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为筹集修建红旗渠的钱粮差点被撤职

1960年2月,林县正式开工修建红旗渠。此时,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地陷入了饥荒的困境,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充饥度日。而这个时候,林县县委却兴师动众开建引漳入林工程。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那时人们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但人总得吃饭、修建工程最简陋的工具是必需准备的,这林县的粮食和资金从何而来呢?

这就是杨贵的可贵之处,他们并非仓促上阵,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但他为筹粮攒钱差点被撤职。

先说粮食问题。1958年正是浮夸风盛行的年头,下半年,新乡地委召开粮食产量报告会,到发言报产量时,好些年纪大些的县委书记都推举30岁的杨贵先报产量试试风向。杨贵实话实说:“林县一亩地产小麦114斤。”地委领导听了不悦。

其他县委书记一看这阵势,就开始多报小麦亩产量,结果,除杨贵以外的其他县委书记都得到了表扬。杨贵一度被批判为有意瞒报,右倾思想严重,但他坚持不能说瞎话。有些县报的高,水分很大。你报的多,国家征购的就多,留下的自然少了。结果,在发生饥荒的年代,林县没有这个现象。还在1961年拿出1000多万斤粮食支援其他受灾地区。

林县因为报的是实际亩产,几年来,按实际产量上缴后,全县攒下了4000多万斤粮食,而且每个生产队都有不少余粮。后来,杨贵说,“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林县没有饿死一个人,还敢在最困难的时期,像发动一场战争那样,面对着数十公里的穷山恶岭全面开战。”

当时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资金。

再说说资金问题。1960年毛主席及时发现并纠正大跃进时发生的“一平二调”,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要求,谁平调谁退赔。并指出,“退赔也要有界限,在大办水利、大办交通、大办副食品基地等方面,要由国家退赔一部分。应当由国家退赔的,不能让县、社赔。”

林县经过认真算账退赔给各社、队以及农户后,就把上级退赔给县财政的200多万元钱列专户存放到林县人民银行。等到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遇到严重资金困难时,杨贵和县委常委商量,如果不动这笔资金,红旗渠就得停工。结果,一致通过决定将这笔资金投入红旗渠建设中,以解燃眉之急。

为此事,杨贵差点被撤职。

1962年年底,个别对修建红旗渠有意见的人抓住这个问题,接二连三向中央和省、地领导告状,要求处理县委领导和银行行长。调查组首先找杨贵书记谈话说,有人揭发你们挪用专项存款用于红旗渠建设,违反了财经制度,犯了严重错误。杨贵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县委研究是我定的,有问题我负责。”

调查组又找县长李贵,李贵说:“我是县长,又是红旗渠工程建设后勤总指挥,杨贵没拦住我,责任全在我。”县委书记处书记秦太生主动找调查组说:“是我通知银行行长办的手续,责任全在我,不要处理别人了。”

这时,地区和县里冷风骤起,风传林县县委犯了严重错误,杨贵要撤职查办,消息不胫而走,掀起轩然大波。调查组把问题反映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的李先念,李先念详细了解情况后微笑着摆摆手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动用这个钱合情合理,修红旗渠是个好事嘛!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了。”

杨贵每每讲到此事总是说:“如果不是先念同志为我们撑腰,红旗渠能不能修成、何时修成,还很难说呢!”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当时林县的领导班子是非常团结的,杨贵这个领头人是很有威信的,每个人都有担当。要是在其他一些地方,碰上这个问题,相互之间多数会推诿。这也是林县能修成红旗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将一事无成!

杨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县委抽调了30多名干部,成立了劳力管理组,组建工程队,到其他城市承揽工程,赚钱弥补修渠资金的不足。据统计,当年就有31000林县人外出搞建筑,挣回经费1800万元。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澄清一个问题,有些人总说那个时代不准搞副业,其实不然。不但能搞,还可以大规模地搞。

让林县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红旗渠修渠过程中锻炼出的大批能工巧匠,扎堆成群地走出家门,外出从事建筑业。林县建筑从此出名,成了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后来,还办起了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林县有了第一所大学。

现在很多人感慨,在当时条件艰苦、资金短缺、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能完成红旗渠这样一条“人工天河”,杨贵功不可没,没有杨贵就没有红旗渠!

