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热的“德化白瓷”
白色,有纯洁、无暇的寓意,但是又太过简单和朴素了。在中国文化里,白色有时会被定义为不吉利的颜色。白并非越白越好。绝 对的白度,外露而刺眼,给人带来的观感,是冰冷的惨白和死白。
福建德化是颇负盛名的地方窑。它的釉色白如凝脂,德化白瓷又称牙白。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 名的制品,明代时就有著 名艺人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德化白瓷早于明清时期就以其特有“牙白”、“中国白”闻名中外。因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的喜爱。
在普遍意义上说,白瓷应该是在白胎上施以透明釉后高温烧成的瓷器。白瓷的白色,是胎土的颜色,而并不是施以白色釉。在白色胎土上施的透明釉,如果并不太纯净,或含的氧化铁略微多了一点,釉的颜色就会稍稍偏青或偏黄。据说只是稍稍的偏青、偏黄,那仍然应该属于白瓷。景德镇宋、元时代的青白瓷,其胎土是洁白的,但釉色已并不只是稍稍的偏青,而是明显的泛青。似乎已不视其为白瓷,而称其为青白瓷。但新安海底沉船发现的元代青白瓷碗上却有当时人的墨书,称其为“上色白瓯”,说明元代人视青白瓷为白瓷。
德化白瓷最早是由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外传欧洲,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极大热忱。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如此写道:“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德化白瓷更是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中国第 一批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备受保护与重视的国 家 级工艺瑰宝。现在国内的博物馆藏有大量德化瓷。由于历史上德化瓷外销远远大于内需,所以留存在国内的藏品其实没有海外丰富。
德化白瓷瓷质细腻、坚致,釉色柔和、莹润,有如凝脂润玉,釉色又常常白中闪黄,又如象牙,因而成为了欧洲人疯狂追捧的艺术珍品。当时欧洲上层人士以拥有这种“ 中国白”的德化瓷器作为财富和高 贵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