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一本童书
如何读一本童书
——记一次综合组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
徐 燕
圣诞节刚过,综合组的老师们就趁着节日的气氛,来到一处闹中取静的茶馆,举行本学期大家期待已久的“共读一本书”的分享活动。
下午,阳光甚好。古琴轻缓,茶香四溢。素来只摆着精致茶具的梨花木的长桌上,偶然放几本薄薄的童书,不同于往常,却也应景!换一处环境,得一种心情!季信心老师主动请缨为大家泡茶,直言非常乐意为大家服务。王章婕老师和刘君君老师事先精挑细选买来的小食,备受大家青睐。徐祥平组长用他标志性的笑容示意大伙,活动的序幕就在新奇、轻松、融洽的氛围中缓缓拉开。
为了这次活动,徐组长早在两个月前征求大家意见,从推荐的书单中筛选出了选票最高的那一本,就是今天要分享的这本童书《时代广场的蟋蟀》。亲自购书,人手一本,可谓准备充分。当然,老师们也很重视早早读完,等待分享。
“为什么要读童书?”这是我们抛给周校长的第一个问题。
周校长娓娓道来:“父母也好,老师也罢,如果不看童书,就不会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从而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它能够生动而深刻地呈现儿童丰富多维的世界,帮助成人更好地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真正发生。”
扪心自问: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我们,到底看过多少本童书呢?或许不少老师自诩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真的非常彻底地了解一个孩子吗?
这个问题还仅仅是活动的“开胃菜”,紧接着“主菜”依次上场。
“大家都说说看,你们是从什么角度来理解这本书的?”这次轮到周校长发问了。
(以下是老师们各抒己见的观点,在此稍加整理)
徐祥平老师:我找到很多体现家庭教育的点。比如白利尼妈妈,表面上看起来她暴躁凶悍、不近人情,实际上她有一颗很柔软的心。当马利欧非常想要那只蟋蟀当宠物,尽管她心里是一万个不同意,对蟋蟀充满偏见且憎恨,认为它会呼朋唤友,最后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但是她最后仍然妥协了,因为她是一个母亲,她深爱她的儿子,并不真的想扫儿子的兴。越看到后面,越觉得白利尼妈妈温柔可爱。当蟋蟀演奏她最爱的家乡民谣,唤起她对以往的甜蜜回忆,她立马改变了对蟋蟀的态度。当蟋蟀一夜成名,她本来可以利用蟋蟀的天赋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她只是在人们沉浸音乐的时候递上一份份报纸杂志。卖杂志是她的本职工作,说明她并不是利益熏心之人。
王章婕老师:我看到了担当和责任。当蟋蟀误食两元钞票,那可是白利尼一家非常重要的一笔“巨款”,惊慌失措的它本来可以一走了之,然而最后它选择了勇敢留下来,承担起责任。这部分很触动我,因为当我看到这段,会不由自主想起学生的心理。当一个孩子犯了错,非但不肯承认,反而推卸责任。这本书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担当精神,我相信对孩子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刘君君老师:我想到了自由。当蟋蟀功成名就,却变得越来越萎靡不振。这时,它向往的是自己在来到纽约之前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在它的故乡康涅狄格州的乡下,呼吸着自由的芬芳。成就名利则意味着失去自由,这像不像当今社会的一个写照?
徐燕老师:最令我感到的部分是小动物们之间的纯粹的完全不带私心的珍贵友谊。塔克老鼠热衷攒钱,但是为了帮助蟋蟀,它竟然把一生的积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而换来的全部身家都给了出去!真可谓肝胆相照!试问,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真挚的友情?恐怕是寥寥无几,真的很令人感慨!
季信心老师: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一边看一边思考。尤其是马利欧说的那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如果说它在这里不能够感到快乐的话,我倒希望它根本没有来到纽约”,是啊,柴斯特是只蟋蟀,它有它自己的生活足迹。反观自己,我总在计划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那么这是我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本书点醒了我,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帮助他成为他自己,才是父母正确持有的育儿观。
张跃老师:我同意信心的观点,并在她的基础上再补充一点:从老师的角度诠释,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想法很重要。
……
接下来奉上活动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追问,一个接一个的追问!
