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文,在1平方厘米内写下近百汉字,不愧是陶瓷微书中国第一人!

鲁迅先生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
既要有直面未知的勇气
还要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
甚至还会有他人的不解与嘲讽
……
当“勇士”很难
当一个有所成就的勇士,更难
在中国的文化领域
才人辈出,争奇斗艳
但何以在历史长河里,
有的万古长青,有的如昙花一现
文化传承除了在内容上推陈出新
如何从根本上别开生面?
有这样一个人
他独创了一门全新的艺术种类
还将其送上了非遗的舞台
他有勇气,更有才气
将这个“文化螃蟹”吃出了新花样

汉光瓷山水微书《历代山水诗》

规格:高32cm,直径24cm

获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芝文微书,华夏一绝

上世纪60年代
广东汕头澄海县坝头镇
王芝文就出生在这里
自小在潮汕地区长大
这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深深影响着他
长年的耳濡目染
王芝文对书法、美术等兴趣浓厚
他热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还喜欢研读古人的经典著作
按他自己的话来说,
“从小就有颗古董的心”
王芝文与书法相识,
源于成长背景使然;
而与微书结缘,
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
从良渚文化到历朝历代
几乎都有过微书的身影
微书顾名思义,指极微小的书法
练此技法需心手合一,裸眼书写
一笔一划需清晰可辨
费时费力,更费心神
故自古练成者寥若晨星
这样一种“费力难讨好”的书法
却勾起了王芝文极大的兴趣
他的字越写越小,由小而微
小到眼睛都难以看清
微小的书法,芝麻大的文字
微书、芝文,这难道是巧合吗?
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上世纪80年代
王芝文考入了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就读美术专业
同时不断琢磨自己的微书技法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陶瓷厂
负责设计工作
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彩瓷工艺
先后师习潮汕民间艺人蔡永青、刘再盛等
彩瓷前辈及名师技艺
在这里,王芝文还迎来了人生第二个契机
之前,王芝文偶然间见过一件鼻烟壶的作品
微书微画与鼻烟壶相结合
王芝文突发奇想,
微书与陶瓷也能结合吗?
历来的微书作品
常写于绢布或者纸上
在陶瓷上写微书
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这也意味着
王芝文没有任何可借鉴学习的地方
只能孤军奋战

苹果瓶山水微书《闲雅小品集观》

31×36cm,2004

在陶瓷上写微书有两大难点
一是微书本身书写的难度
二是瓷面材质对笔毫、墨水的高要求:
笔毫太硬
留墨少,一次只能写一笔
也不能太软,一写就晕开;
墨水也有讲究,瓷面光滑,写后还窑烧
普通墨水入窑即挥发
……
经过一次次的反复调试
王芝文终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
狼毫、羊毫结合的微毫笔
以及用特殊原料制成的微书墨水
万事俱备,这时,
却有些反对声音传了出来
“雕虫小技”“多此一举”
“难登大雅之堂”
质疑来势汹汹
所幸的是,在王芝文看来
这反而更坚定了他做下去的决心
陶瓷微书
于方寸之间书写千言万语
为了更好地写出书法神韵
王芝文不借助任何放大设备
采用肉眼裸视的方式
在瓷器上写下针头大小的微书
微书到底有多小?
每平方厘米的瓷面上
写100多个繁体汉字
一只蚂蚁站上去可覆盖七八个字
观赏者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
王芝文的陶瓷微书
写的多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不仅如此,他还将书法与国画结合
陶瓷作品里部分甚至整体画面由微书构成
远看是画,近看是字
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王芝文的陶瓷微书不是简单的书法作品
更是一件精妙的美学艺术品
微小的文字与庞大的画面相融相成
集“诗、书、画、瓷”为一体
糅合了中国画工笔技艺、
彩瓷的勾勒、填色、洗染等技法
书写万水千山,绘就大千世界
汉光瓷山水微书《纪游诗》
31X17cm,2015
1990年,
王芝文首件微书艺术瓷品——
14英寸箭筒《古文选》在新加坡展出
一鸣惊人,引起业界轰动
更是被当地收藏家重金购藏
多年的坚持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
“潮汕人有一句话,叫做'种田如绣花’,所以工夫细的大有人在,我的特别之处在于,古人只是在绢上、纸上写微书,而我将其运用到陶瓷上。”
一句轻描淡写
道不出日以继夜的艰辛磨练
唯有对微书的一片赤子深情

