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张永军——穿插恰当议论,妙添点睛之笔

张永军:河北省学科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石家庄市藁城区语文教研员,市基础教育专家,河北基教考试科学研究中心、河北名校联盟特聘专家,全国评优课一等奖、全国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获得者。

穿插恰当议论,妙添点睛之笔

写作有三个境界: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义,三是有意蕴。如何使自己的文章由“有意思”升华为“有意义”“有意蕴”呢?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穿插恰当的议论。

导航一、剖析名家经典名篇,看看名家如何做。

俗话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跟着名家学写作,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经典一

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鲁迅《一件小事》

【剖析】开头的议论先交代了“我”所处的历史年代,揭示了“我”的思想倾向,并反复强调“所谓的国家大事”对“我”的影响之坏,然后,用“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向第二部分过渡的任务。

【效果】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点题,引出下文;内容上,交代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经典二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剖析】文章中间的议论一方面总结前一部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很自然地引出下文闻一多先生做为革命家的表现。

【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对所写内容进行补充、强调。

经典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剖析】结尾的议论抒情凸显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新”“美”“力”是作者对春天的独特发现,不但有意思,更有意义、有意蕴。

【效果】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情感,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导航二、慧眼识珠,明晰记叙文中议论的常见方式

“议”是记叙文的核心、灵魂,是人事物景的叙述、描写后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1.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2.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3.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4.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导航三、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形成自己的看法

作文如做人,文章主题要想新颖独特,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必不可少。可进行“小叙事+小感悟”的练笔训练。其中“小叙事”聚焦现实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有意思、有意义的人、事、物、景;“小感悟”是对人、事、物、景的体验感悟,即“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请看笔者写的一则题为《如此“美景”——躲不掉的雾霾》小随笔:

猛然间,朝远处望去。啊!哪是什么?距离我大概二十米远的田野里,自地面往上,整个天空被一层薄纱笼罩着,像流动的河水,又像蓬莱山上弥漫的神雾。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燕赵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神雾,是躲也躲不开,甩也甩不掉的雾霾啊!

【剖析】这则小随笔前一段是对弥漫的雾霾描写,采用了“以美写丑”的技法,后一段是议论,“残酷”“躲也躲不开,甩也甩不掉”表达了作为对雾霾环境的强烈不满。

同学们,坚持写小随笔,既积累了丰厚的写作素材,又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何乐而不为?

自从我们推出作文深度点评服务以来,我们的老师已经点评了上千篇作文,从文章的用词、标点、结构、得分点、失分点等等,各个方面都给出了深度的点评和建议,收到了家长最真诚的肯定和赞扬!

现我们把学生投稿的作品及老师悉心的点评整理成了评点月刊(电子版/纸质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学习!

【初中版】

【小学版】

近期更多热门视频课程

9月21日公开课听课通道——教你搞定人物的外貌描写(小四年级)

9月22日公开课听课通道——初中学好语文的四大法宝(初一年级)

9月25日公开课听课通道——小学四年级阅读+写作技巧提升15法(共15节)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