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最经典的一首“秋柳”诗了
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2020\11\03
巧了,在读完李商隐的“一树碧无情”之后,
诗词君又翻到了他的《秋柳》诗,
如果把这两首诗放一块看,还挺有意思的——
前面说,当蝉“五更疏欲断”时,
树(很可能是柳树)的反应是“碧无情”,
若把这棵树换成今天的秋柳,
结果树“有情”了,蝉不用那么孤苦了,
而“神句”则不存在了……
柳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秋天的柳,如同一位芳时已过的舞女,明明从不缺席,却很难走进人们心中。诗人们仿佛只记得“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春柳,而忽视了“已带斜阳又带蝉”也是柳生命的一部分。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这是绝大多数诗人眼中的柳。它以青春袅娜的形象,出现在春日的舞筵上,占尽了风情,赢得多少怜爱。况且,这还不是普通的筵席,而是“乐游春苑”,乐游苑,又称乐游原,是长安城内陆势最高处,也是士女们游赏春光的胜地。可以想象,那场面该是何等的盛大繁华!特别是“断肠天”一词,把这种美的享受写到了极致。“断肠”一般形容极悲,这里则是断魂,销魂之意,谓极其欢乐。在此氛围的熏陶下,柳仿佛也化身为舞女,逐春风而翩翩起舞,那鹅黄色的细柔的腰身,简直把真正的舞女都比了下去。
可画面一转,就是另一种情形:断肠春天变成了清冷的秋日,“逐东风、拂舞筵”的春柳,也变成了“已带斜阳又带蝉”的秋柳。作者仿佛在暗示:当年那个主动追“逐”美好,张扬又热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女孩儿,如今已过芳时,变得苍老而憔悴,不但无人顾及,还自生许多悲凉。从“逐”的主动,到“带”的被动,消失的不只是青春,还有那种激荡着的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所以作者发问:“如何肯到清秋日”,怎么会到了秋天,你就“带斜阳又带蝉”,变得如此衰落了呢?“肯”一般理解为“会”,但如果理解成“愿意、甘愿”,则情感更加沉重:你(曾经那么的明艳动人)怎么愿意捱到秋天,沦落到如此悲凉的境地。言外之意似乎在说,根本不用等到秋天,干脆在最得意的春天了结罢。
为何发此悲绝之语?公元851年春夏间,李商隐挚爱的妻子王氏病故,李商隐悲痛欲绝。这年秋天,时任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yǐng),恳请李商隐入自己的幕府,希望一同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邀请,前往梓州。中年丧妻,寓居他乡,又加上仕途多舛,他难免产生孤苦之感。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柳,大概是李商隐一生的写照,早年文名早著,为慧眼者所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恰恰因此,李商隐卷入了党争的政治漩涡,几乎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对李商隐来说,早秀必然导致早凋,春柳必然会长成秋柳,这仿佛是无法改变的宿命。姚培谦评曰:“得意人到失意时,苦况如是。‘肯到’二字妙,却由不得你不肯也。”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回头再看那首《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两首结合起来,“蝉”与“树”终于可以惺惺相惜,相互慰藉了,可它们都是李商隐自身的写照,原来真正关心自己的就只有自己……
■ 秋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