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马墓志”书法中,凭啥专家学者格外推崇《司马景和妻墓志》
公元1755年,河南孟州市(原孟县)东北八里葛村出土了一组四块墓志碑,被称为“四司马墓志”。墓主分别是司马绍(父亲),司马景(儿子)和孟敬训(儿媳),以及同族人司马升。我翻阅了不少资料,虽然对四块墓志均有不同程度的介绍,然学者专家最为推崇、书法碑志选入最多的乃是《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这块碑在书法上有何出彩之处?一个女流之辈的墓志铭,何以排在她的公公、丈夫之前?况且,北魏墓志成千上万,佳品如林,此墓志何以脱颖而出?带着诸多不解,对此铭作一番研学。
孟敬训墓志为一般常见规格,石高、宽各76厘米,正书21行,行21字,共44O字,原石早佚。北魏延昌三年(514)正月刻。而公公司马绍墓志早了几年(511),其夫司马景和(司马昞)的墓志又晚几年(520)。族人司马升的墓志更晚些(535年)。粗阅一遍,后三志也各有特色,确实有点难分伯仲。
细察《司马昞墓志》(字景和),比妻子《孟敬训墓志》晚刻了四年。其实在公元500年以后,北魏书体风格已然成熟,皇家及民间的书手、刻手的创作,均达到特有的境地与高度。《司马昞墓志》以其平稳洒脱的姿态,用笔的中和雅正,优美而又温和的书体占有魏碑一席之地。它带有一般魏碑风尚的痕迹,但又有隋及初唐楷书的风貌,属于一种成熟之美、中和之相。依我看,同《孟敬训墓志》相比,它少了一点天趣、峻利,但多了一点雍容大度、平和淡雅,真是各有千秋呀!
《司马绍墓志》,也是块魏碑精品。雄浑气壮,金石味浓,其运笔方圆兼备,粗细、大小错落参差,时而静逸,时有奔放,楷中带行,气息畅逹,结体自然,质朴厚实。但仍不能与《孟敬训墓志》并雄,它身上缺失了“雅”与“奇”,稍显俗了一点:老诚有余,奇逸稍欠;雄健尚在,而妙趣不足。显然,在魏碑阵容里,其志可列入“能品”、“佳品”一类,而不能进入到“神品”。当然,对它评价颇高的也不乏人在,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另一块是《司马升墓志》,东魏天平二年(535)刻石,26行,行21字,原石流落日本,国内仅存旧拓。从志文书法看来,书者心态自由,刻者率性为之,结字憨态可掬,小大错落有致,介于魏体与唐揩之间,也是一块精品之作。只是,粗疏率意既是优点,亦为缺点,难以登顶恐其原因吧!
不厌其烦地把《四司马墓志》中的另三品评介一番,作了一些比较,只是为了隆重地推出主角《孟敬训墓志》,这是小文重点着墨的。
临习《孟敬训墓志》半月有余,从总体印象上摡括了十六个字:雄健浑厚,爽利峻切,修長俊逸,韵足格高。我认为它堪与《张猛龙》、《张玄墓志》等顶级墓志相媲美。
我鄙见之,此志有以下妙处可赏。
用笔奇妙。横细竖粗,细带柔劲,粗不显野。点作小横,适意变化,风姿绰约。撇似刀锋,捺长伸展,爽朗劲利。尖锋峻切,斩钉截铁,勾似戈,折方出,雄健隽永。
结体新颖。宽博大气,修长隽秀,右上倾斜,异势英姿。它不同于其它魏碑体的扁方,也有别于唐楷的中和分布,形成了峭拔奇崛、不同凡响之自家面目。
气韵生动。徐徐看去,行气贯通,章法佳妙,犹似高山灵芝,又如海中石花,俊逸呈现,仙气溢出,灵异乍现,真乃一派“阳春白雪” !
此志不同于摩崖的山风海涛、气势磅礴,不同于碑碣的雄浑壮硕、巍然屹立,不同于造像题记的曼妙生动、拙然生趣,它就是一方不大的墓志小品,却精致工稳,隽秀有致,雄健爽峻,站在了魏碑之顶层,成为千古不朽的书法经典。
应该承认,《四司马墓志》,每志均属魏碑佳品,但唯有这方《孟敬训墓志》,出类拔萃,登堂入室,显示出独特魅力,从而进入到一流魏碑之列,不服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