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臂思扛鼎,金左高凤翰】:因地因时因病为,丁已残人狂亦真。
《中国梅家七十---高凤翰》
文/梅园水仙(初稿)
《松籁阁雪中对镜图》
《自画像》(北京故宫博物院)
《梅花八开册》(上海博物院)
《梅花图》
《晴川香雪图》
《英雄图》
(一)金榜洞房喜临门,忘年双星照前程。
高凤翰(1683---1749年),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余个。晚年右臂伤残,遂用左手书画,自号尚左生。山东胶州三里河(青岛胶州)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有明清两朝“金左手”之称。
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其性豪迈不羁,精研艺术,其山水、花鸟、诗书、篆刻俱工。尤嗜砚,藏千余,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砚史》及《南阜集》。
高凤翰出身官宦书生家。其父高日恭乃康熙举人,有诗文造诣,其叔父则为进士,为官四品。高氏少时即有“佳儿弱冠弄柔翰,笔阵横扫千人军”之赞誉,可谓年少得志。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五岁高凤翰随父赴淄川教谕任,识张元、李尧臣,打下了诗画基础。十九岁时即中秀才,与富豪乡绅傅文学之女傅尊古成婚,即所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十九岁青年高凤翰,双喜临门,乐享人间大快事。
……
文坛怪杰蒲松龄,游走文海鬼神间,历经沧桑,满腹经纶。他的经历和人生观,对高凤翰的仕途理想和书画艺术影响深远,甚至牵引了高凤翰的后半生。山东大儒王士祯,官至大清国刑部尚书,诗名满天下。青年高凤翰深得这位名臣大儒赏识,为王士祯门下遗命弟子。
青年才俊高凤翰,得山东文坛怪杰蒲松龄,文豪名臣王士祯两忘年交提携相助,可谓吉星高照,春风得意,颇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二)雍正钦鉴清与真,宦海双杀绝仕途。
高凤翰虽19岁时即中秀才,但他科举入仕的道路并不平坦。中秀才次年,他赴济南府乡试,名落孙山。再试又败,屡战屡败,屡试不中,岁月蹉跎……
45岁时,他由胶州牧黄之瑞举荐,赴京入试“贤良方正”特考,获列一等。1728年,他在京城圆明圆,接受雍正皇帝的诏见和面试。高凤翰得雍正皇帝“清”与“真”的高评鉴定,并受圆明园图留作纪念。随即被授任歙县县丞,为官安徽。
高凤翰歙县任上,清廉爱民,颇有声誉,但不久即因一桩命案,遭人诬告受贿五千金。高氏据理力争,最终得以澄清,后调任休宁,又转绩溪县令。
雍正十一年(1733年),高氏以县丞职务,并兼任“泰州坝监掣”,掌管盐务事宜。乾隆元年(1736年),大儒名臣王士祯的学生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治扬州),高氏因之又升任仪征县令。
乾隆二年(1737年),高氏一度卷入派系斗争,受卢见曾案牵连,蒙冤入狱,并受刑致伤。55岁时,高氏冤案虽得昭雪,但前后两度的官场“双杀”,他对仕途彻底失去了兴趣。
辞官为民,布衣清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于佛门僧舍。流落扬州时,他右手已彻底致残,遂改用左手舞文弄墨,并自号“后尚左手”,并刻制“丁已残人”印章。
在商都扬州,他与八怪金农、郑板桥、汪士慎、李方膺等相识结交,诗画唱和,亦娱亦商。
乾隆六年(1741年),高凤翰59岁时决意过淮北归,回到山东故乡。他在江南为官云游共计十四年,扬州居有六年。回家乡八年后,他在胶州老家孤独病逝,卒年六十有六。
(三)宗法秦汉又宋元,金左一臂思扛鼎。
秦祖永《桐荫论画》评价高风翰:“离奇超妙,脱尽笔墨畦径。法备趣足,虽不规矩于法,而实不离于法”。
高凤翰嗜古、鉴古、摹古,无古不成书画。其绘画虽出传统一派,生涩古拙,然法古而不泥古,推成出新,自成面目。他的绘画既有宋人的雄浑厚朴,又有元人的清散雅逸,其画风清香馥郁,历久弥香。
高凤翰彩墨花卉,以草书入画,色墨并用,酱香甘醇,对现当代水墨花鸟画发展,有极重要的启示。
郑板桥曾题高风翰《寒林鸦阵图》云:“此幅是其少作,后病发用左手,书画益奇。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准绳,自然秀异绝俗,于少时巳压倒一切矣。”
高凤翰55岁右手残废后,改用左臂手书描绘,其纵横恣肆,别有生趣,有“金左手”之称。曾刻有“一臂思扛鼎”之印,以铭其志。他被誉为明清五百年来“左手第一”。
有关高氏“金左手”的传奇,《墨林今话》曾有记载。高凤翰左手书画名声极大,求之者甚众,有人则转向郑板桥代而求之。郑板桥曾有诗云:
西园左笔寿门书,
海内朋友索问余。
短札长笺都去尽,
老夫赝作亦无余。
“金左纸贵”,连郑板桥的赝品仿书,也无有剩余,足见高风翰在“扬州八怪”群中的魅力。
高凤翰54岁曾作《弄孙八珠》,为六岁孙儿攀鳞出痘初愈而作。其祖孙情意,清馨妙趣,图画天然,堪称绝尘神笔。《弄孙八珠》图册,乃高凤翰为中国绘画史奉献的妙意神品!
