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芳:马连良先生育我成材
我1957年到北京京剧团后不久便与马连良先生同台合演了《三娘教子》,马先生饰薛保,我演王春娥。第一次与大艺术家合作,使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马先生察觉出我的紧张,便对我说:甭害怕,大胆演,我兜着你。这一句话,使我心中很是感动并鼓足了勇气,最终较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在以后的近十年中,我先后在马先生的提携下和他演出了《打鱼杀家》《桑园会》《法门寺》《胭脂宝褶》《淮河营》《清风亭》《四进士》等剧目。在演出当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好东西,真是获益匪浅。
《清风亭》 马连良 饰 张元秀
李毓芳 饰 周桂英、关小燕 饰 张继保
其实,一开始与马先生同台,不光是我紧张,其他演员同样紧张。因为那时候,全是“台上见”,在演出之前是从不排戏的,而且在演出时,非但不许出错,还要演出水平、演出人物来。马先生还忌讳拖沓,十分讲究节奏的明快,更注意舞台画面的协调,他会随时随地向演员提出要求,以保证全剧的完美无缺。在舞台上,他要求每一个锣经都运用得准确得当,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常说:在台上,一个锣鼓经都不能浪费。他尤其强调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他对我讲,你在台上不能光看我的脸,一定要看我的眼睛,看黑眼珠,只有通过它才能起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说来也是,只要和马先生演出,一看他的眼神,觉得他就是剧中人,把你也自然而然地带进剧中。
《四进士》 马连良 饰 宋士杰
李毓芳 饰 杨素贞、马富禄 饰 万氏
去年,电视台播出了当年我与马先生合演《四进士》的音配像。我记得当年在演出时,马先生就要求我:演杨素贞一定要表现出人物快人快语的性格。“住店”一场,宋士杰、万氏和杨素贞三人的对话要配合默契,全神贯注,把这场戏演得火起来,才能表现出宋士杰急公好义、抱打不平的火热心肠和杨素贞越衙告状的急切心情和胆识来。所以,每当观众看到这里,总感到情趣盎然。
《春秋笔》 马连良 饰 张恩
记得那年,团里派我和马先生演出《春秋笔》,我饰演王夫人。当年这个角色是由张君秋先生扮演的,与马先生扮演的张恩是主仆关系,戏的分量很重。那是演出前两天才通知我的(给我的是单词,即我饰演人物一个人的唱段、念白),可我对这出戏是“黑场子”,一点儿不会,属于临时“钻锅”。在这两天时间里,我又琢磨唱腔,又寻思身段,知道上场前,我才请他给我说说。他告诉我:“我们见面那场,我一念'多谢夫人’,刚要转身抬腿迈门槛时,你就要快念'张恩转来’,不能早,也不能晚。”原来,他是在抬腿后,我一念张恩转来时,他有一个下跪的动作,身段很帅,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所以每次演到这儿,都是满堂彩。
《四进士》 马连良 饰 宋士杰、李毓芳 饰 杨素贞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演员在演出后把水袖、护领拆下来,带回家洗干净、熨平,演出时提前缝好,而且连旦角的彩鞋鞋底也要刷白。他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更是严格,他叫跟包的师傅经常给他刷靴底儿、洗水袖和护领。
《海瑞罢官》 马连良 饰 海瑞
李毓芳 饰 海夫人、何盛清 饰 海母
1959年,我们北京京剧团创排了由吴晗同志编剧,王雁同志导演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马先生饰海瑞,裘盛戎先生饰徐阶,李多奎先生饰海母,我演海夫人。唱腔、锣鼓都由李慕良、汪本贞、谭世秀诸先生创作。这出戏的排练时间很短,所以每位演员接到剧本之后几天就走台了,但由于大家的鼎力合作和各位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演出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想这出戏竟成了“大毒草”,马先生也因它于1966年12月16日含憾而去。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1年第3期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