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梅】千针万线“绣娘”情
“这是我买了4公斤线,用了79种彩线,绣了70多万针,用断了40根绣针,每天用10个小时绣的作品,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当我在滨河晨练时,看到一大群人在观景台上围成一个半圆,时不时地用手机拍照着什么,走进一看,原来是“绣娘”王频频和她的闺蜜们在晒一幅精美绝伦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
黄梅自古以来就是“男会打拳,女会绣花”。很多女孩子待字闺中就开始挑花绣朵。王频频的这幅《清明上河图》,长6.52米,宽70公分,纯手工制作,在市面上罕见,收藏价值极高。
黄梅是挑花之乡,过去的女孩子大多数都会黄梅挑花,这种工艺追求神似,凭借"心灵手感,从心所欲",重在写意,重在传神,而非逼真,没有一件与实物一样"逼真"的作品。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挑花不同于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而十字绣,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黄梅有些女孩子不会挑花,但会十字绣,这样也可以丰富业余生活,陶操冶情,修身养性、缓解压力。
眼前的“绣娘”王频频,从小就性子急,评时喜欢爬山、户外。有人开玩笑说她是“尖屁股”坐不住,是个典型的男伢性格。让从来拿不惯针线的她一本正经绣花,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她确实是沉下心来绣花,一针一线绣出的还是巨幅精品。
王频频拿起针来绣花,据说还有个故事呢! 七年前,她和一群驴友到庐山驴游时,在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里发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客厅里一针一线挑《清明上河图》。她看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男人会十字绣?还是难度系数特别高的《清明上河图》!一闲侃,才知道一幅六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要绣好几年,品相好的,一幅能卖30多万元。
王频频心动了,她想,一个男人的大粗手都会绣,我有什么不可以?我又不比别人笨,只要我静下心来,就一定会绣的比他更好。
说干就干,王频频回到家里,就买来了十字绣作品练手,从最简单的《家和万事新》绣起来,刚开始图纸,她都看不明白,更不会绣。不是针法乱了,就是针扎了手指头。经常一起玩耍的几个闺蜜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她一针一针地学。后来进步很快,她的《家和万事新》成为了她的第一幅作品。接着,她开始绣《清明上河图》,不但白天绣,还晚上绣,这幅作品绣起来难度非常大,里面都是人、房子和树。三俩针就得换线,物件太大不好绣,房子和树也很难绣,绣错每一针都改过来,绣得不好就必须把它拆掉重新绣。整整用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夜,王频频这幅6.52米长的满绣全景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终于大功告成。
满绣全景十字绣《清明上河图》是以长卷形式,将北宋时期的和谐景象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表现了汴梁城外的郊野风光,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盛况,作品中路人、店员、商队、小贩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小桥、流水、绿树、青山,洋溢着安祥、和谐的生活场景。把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市面上的十字绣,背面大多是线头丛生,只管正面,不会管反面怎么样。而王频频的这幅十字绣,每一个线头都是处理过的,有时处理一个线头需要几针到几十针,所以她的十字绣,背面图案非常清晰。
在用三年时间绣完《清明上河图》后,成为了“绣娘”的王频频又用两年时间绣了一幅长3.94米,宽1.5米,有102种色彩的《琴棋书画图》,画面中的18位美女是《红楼梦》中的金陵12钗以及6位侍女,她们下棋、赏画、抚琴、谈天,姿态、表情各有特色,窃窃私语、低头沉思、颔首微笑一目了然。这作品要求高,错一针,神态色彩就有偏差。
如今,“绣娘”王频频家里的一幅幅绣品,远看是风俗工笔画,近看却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每次看到自己的绣品,她的脸上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几分骄傲,几分欣慰,更有几分轻松惬意。
王频频的家很简陋,好的绣品也不适合长久放置。 虽然这一件件精美的绣品,她都爱不释手,但如果现在有有缘人来收购珍藏,让它们有好的去处,她还是会忍痛割爱的。
她相信一句话: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作 者 曹锦军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黄梅作协常务理事、黄梅摄协理事。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