《出痘琐记》——
月之二日晚坐,重检此州信笔。俟其长大时自观之,亦可以发其孝思。是年攀鳞甫六岁,出痘在卧内者经旬日,于痘长极难堪时,但有暝睡,略不作啼号声,时于转侧间微呻而已。固问之,应曰:极痛苦,但见我娘常含眼泪,定是痛我,我故不肯哭尔。
又于长至祀先日,其父以列主附祭,不便跪拜行礼,因为特置其写照于内室别祀之,即儿出痘处也,儿是日忽欲净手,为设具床下,坚不就。家人宛以病解,辄瞋目曰:阿爷在上面,方耍烧香,岂得以病便可臭秽了他。
闭堂屋门,我厚衣出可也。家人见势不可夺,卒从之。此事可觇其性情,但不识后来如何耳。此儿颖慧可人,余奇爱之。时方稚齿,已解我弄孙意。其娇玩严惮,一视余喜怒郁快,條忽变更,略不示人痕迹,真怪物也。他日成就未敢知,此时则居然非常儿矣。
又每登厕筩,不能自坐,不令其母扶,人问之,曰:怕臭着娘,心里不好过,便下不出耳。儿在平时便可爱,此番更可怜矣。特为记之,小子他日长成,能常存孺慕耶?
……
高凤翰有《八影八开图册》,画日影、月影、云影、霞影、灯影、水影、冰影、雪影。其古风雅韵,超凡脱俗,去净尘世,空谷留香。《八影八开图册》图册,乃高凤翰留给后世的一段奇墨绝笔。
“金左手”高凤翰的艺术:
1)绘画——工花卉、山水,不拘成法。得宋人雄浑厚朴之气,又兼元人清寂潇散之风,古趣新法,卓有建树。有归“扬州八怪”者,也有归为“画中十哲”者。
2)书法——高氏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其左手书法,则上溯魏晋,兼继元明,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誉为明清两朝五百年间,最擅左手书法大家。
3)诗——高氏诗名较早,他的诗,颇得名臣大儒王士祯首肯。他曾受渔阳(王士祯)遗命,为其私淑弟子,有《南阜集》传世。
4)篆刻——高氏篆刻,以白文为主。其早期以汉印为宗,后期则白文笔划丰腴,留红极宽。他不拘于法,机妙天趣,巧夺天工。
(四)因地因时因病为,丁已残人狂亦真。
《青城洞口小将军之图》
高凤翰少年得志,青年时又有双星关照,中年再得雍正皇帝鉴评为“清”且“真”,但他晚年的结局,终究逃不过“被陷”和“受牵”的“双杀”命运。
高凤翰自发蒙山东胶州,到徽州仕途为官,再漂泊扬州卖画谋生,最终又经历重返故土的生命轮回。
在回顾自己激扬坎坷的生命历程时,他把自己的蒙冤入狱,获刑致残,漂泊天涯的悲苦命运,归结为因地、因时、因病的三因宿根,折射出他对三段因果相应的命运感慨。
高凤翰曾有诗云:
自从尚左分丁已,
万事皆如转世来。
忽它三生旧影子,
拈花已省梦半身。
……
高风翰晚年曾作《荷花图》,好友郑板桥题云:
苇花秋水逼秋清,
画舫江南旧日情。
最是采莲渚女伴,
髯高风郑笑呼名。
晚年高凤翰,他与郑板桥两个老男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形影相伴,相映成趣,江湖人称“高郑一家”。
高凤翰晚年饥贫,时逢山东大灾。1748年,郑板桥潍县任上,他赶赴胶州高家,以12两白银雪中送炭,救济衰残老友高凤翰。越年,高凤翰大病不起,年六十有六,泪别人间。
壮年高凤翰曾笑谈人生:
老樵卧白云,
修柯不以斧。
笑拾泰山松,
拄之下梁父。
俱往矣,风流才俊高凤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