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种风情赋十郎
万种风情赋十郎
文/吴琼
“弈棋尽可消闲,似难借以行乐;弹琴实堪养性,未易执此求。以琴必正襟危坐而弹,棋必整槊横戈以待。百骸尽放之时,何必再期整肃?万念俱忘之际,岂宜复较输赢?常有贵禄荣名付之一掷,而与人围棋赌胜,不肯以一着相饶者,是与让千乘之国,而争箪食豆羹者何异哉?故喜弹不若喜听,善弈不如善观。人胜而我为之喜,人败而我不必为之忧,则是常居胜地也;人弹和缓之音而我为之吉,人弹噍杀之音而我不必为之凶,则是长为吉人也。或观听之余,不无技痒,何妨偶一为之,但不寝食其中而莫之或出,则为善弹善弈者耳。”这段意趣生动的文字出自一部名叫《闲情偶寄》的作品。
说的是,下棋完全可以用来消闲,但很难用来行乐;弹琴确实可以养性,却很难靠此寻欢 。因为弹琴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下棋一定要严阵以待。身体完全放松的时候,何必再求端正严肃,万念俱忘的时候,怎么能再计较输赢?常有人功名利禄都可以轻易抛弃,而跟人下棋争胜时,却不肯让一着棋,这跟出让人多的富国,却争夺一碗豆羹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喜欢弹琴不如喜欢听琴,善于下棋不如善于看棋。人家赢了我为他高兴,人家输了我也不必为他忧愁,这样就会永远在胜利中了。人家弹缓和的音乐我认为吉利,人家弹肃杀的音乐我也不必认为是凶兆,这就总能做处在吉祥中的人。有时在看棋听琴之余,不免技痒,也可以偶尔下下棋弹弹琴,只要别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就是善于对待弹琴和下棋的人了。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撰写的一部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的“寓庄论于闲情”的随笔。自问世以来,即以其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轻松愉快的笔调而广受读者喜爱。但凡文人推出某部作品,或是带有跌宕起伏情节的小说故事,或是唯美优雅的诗词歌赋,闲情随笔本就少见,更何况是描写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的。无论是茶余饭后、寒冬炎夏、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心情好或者不好的时候,若论随时随地、什么人都可以阅读的书籍,这部《闲情偶寄》当推第一。能够写出这样作品的人,必定也是个在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内心世界感情丰富的作者。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李渔自幼聪颖好学,尤其擅长古文词,后来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李渔曾设家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这部《闲情偶寄》,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李渔家世贫寒,住在夏李伊山头的一间破旧祠堂里。父亲李如松长年在江苏如皋做药材生意,难得回来,母亲在村里做女工。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光宗耀祖,李渔母亲学孟母“三迁教子”,将李渔安置到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读书。但正当李渔在书山学海中奋读攻研、学有所成的时候,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突然失去顶梁柱,全家人顿陷困境。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李渔应试艰难,归隐田园。他以旺盛的创作力,数年间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些通俗文学作品虽在当时被正统文人所不齿,视为末技,但由于通俗易懂,贴近市民生活,寓教于乐,适合观众、读者的欣赏情趣,所以,作品一问世,便畅销于市场,被争购一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更是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抢手货。在六十岁前后,开始系统地总结他的经验,使其上升为理论。康熙十年,《闲情偶寄》问世,这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
李渔是个风流才人,他有一妻数妾,还有客中买来的几个婢姬,然而李渔又是一个非常重情的才人。他56岁时曾纳了两名13岁的小妾,舞态歌容超群脱俗,能体贴文心,只需李渔略加指点,便能心领神会,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表演剧本内容,令李渔叹为旷代奇观。而且对李渔体贴入微,曲尽妇道。她们跟随李渔常年在外巡回演出,朝夕相处,其相互之间早已忘记了年龄上的差距,而将友情、艺情、爱情融合在了一起。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有人说,某部作品中往往会有其作者的影子。李十郞想来也是个性情中人,也把自己的情写进了剧中。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