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切除乳房了吗?健康人群检查出基因突变怎么办?
2013年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我的医疗选择》一文,称由于自己携带有BRCA1基因,医生估计她患上乳腺癌的风险高达87%,患上卵巢癌的风险高达50%。
自己的母亲和阿姨都被妇科癌症夺去了生命,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失去妈妈,她决定采取主动,先后完成了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和双侧卵巢输卵管的预防性切除。
从朱莉的选择里我们看到了三个信息:
1、 她的母亲患癌,她可能被遗传了患癌风险
2、 BRCA基因突变是可能导致患癌的风险因子
3、 “切除乳房/输卵管”可以预防患癌
那么,癌症真的会遗传吗?BRCA基因突变是否真的这么可怕?查出基因突变只能做切除手术吗?
Part
1
癌症会遗传吗?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但是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源于父母的遗传。
其中,有些人获得了来源于父母的某种基因突变,导致其罹患某种或某几种癌症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这种癌症就称之为遗传性癌症。
遗传性癌症在所有癌症中所占的比例很低。以乳腺癌为例,遗传性乳腺癌仅占所有乳腺癌的10%。
让朱莉决定切除乳房的正是遗传性乳腺癌这种疾病,学名为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Hereditary Breast/Ovary Cancer Syndrome),这些患者携带的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他们的子女。
朱莉的家族中共有三位女性亲属死于癌症,其中她的母亲就曾患有乳腺癌,并最终被卵巢癌夺去了生命,而朱莉本人经检测正是BRCA-1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Part
2
BRCA1/2 基因是什么?
BRCA即为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缩写,最早被发现与女性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BRCA1和BRCA2基因分别位于第17和13号染色体上,两个基因都属于抑癌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可以修复DNA的损伤,防止癌细胞的产生。
如果BRCA1/2突变将导致DNA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细胞产生癌变的几率大大增加。已发现的BRCA1/2 基因变异有数千种,其中一些是明确的致病性突变。
Part
3
为什么朱莉要做BRCA基因检测?
如今普遍认同的是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携带者,其乳腺癌及卵巢癌等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根据美国SEER数据库的报道,对于女性,乳腺癌及卵巢癌的终身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12.4%及1.3%,而BRAC1及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携带者终生累积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增加到41%~90%, 终身累积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到40%~60%及10%~20%。
对于男性,不携带BRCA1/2基因突变者终身累积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约为0.1%;而携带BRCA1及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男性,其乳腺癌终身累积发病风险分别增加到约1.2%及7%~8%。
此外,BRCA1和/或BRCA2基因突变也与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男性前列腺癌等的发病风险的增高相关。
因此,健康人群进行BRCA基因突变筛查可以提前预知患癌风险,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Part
4
哪些人需要检测BRCA1/2基因突变?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人群携带有致病性BRCA1/2基因突变的比例并不高,约为1/400-1/800,且不同人种的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建议进行BRCA基因突变筛查的。
总的原则推荐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家族史和/或个人史;
2. 年轻乳腺癌患者(≤50岁);
3.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4. 双侧乳腺癌或多发病灶者;卵巢癌患者;
5.男性乳腺癌患者;
6. 家族中有BRCA1/2基因的突变携带者;
Part
5
基因检测阳性怎么办?
首先,基因检测阳性不必恐慌。BRCA1/2基因变异可以分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意义未明,可能良性,良性等类型,有变异不代表风险高,请咨询肿瘤专家检出变异的可能致病风险,了解后续的策略。
其次,理性对待患癌风险。有风险不代表一定会发生,面对风险可有多种处理方式,如:密切随访,药物预防或手术预防。这时,携带者需要做的是了解每种策略的相关风险,局限性和获益,与肿瘤专家共同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方案。
最后,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和执行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方案,预防癌症发生。如果不信发展为肿瘤,现在已有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早发现、早治疗,5年生存期还是很高的。
其他姐妹都在看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参考文献:
1. Claus EB, Schildkraut JM, Thompson WD, Risch NJ,The genetic attributable risk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Cancer. 1996 Jun 1; 77(11):2318-24.
2. John EM, Miron A, Gong G, Phipps AI, Felberg A, Li FP, West DW, Whittemore AS, Prevalence of pathogenic BRCA1 mutation carriers in 5 US racial/ethnic groups.JAMA. 2007 Dec 26; 298(24):2869-76.
3.Daly, M.B.,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and Ovarian, Version 2.2017.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 15(1): p. 9-20.
4. Paluch-Shimon, S., et al., Prevention and screening in BRCA mutation carriers and other breast/ovarian 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screening. Ann Oncol, 2016. 27(suppl 5): p. v103-v110.
5. 《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7,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