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北京,那条走过路过的南锣鼓巷

翟铁民:许我三生换一程,相携梦幻中——我的《长相思》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北京的冬天,据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午后,逛胡同也是一大时尚,能够触摸到北京的灵魂。“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如牛毛”,建国之初,北京有名的胡同有1330条,几乎每条胡同都有自己故事。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四合院都拆得差不多了,胡同还会留多少呢?这姑且不去管了,因为多多少少还是有不少,首当其冲的该是南锣鼓巷了。

南锣鼓巷是我和卢老师在北京期间计划中要去的一个点,当天的行程因为过于盲目自信散漫了脚步而抵达时已傍晚时分的寥落,与疲惫的身心倒是相匹配,但是于感官毕竟有了些许悻悻然。这其实是个常规的定式,期望值太高,往往未必能尽如人意。好在此后突然间发现,根本就不必郑重其事把此作为一个点的,其实它在我们后来拜师访友办事参观的日程安排中就是三不五时的无数次走过路过,闲情逸致的非常好。

这就类似于我家巷口,政府九牛二虎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运河环城绿化,花木扶疏不仅郁郁葱葱简直植物大观,叠石布景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瘦漏透皱,亭台廊榭绝非随意点缀而是重檐斗拱,若是真把它当成旅游景点稍嫌兴味索然,如果饭后百步闲庭信步健身步道,那就够得上奢侈了:真真假假新旧掺杂的古城门古城楼古城墙旧遗迹旧遗址旧栈道星罗棋布近乎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移步换景啊。

当然,这个类比在形制上可能不太确切。换一个形象点的,原则上任何一座稍稍有点历史的城市或者带着点传统的地方都是如出一辙,除了过去年代商品奇缺有条人头攒动的商业大街,现在还有一条旅游性质摩肩擦踵的怀旧老街,作为北京现在最富盛名的胡同,南锣鼓巷实际的情况大概也是。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保存了点旧时肌理,保持了些过去格局,旧时风情的街头巷尾,大户人家林立,达官显贵密植,改头换面的商铺鳞次栉比,五花八门的吃食琳琅满目。

北京的规划中有25片旧城保护区,南锣鼓巷名列其间,在北京中轴线的东侧,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在元大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东边是……西面是……帽儿胡同等,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人间烟火的味儿十足。

整齐的排列呈“鱼骨状”,延续了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1750年的清朝乾隆十五年,绘制《京城全图》时改称南锣鼓巷。它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的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当初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更是达官显贵拥堵于此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的大富大贵之地。

这里的街街巷巷及周边胡同里挤满了各种形制的府邸,厚重深邃,宅院也多姿多彩,当然赋有老北京风情也是其原因。它的繁华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也跟着慢慢落幕的。就胡同而言,应该原则上差不多,后来我和卢老师好多次逛胡同,一直也就在这范围内,找得着北找不着北的对我们不重要,只是这种无厘头的东兜西转让有些胡同走过了好多次,而有几条胡同自始至终也就是个擦肩而过。

要说起来,这一带深宅大院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主还不少,可是你真要挨家挨户的走访,也是渺茫的很。有的大门紧闭,有的挪作他用,有的物是人非,有的灰飞烟灭,有的修葺一新,有的完好无损。比如雨儿胡同的齐白石故居,比如后圆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皇后婉容的娘家“后邸”,比如帽儿胡同的可园,秦老胡同的绮园。

比如久闻大名的僧格林沁的王府,原来是个规模很大的建筑群,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僧格林沁家的祠堂,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一处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

比如中外闻名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和它的实验剧场,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一部分,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它是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后建的几座西式楼房。几十年过去后,靳宅早已无迹可觅。当我怀着些微的敬仰在学校门口的时候,卢老师不怀好意一脸坏笑着看着我,我说是的,我们年轻时代很多熟悉的朋友都出自这所学校,包括我刚去探访的还在学校任教的苏宇,央视舞美的许灵江,我自己的弟弟,等等不少人呐。

是啊,从那会儿到现在,都已经得有30年了,那时是三里屯,后来是后海,现在大部分人崇尚的是南锣鼓巷。那些对游客而言:融入老北京的历史风情,享受时尚现代的文化服务;徜徉于浓郁北京气息的古老街巷,切身感受八百年历史的波澜壮阔;穿越条条胡同,触摸到元明以来的悠悠历史;汇集了酒吧、特色小店、艺术工作室的古老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是南锣鼓巷最大的魅力······等等等等,已然旅游景点的噱头。

南锣鼓巷早已渐渐地迷失在一场以文化名义进行的市场狂欢里,“烧烤油烟与臭豆腐异味齐飞,路边小吃与流动商店共荣”。而我们的迷失在于,和几乎所有旧瓶灌新酒冠以历史传统文化的老街一样,南锣鼓巷能洁身自好么能置身事外么?我还是那个意思,你也别太当回事儿,想怎么怎么,要如何如何,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还是蛮不错的一地儿。青灰的院落,寂寥的街巷,有的安安静静,有的人声鼎沸,也有灯影霓虹,往昔也有峥嵘,时代不免匆匆······穿梭来往,看罢传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看罢未来……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在这里回荡。

后来有人发我一诗,巨长,虽然作者黄离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可敬可叹,不妨引用几句:

······

以至于路过的时髦女子

重新笑不露齿

······

南锣鼓巷是部外来语辞典

沙发,沙龙,俱乐部,卡通

蒙太奇,啤酒,模特,罗曼蒂克

巧克力,幽默,扑克,爵士……

我们自大又自卑

拒绝又接纳外来文化

直到它们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文明,有时真像个杂种

······

我们安坐于故土

却还在寻找家园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