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题库】高考题汇编:2011年浙江卷(高清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城市化水平(%) |
90 |
83 |
66 |
32 |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
第1题,选项中的四个国家,英国因为城市化起步早,在发达国家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可以判断甲国是英国。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国家,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中,从事石油的生产和加工,城市化水平高。日本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城市化水平在四个国家中最低,C项正确。
第2题,乙国是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因境内多沙漠,工业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丰富的绿洲地带。
【答案】C、D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解析】
第3题,溪谷的蒸发量、台风的降雨量、溪流的流速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只能通过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粗略地估计台风降雨量的大小,溪流流速的快慢。溪谷的坡度和堆积物粒径的大小可通过肉眼的观测得知。
第4题,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
【答案】D.B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和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主要从事混合农业生产,生产的谷物和畜产品在经济收入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且都面向市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③和④。混合农业发展畜牧业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天然草地,同时也依靠种植人工牧草及豆类植物作为饲料,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④图。
6.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牧草生长不良,②③排除。河流下游水源减少,湿地萎缩。答案选A。
某市寻找适合工业布局的地点,该工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图3空间布局是城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化简,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7-8题。
7.图4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图5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丙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7、根据材料中河流的空间资料分布图,结合工厂选址条件中的“距河流1km范围内”,可得出距河流1km范围内区域空间,按“同一方格内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占有比例较大的作为评估对象”,即可确定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中“1”符号区域符合条件。
8、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工厂选址时,首先结合地形空间资料分布图,确定有哪几格地形是平坦的(非坡地);再将城市地形空间分布图与城市河流空间分布图重叠,即可得出丙地地形不平坦;丁地地形平坦但距河流超出1km范围。综合“占有比例较大的作为评估对象”的原则,“甲、乙、丙、丁”四地中,仅甲、乙两地符合选址条件。
【答案】B.A
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两点
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9—10题。
9.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反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0.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是Q1、Q2
与L1这两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解析】
第9题,Q1是晨线与北半球纬线L2的交点,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Q1、Q2之间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这一天恰好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如下图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纬线圈L2纬度越高,即越接近北极点,Q1和Q2两点的经度差越大,题干中“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L2无限接近于90°N,Q1Q2之间的经度差理论上无限接近180°,即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二者的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M、Q1、Q2三点显然不位于同一经线圈,Q1位于晨线上,日出的方位位于东南方向,日影则位于西北方向,同样的道理Q2日影的方向是东北方。MQ1的连线远离地轴的方向,不可能与地轴相交。
第10题,若Q1、Q2是不同日期晨线与纬线的交点,晨线过MQ1,说明此时为冬半年,过MQ2时,为夏半年,故排除D项。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说明Q1、Q2不可能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若是晨昏线与同一纬线的切点,两点必然两侧对称。晨线在一年中摆动的角度范围是0°~46°52′,Q1、Q2之间的角度完全有可能介于15°之内,即位于同一时区,也有可能同位于东半球。
【答案】A.B
11.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解析】选C。杭州的春季受准静止锋的影响而多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秋季会受台风的频繁袭击,冬季则受陆地上冷高压的影响,春夏秋冬与此对应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6.(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2
月份 |
甲 |
乙 |
||
气温 (℃) |
降水 (mm) |
气温 (℃) |
降水 (mm) |
|
1 |
-6.7 |
45.6 |
-12.4 |
90.0 |
4 |
6.0 |
64.0 |
3.3 |
75.5 |
7 |
20.5 |
76.6 |
19.1 |
118.5 |
10 |
8.9 |
63.0 |
6.5 |
96.0 |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答案】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答案】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
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
(1)河流水位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补给水源的变化和沿途湖泊、地下水的调节,从气候资料上分析,圣劳伦斯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再加上五大湖的调蓄作用,使其水位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落差、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方面描述,而流域内的气温变化决定着河流有无冰期及冰期的长短,从纬度看①地纬度低,但是冬季气温也在0℃以下,有封冻期但是短于②地,从图中的水面高程可以看出落差(流速)的大小,②地位于下游,有支流的汇入,流量大于①地。
(2)读图可以描述出雪带的分布特点,降雪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水汽,二是水汽要上升冷却至0℃以下,三是有一定的凝结核,结合五大湖及周围的地理环境,可以解释“雪带”的成因。
(3)分析某一港口成为某种产品的输出港,一般要从三个条件分析,一是要有货物可运,二是这种货物适合水运,三是水运本身具备的优势。蒙特利尔位于圣劳伦斯河谷,正是加拿大的粮仓,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37.(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煤炭 |
电力 |
油气 |
纺织 |
其他 |
2005 |
46.1 |
12.3 |
11.0 |
10.9 |
19.7 |
2009 |
60.7 |
8.1 |
12.3 |
2.2 |
16.7 |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6分)
【答案】向斜构造;沉积岩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解析】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1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上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比重较大,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下降。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自选模块试题(地理部分)
题号:11
“旅游地理”模块(10分)
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3)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2分)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A.②⑥
B.①②
C.③④
D⑤⑥
(2)与皖南古村落景区相比,请说明黄山景区客流量的特点与原因。(4分)
(3)请说出皖南古村落的特色。(4分)
旅游地理:
(1)C
(2)客流量峰值比皖南古村落提前1-2天;客流量大。黄山景区知名度高,对游客更具吸引力。
(3)徽派建筑艺术的明清古代名居。
【解析】
(1)本题属于识记性的内容,黄山、皖南古村落、长城和丽江古城都属于世界遗产,但是选项中的正确组合只有③④。而华山、衡山不属于世界遗产。
(2)属于读图说话的题目,需要从景区客流量的总量和变化两方面据图作出描述,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别找出相应的原因。
(3)皖南古村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和“村落”的特点。
题号:12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l0分)
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3)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3分)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3分)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4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1)B (2)A
(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解析】
(1)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从图上看,福建正是台风登陆的地方,并且正是迎风的海岸,风力大,风暴潮明显。
(2)读图可知,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的西部吹西北风,因此“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东面。
(3)泥石流是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发生前水的流量必然发生异常变化,同时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流动的声音必然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