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断疑 说人喜瞋喻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四十九喻

仙人断疑

【经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游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著掌中,语小儿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而此仙人不答他问,人皆知之。

释义

有两个小孩子,同在河边游玩,他们在水里捞得一把毛,就争论了起来。一个说:“这是仙人的胡须。”另一个说:“这是熊身上的毛。”各自不肯相让。那时河边刚好走过一位仙人,并不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从自己的口袋里,取出一小撮米和芝麻,放入口中一嚼,过了一会几,吐在手掌上,给两个小孩看,说:“我掌上的东西,真像孔雀屎呢!”两个孩子弄得莫名其妙。这个仙人,可说答非所问。

寓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装模作样地说法,往往漫无边际地作着空谈,戏论诸法,没有说到正理,对别人既没有利益,对自己也徒费精神,就像上面的仙人答非所问一样滑稽可笑。

原文

说人喜瞋喻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更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打扑。旁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旁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沈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反生尤嫉,苦引证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反欲打扑之。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与大家坐于屋中闲聊,赞叹某人德行极好,唯有两个缺陷:一是喜欢发怒,二是作事仓促。此时那人恰好在门外走过,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即刻走入屋中,擒住那说自己过恶的人,挥拳就打。旁人问道:“为何打人啊?”这人答道:“我哪时喜欢发怒,作事仓促?这人却说我总是喜欢发怒,作事仓促,所以打他。”旁人说道:“如今已经明摆在眼前了,你这易怒莽撞的形相,为何还要忌讳呢?”

人家说他的缺陷,反而愤愤不平,大家都对他的愚惑大为惊讶。

就譬如世间好饮酒的人,沈溺于杯盏之间,作出种种放逸的事情来,见有人诃责他们,反而产生痛恨的心情,竭力引用一些名贤作佐证,来为自身辩护。好像这位愚人,忌讳听人说他过错,一旦见人在说,反而要打人家。

启示

当场展演自己的毛病来证明自己没有毛病,常常是闻过则怒的人的做法。

小知识

《百喻经》是为了让新学佛法的人理解佛法哲理而撰集的,因而是一部以滑稽幽默的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典籍。《百喻经》原题为《痴花鬘》,似指其中故事大多为针砭一些“痴人”及其所作“痴事”。“花鬘”意即花环,这是印度古代一种讲故事的体裁,是指将一些小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如一些美丽花朵串成一只花环。所以原书名,可译为“痴人痴事喻道故事集”。鲁迅先生曾多次捐助刻印此经,还作《痴华鬘题记》对其大加赞叹,谓其大林深泉,最有条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