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奥秘是:不可见的规律永远主宰着可见的世界(连载261)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要突出事物转化的辩证法与必然性,所以老子既讲了柔能胜刚的道理,又讲了不言与无为的益处。
老子在这里发出感叹:“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都无需用言语去说教别人,只要做好自己、将自身的厚德亮化出来就足矣了。
这一点,天下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的!这就叫:“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层面,不可见的规律永远主宰着可见的世界。
十、“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根本还是一个“柔”字。
本章第二段中的“不言之教”和“无为之益”说到头还是一个“柔”字。
而柔的根本就是要服从于道;服从于道,首先就要通过内修去了解道、认识道——而这就是一个尊重自然和顺其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放下主观意愿而以客观世界的法则为行事依据的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明白世间万事万物的内在属性和相互关系;才能拥有正确的、从根本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智慧。
人生中遇到的每个挑战,实则都是生命在历劫。
历劫的目的是为了磨去我们后天沾染上的执着、自我和狭隘,让心中空出位置,装快乐、装健康、装自在,这样生命才能减负前行,未来方可通达无碍。
如果无论面对什么,您都能把柔做到极致,那您就会感受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的护佑力量常伴左右——这份力量借不着、偷不到、抢不来,因为它来自我们内心深处;要想激发它,只能依靠自己“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的持续做到了。
十一、“柔”的精髓是“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就是以无形胜有形、以无招胜有招——这是“柔”的精髓。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妥善解决南部少数氏族和蜀汉之间的纷争,虽然挥师南下,但却制定了“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要求蜀军对敌之际只能生擒、不许伤害。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对孟获的“七擒七纵”。
诸葛亮的大度最终令孟获心悦诚服,表示“再不反汉”;随之,南中其他叛乱势力也迅速归降。此一役中,诸葛亮正是用了“无有入无间”的至柔之力,凭借智慧与德行取得了南征的全面胜利,让“七擒孟获”也成了经典案例。
不但是战争,其实“无有入无间”的智慧应用于万事万物中也一样如有神助、事半功倍。但其中的关键是:要看你“柔”的功力有多深?因为,柔是最符合道的,合道者才能多助。
在地球上,水是柔的代表之一,水还有形状可以看到;而另一个柔的代表——“气”,却连形状都看不到;但宇宙万物都离不开它,大到星系,小到细菌,万物众生都是“得气者生,失气者死;气多者旺,气弱者衰”。
而气的运行要旨就是“专气致柔”;运行状态就是“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所以,谁能得气?
唯柔能得气;
唯柔才能获得宇宙最根本的力量;
唯柔才是运用大道本源最有效的方式。
这就是“柔”为什么能从根本上胜“坚”的道理所在。
十二、至柔,需要精深的内修功夫。
有人会说:“柔弱并不管用,因为生活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那些被坚强胜过的“柔弱”,其实是因为它们还不够柔弱,其中还含有坚强的因子。
因此,我们看到的那些现象只是更大的坚强克制了小一些的坚强而已,实际上并不是坚强真的战胜了柔弱。
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等故事,最后的结局都是主人公通过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所以,柔弱要胜过坚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坚强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不要在坚强者最强的那个点上,与他硬碰硬。
宇宙中,永远是不可见的规律主宰着可见的世界,这就是“无有入无间”的至柔之力。
实际上,“柔”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遇折而不挠、无往而不胜;而“弱”只是“柔”给人的一种感觉而已。
因为,柔的特点就是善于化解外力、转移外力、借用外力;而且,能不易察觉地长久维系这种状态,所以能达到以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
但在不明所以的人眼中,是看不到现象背后的实质的,因此“柔”才成了“弱”的代名词。
从根本上说,柔是最强大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面对什么都能柔韧无声、潜心专注做事,这必然胜过一切自我表现。
但柔是需要“内功”的;要达到至柔,就需要更加精深的内修功夫——所谓“内修”就是:把关注外在的眼睛收回来关注自己,把花在外在的力气收回来改变自己,这样才有机会了解“道”这个宇宙根本法;而了解了道,就等于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世间万物。
如此,见微知著、知己知彼,未来才能无坚不克、百战不殆。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43章“无为有益”第五层面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