铁杵磨针,微书情深

陶瓷微书,写完书法只是第一步
要打造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
还有最后一道关卡——陶瓷烧制
烧制也是一个重头戏
一个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每一件陶瓷微书作品
都需要经过3次烧制:
第一次是烧成坯
第二次是上墨后烧
第三次是上了颜色再烧
但凡在最终烧成前出了差漏
就意味着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想想当时烧制《三国志》的最后阶段,我到现在还有着难以言喻的深刻回忆。无眠煎熬,直到作品成功烧制出来,我才放下心中压了多日的大石头。”
王芝文最经典的作品《三国志》
在高85厘米、直径29厘米的陶瓷箭筒上
写下352963个繁体汉字
也创下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记录
这件35万余字的陶瓷微书
前后花费了7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其中多少次想要放弃,又多少次坚持
都不为外人所知
“选择这条路,基本就是与寂寞结缘。”
夜深人静之时
这是王芝文习惯的工作时间
外界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都与他无关
他关掉手机,燃一柱沉香
静坐入定,抛却一切杂念
提笔书法,落笔成画
书写千年的璀璨古典
还有他半个人生的微书真情
在陶瓷微书的世界里
寂寞也罢,心静,得自在

一人、一笔、一非遗

2003年,
王芝文举办第一个陶瓷微书作品个展
展出历年来创作的60多件作品
2004年
王芝文的陶瓷微书首次跨出国门
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华文化中心举办
“陶瓷微书作品展”
此后,王芝文又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法国、俄罗斯、英国、希腊、美国、加拿大等五十余国参与文化交流和个人作品展
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四十多项
先后在法国卢浮宫、
英国大英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展出
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国总部等国内外多个重要机构收藏
并被作为“国礼”赠送国外政要及知名人士
王芝文的作品凝聚了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基因
陶瓷微书走向世界
不仅是潮汕彩瓷与微书的文化名片
更是中华文化的“china”名片

直筒瓶山水微书《古文精选》

52x23cm,2006

2008年
王芝文将陶瓷微书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等作了资料性的归纳整理
正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请报告
2014年
陶瓷微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我觉得将陶瓷微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对陶瓷微书最好的保护与传承。”
成名以后
有许多爱好者跑来拜师学艺
王芝文提出
想做好陶瓷微书,需要具备
心理素质、书法功底、美术基础、古文素养、陶瓷知识等七大要素,缺一不可
王芝文担心
如若未来没有传承者
那这项技艺很可能就此失传
2020年
王芝文的陶瓷微书荣获
“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
这个奖项不仅是对王芝文技艺的认可
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这门全新的手艺
“不要让陶瓷微书成为我一个人的艺术”
王芝文精益求精地探索微书技艺
不遗余力地宣传教授后辈
这是传统中国手工艺者的“工匠精神”
这份精神联结的不仅是传统
也关乎于未来
在中国这片文化厚土的滋养下
如王芝文般的艺术大师还有很多
恰逢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意义之重,弥足珍贵
大师们齐聚一堂
与深圳企业润杨集团携手合作
将为大家共同带来一场
“匠人献礼建党百年”陶艺大展
王芝文的瓷板画作品《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和瓷瓶作品《宋词》
将于展览现场展出

届时我们能在深圳锦绣科学园“锦绣中国(深圳)陶瓷艺术博物馆”大饱眼福~

第一个结合陶瓷与微书的大师
和深圳第一个打造红色主题陶瓷博物馆的企业
同样吃螃蟹的第一人
将会给我们展现出怎样的陶瓷盛宴?
从微小的书法到厚重的瓷器
从夜晚的书桌到联合国的大舞台
王芝文造就非遗的旅途
靠的不仅是耐心毅力
还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和以小见大的长远格局
与大师相约
实属受益匪浅
王芝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瓷微书)的代表性传承人、“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获得者、联合国文化使者、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泰中文化艺术使者、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工匠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陶瓷艺术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the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