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粟司令为何遭到彭总批判?这3件事情,直接引发了上级的不满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453期。时任全军总参谋长的粟司令,1958年遭到了以彭总为首的诸多将帅批判,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被错误地戴上了极端个人主义分子的帽子。这件事使得粟总蒙冤三十余年,到九十年代才完全平反。这次批判是过头的、错误的,但五十年代粟总担任总参谋长期间,确实有3件事做得不太稳妥,引起了上级的不满,彭总等人最终发起了针对他的批判。怎么回事呢?概括地说,是3件带有越权性质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策划攻打马祖列岛事件。1955年,粟总长召集南京军区副司令皮定均等人在京开会,部署了同时进攻马祖三个岛屿的计划。由于解放军海军当时实力不强,同时打三个岛难度很大,南京军区领导心里犯嘀咕,于是向彭总汇报了这件事情。彭总事先不知情,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非常吃惊,责问了粟司令、陈赓副总长等人,并把事情经过向主席汇报。

粟司令向彭总解释,是要求南京军区进行全面准备,但并没有下死命令,同时进攻3个岛。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主席和彭总等主要首长认为我军总参谋长没有权力直接安排这样的会议和作战部署,应该经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同意再做部署。这件事情令主席和彭总都感到不满,虽经解释但却留下了一些问题,客观上确实有越权的嫌疑。

主席更关注的,是自己亲自确定过的战略方针:关于夺岛,每次先打一个战斗,集中力量打弱敌。而同时进攻3个岛,虽然使敌人不能互相增援,但跟主席所强调的原则相违背,这是主席的不满之处。彭总的不满,则在于粟总、陈赓越过了国防部,由总参谋部直接召集下属军区来安排这样重大的战事。不管战术上要怎么打,本质上都是错误的。这种事情在军队的中枢机构,尤其是主要首长之间是非常敏感的,应该说粟总在无意之间确实犯了忌讳。

第二件事是一次涉外风波。1957年我国派友好代表团访苏,其中军事代表团的规格非常高,彭总、叶帅,粟总长等人都前往了莫斯科。而粟总作为我军参谋长,在会见苏军时任总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之间职责分工不太清晰,总参管的繁杂事情比较多,这样容易分散精力,导致管不了大事。粟总希望借鉴一下苏方的经验,看看苏军的职责分工材料。

这件事情粟总提得有些欠妥当。尤其是没有经过国防部和军委的批准,就向国外军队要员讨要材料,这是违反外事原则的。而且苏方的回答则使我们更加被动了:索帅说这个问题问得不对,因为总参谋部就是国防部的下属部门,不存在这两者之间的分工,总参应该听国防部的安排。并且索帅没有当场提供书面材料,而是在征得上级同意后,在1958年才发给我军总参谋部,让我们参考。

这件事情是有会谈纪要的,赫鲁晓夫和主席都能够看到,并了解了会谈进程,事后彭总也知道了此事。主席和彭总都非常不满意,认为在涉外纪律方面,粟总太过随意。这件事情的影响是不太好的,进一步加重了粟司令在彭总心中的负面印象。按照当时的涉外规定,粟总要的材料级别至少要总理出面和苏方沟通,而不是总参谋长本人。与之相对应的,苏联方面索帅的言行倒是体现出了严格的工作纪律,这更加令我方有些难堪,连叶帅回国后也含蓄地批评了粟总。

第三件事情影响最大,发生在抗美援朝后期。1958年我军从朝鲜撤回志愿军部队,粟司令作为总参谋长,在2月26号命令驻朝志愿军五个作战单位回国,用的是总参谋部的名义。调兵也好撤军也罢,在军队高层都是大事。按照我国军队的制度,总参谋长还不具备这样大的权力,未经许可单方面调动大规模作战部队。撤军这件事,虽然本来也是板上钉钉的,但是粟总却没有请示国防部和主席,而是直接下了命令,用他的话说是“忽视了落款细节”。但不管怎样,也是一件极为敏感的事情,再次遭到了主席和彭总的批评。这件事情发生后,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基本已经确定把粟总列入批判对象。

总的来说,上述3件事客观上都有一定的越权性质,体现了粟总在总参谋部工作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有时会无意间忽视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粟总出现的问题,可大可小,不能否认工作成绩,但在中枢部门却是很敏感的。彭总是一心为公的老帅,尽管1958年对粟司令的批判是过火的、错误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起因。只不过在批判过程当中走了样,会场上出现了个人情绪和夸大其词、上纲上线的问题,很遗憾地令粟总蒙冤数十年,去世后才得到平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