(0)

相关推荐

  • 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上世纪 ...

  • 【征文】于报生丨过命渠水情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过命渠水情 □ 于报生 /  文 朋友路畅文在父亲路明顺逝世十二周年之际,为表达缅怀之情,编印了一本<父亲的回忆>. 路明顺,林州市桂林镇三井村人,1932年出生于 ...

  • 杨贵: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

    在河南安阳林州市,有一座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叫红旗渠. 红旗渠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像一条玉带,盘绕在巍巍八百里太行山的半山腰上, ...

  • 杨贵:红旗渠修不成,我从太行山跳下去向林县百姓谢罪

    1974年4月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的特别会议,而在这次的联合国大会上,邓小平还专门携带了十部关于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纪录片. 在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 ...

  • 十二期征文024 | 杨万功:杨贵的遗产

    杨贵的遗产 杨万功 惊悉杨贵老书记(原林县县委书记)于2018年4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许多人悲痛.哀婉--忍不住流泪.哭泣. 我的朋友杨志国是去年5月28日见到老书记的.那天是老书记的生日,林州有几 ...

  • 【征文】李金富 丨《林县报》小作用大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林县报>小作用大 □ 李金富 /  文 半个世纪前就已停刊的一张县级小报<林县报>,至今仍烙印在七十岁上下年纪人的鲜活记忆里.如今更是各路专家.记者. ...

  • 【名家名作】初识杨贵/李守忠

    没听说过杨贵,是因为我的寡见少闻:未曾相识,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代人.更确切地说,是我还没达到认识他的高度.在杨贵仙逝一年后,我认识了他,且刻骨铭心. 2019年10月,我同文友自发组织外出红色采风,踏上 ...

  • “逆天改命”的真实故事!敢叫山河让道的红旗渠

    "太行山上水贵油,谁知人间几多愁.三尺白绫无情剑,屈斩芳龄少妇头." 这首诗背后有一个悲情故事:民国初年的大年三十,桑老汉一早从数里地外担水回家,新过门的儿媳心疼公公,摸黑出村迎接 ...

  • CCTV10《重訪》解说词欣赏--红旗渠

    主持人  韦翔东 在河南省的最北端,有一个林州市,它地处太行山东麓.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处.1994年以前,这个地方还叫林县.说起林县,在40多年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因为一条水渠而闻名全国. ...

  • 【征文】吕建周丨 测出红旗渠的“水平仪” —记红旗渠建设勘测队队长李天德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测出红旗渠的"水平仪" --记红旗渠建设勘测队队长李天德 □ 吕建周 / 文 1959年夏,林县(今林州市)遇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大旱,流经林县境内的淇.淅两条 ...

  • 《红旗渠》修建时的几幅照片|杨贵|红旗渠|林县|林州|河南省

    制作:李书海 目前,央视一套黄金档正在热播反映上世纪60年代初河南省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林捷(杨贵)带领下修建<红旗渠>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刚开播,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我也是这部电视剧的 ...

  • 【中州作家】周金明:踏访红旗渠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3] 踏访红旗渠 河南南阳     周金明 早知道红旗渠不是一条普通的渠,是横亘在巍巍太行山的一条举世瞩目的"明星渠"."生命渠&q ...

  • 红旗渠纪行

    作者:云集江水 朗诵:春之韵 红旗渠纪行 初冬时节,地处豫西北的林州大地,风和日丽,太行巍巍,松柏苍翠,处处显得生机勃勃. 12月5日,我们"红旗渠研学"活动的学员一行在导师引领下 ...

  • 【每天老照片】-1万-1641- 老照片 70年代林县红旗渠 大大变了样

    河南林县人民奋战十年,在巍巍太行山上,凿出了被誉为"人间天河"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严重干旱缺水的历史,使得过去的穷山沟,大大变了样.红旗渠蜿蜒穿越太行山区,把漳河水引来林县谷地,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