一,还要看读者是否有足够的领悟力感受到。而长篇小说可以看作作者独立制作的项链,读者是纯粹的欣赏者。一般来说故事中的人物、中心明确,人物在其中更舒展,好故事会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欲罢不能。

小说题目“密林中”是周嘉宁用了好友荞麦的微信/豆瓣/微博签名(话说荞麦做事好有一致性哦)。它出自契诃夫小说《萨哈林旅行记》里面的一段话:当地的吉利亚克人,弃修好的路而不走,“依旧穿行与密林中”。

“密林中”是这部小说的核心意象——

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再期望在荒原、巨山,

或者无法泅渡之河中遇见另一位伙伴。

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

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

只有抛却失望的人

才能继续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

小说围绕女孩阳阳十几年中的经历展开。

二十岁,她读大学,从重点高中走出来后触底反弹,对学业意兴阑珊。谈了男朋友,“他对阳阳的感情甚至不像是一段年轻的感情,……有太多稳妥、世俗、日常的成分”。男朋友的母亲认为阳阳“年轻,野心勃勃”,“而野心勃勃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永远都不是一件好事”。阳阳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个叫半衰期的文学论坛上。一次偶然机会,阳阳认识了爱好摄影、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大澍。大澍身上如冲锋队员一般的气质,带着年轻人的热烈,深深吸引了阳阳。

大学几年直至毕业后去杂志社工作,阳阳和大澍一起生活。大澍是典型的艺术家,对摄影痴迷,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也不甚关心。阳阳几乎是“独自面对芜杂到绝望的日常生活……始终无法变成另一个大澍”。

二十六七岁,她认识了中年作家山丘。作家自以为阳阳在文学上仰视他,而实际上阳阳并没有兴趣听作家大谈创作。同时,阳阳保持着对这段感情的警醒,时刻预感着终止。真实结束时还是猝不及防,让阳阳难过的另一点是“这个毫无才华的人,却在做着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阳阳一直对文学充满憧憬,并尝试创作。但对大澍、山丘似乎都没有更多地谈论过,对山丘她甚至没有说过自己写小说的事。

阳阳一直爱好文学,试图靠近文学、成为文学创作者。等她专心开始小说创作,已是三十岁左右。一段迫不得已结束的工作之后,她有了大段时间。她开始“正面强攻”,思考写作。与好友蘑菇对写作的深入探讨给了她更多勇气。写下去,同时面对日常生活的常规、琐碎以及脑子里的评论家。阳阳大概明白了自己的方向,“不通过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地直接地以自己的名义面对整个外部世界”。

这本书,是一个女孩的内心成长史。

阳阳从一个文学艺术的爱好者、跟随者,逐渐成长为独立观点的表达者。她不再忽略自己内心,“她有多爱他,就有多嫉妒他,无法忍受他的成功。她从未稀罕过成为谁的妻子,她想要的,始终是自己能够成为那个人”。“野心勃勃地想要与世界连接,却被困于一个女性的思维方式里……放眼望去,甚至连一条可以行走的道路都没有……或许,或许会找到翻越山丘的办法”。

作为一个和阳阳有着共同爱好以及迷惘的女生,书中有太多共鸣——即使经历不同,周嘉宁对于片刻情绪的捕捉、描述仍会让人点头,“是啊是啊,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拿着书,迫不及待读下去,一边怅惘在对世纪初年轻人的描述和自己的片段回忆中,一边映照当下的心事: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