当刘君君老师表达了她的见解,周校长首先发起追问:“此时的自由与过去的自由有什么不同?”这是个好问题,老师们陷入了沉思之中。经过这一轮的讨论,我们取得以下共识:此时向往的自由与过去享受的自由已经大不一样。当一个人拥有了阅历,摆脱以往浅薄的认知,他眼里的自由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谈自由,也需要资本和条件的。
当谈到友谊时,周校长又冒出一个问题:“塔克老鼠和亨利猫为什么愿意去帮助素不相识的蟋蟀?另外,猫和老鼠本来是一对天敌,水火不容,那么在这里他们怎么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这里边,是否可以深挖一下?”
大伙儿又打开了话匣子,从社会底层相互依赖抱团取暖聊到了“北漂”的话题,甚至认为它们都曾有过不为人所知的辛酸经历,才发展了这么一段深厚的友谊。当然小说的作者没有作过多的交代,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都可以从一些情节的铺陈中发现蛛丝马迹。这样读一本童书,带着孩子扮演侦探的角色,深挖细找,读书,不仅从情节中得到感官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还能锻炼观察能力,关注细节,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原来,读书还可以这么读!
当我们畅谈家庭教育时,周校长冷不防又追问了一句:“白利尼妈妈很生气时,玛利欧是怎么应对这一局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实话说,这个情节太普通,我们基本不在意,甚至直接跳过去。而周校长却告诉我们,正是大家都跳过去的那个章节,可能蕴含极有价值的部分。下面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被孩子惹恼的时候?”答案是肯定的,人非圣贤,总会有那么几次情绪失控。那么,孩子看到玛利欧跟妈妈沟通的这一部分,他会有什么启发?或许,他突然就茅塞顿开:哦,我妈妈也经常对我发火,但是玛利欧他这样处理,很漂亮!没错,这个篇章就是让孩子知道大人有时候就会生气,那你怎么去应对这种情况?没错,这为孩子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版本,孩子通过阅读本书,就会无意中被熏习。阅读对心灵的改变是静悄悄的,你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在孩子心里播下一粒种子。试问,说教有这效果么?原来,读书还可以这样读。任何一个看似平淡的桥段,可能蕴含无限教育契机!
当王章婕老师提到她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广泛影响?而在书中提到了两个中国商人却儒雅如绅士,鞠躬成90度。玛利欧看到他们跟自己鞠躬他也礼貌地以鞠躬回礼。大伙儿再次深有感触,纷纷抒发感想。我们所熟悉的论调——寒门再难出贵子,并非空穴来风。为什么当年恢复高考以来,多少农家子弟“鲤鱼跳龙门”,农村出了多少状元!可如今你再看看在高考中占优势的一方,不想感慨也难!造成当年的盛况,这可能跟“知青下乡”息息相关。大量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却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反观我们的教育,老师们是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呢?我想我还是做的很不够,那么阅读就弥补这一不足。“以情动人,阅读跟进。”原来,读书还可以这样读,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到社会,书本提供了一个视角,让你更好地思考自己以及周围事物。
在不断的追问中得到启发,是我们今天每个人的收获。至此,追问还未结束。
周校长话锋一转:“你们注意到列车长了吗?”好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只记得他经常光顾玛利欧的书报摊,照顾他们的生意,甚至不要找零。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但校长却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一个细节,每次下班他都要经过书报摊,总要买上一两份带回家。这是否就是他的某种需求?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无疑,他是热爱阅读的。”听到这个观点,我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所有人对感到耳目一新:什么?!还可以这样切入?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是那样的单一?就不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物?看来,我们进入了可怕的思维定势而不自知,所以读完一本书,坐在一起分享是多么地有必要!正是通过今天这样别致的活动形式,思维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不走寻常路”,时时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打开我们僵化的思维。
“共读一本书”落下了帷幕,但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2017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