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气韵,婉约清丽——花鸟画家张东婉
东来气韵,婉约清丽——花鸟画家张东婉
婀娜多姿的牡丹竞相绽放在眼前,使人细细回味“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所流露的绝色雅丽,兴之所至,也自然引起悠然的遐想——画者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丹青妙手?
初见张东婉,这股出尘雅致的气韵便袭面而来,其作品上雍容华贵的牡丹之姿与其身上透露出来的雍容典雅气质原来“同是同根生”,现实中的她,与其画中传达的精神何其相似,恬静典雅中丰盈着大气与超逸,如同世间一株卓然盛放的牡丹,婉约而清丽。
张东婉,籍贯广东汕头,自幼喜书好画,长期潜心研究中国画传统技法及画理,兼习书法。擅长写意、沒骨花鸟画及人物画。师从霍春阳、梅墨生、王天胜、李魁正、蒋采苹、贾广健等名师。作品多次参加并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大展,部分作品被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相关机构收藏。
现为中国女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现代工笔画院画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花鸟创作部副主任;广州海日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紫林轩书画院副院长。
《和谐致祥》90cmx70cm
潮汕有女张东婉
张东婉出生于潮汕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的樟林古港,古港内完整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建造的“大夫第”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古代士大夫们居住之所,已有几百年历史。“大夫第”建筑内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案几、旧时士大夫们书写的各种文书,并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悬挂于墙上,蔚为壮观,住在“大夫第”附近的居民常常自发组织书画、弦琴歌咏等活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着宁静而饶有艺术趣味的生活。受尽时光的洗礼,千年古港立于潮汕一隅,静静守候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夜夜凉风香满家》137cmx70cm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张东婉内心那颗艺术的种子悄悄发了芽。她在3岁时就喜欢拿笔在地板和墙上涂画,对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尤为喜爱,养成了细腻而敏锐的观察力。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色彩缤纷的糖果,造就了她对色彩敏锐的捕捉力。童年时期,只要是美的事物,张东婉都会特别留意,并不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来,点点滴滴,练就了难得的童子功。
《牡丹图》180cmx70cm
《丹荔吉祥》150cmx60cm
长大后,随着阅历和眼界的拓宽,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张东婉来到北京清华美院拜著名书画家霍春阳教授为师,正式进入专业绘画之路,经过霍春阳教授和其他老师的悉心教导,并在自身勤奋努力下,在小写意和没骨花鸟画领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气韵生动,线条洗练,画风清新俊逸,其笔下清新淡雅的花鸟形象,在精致中刻画厚重,恬静典雅中丰盈着大气与超逸,表达出强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人物形象清丽雅致,无论是面部神态的刻画,或是人物动态及服饰的表现,无不婉约而传神。
《国色春融》150cmx60cm
婉约清丽的明清风韵
张东婉的绘画艺术,婉约雅致而清新富丽。在日常的创作中,取材大多为平常之物,其中最常见的便有牡丹、荷花和荔枝等,这些寻常之物,如何体现画者独特的审美内涵呢?这方面,张东婉自有她独特的体会:万物皆有灵性,艺术家应当由关注对象的表象世界逐渐转向对其内在生命力与本质的追求,去体悟表现对象的内在灵韵,最终发生机于胸臆,启真趣于物理。她透过细腻的笔触,典雅的赋色,并以女性妍柔的视角去体察自我,去看待自然万物,营造出独特的生机与灵韵,画面婉约清丽,古韵悠然,静静地诠释着她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
《一盏清茗酬知音》80cmx80cm
其实就当下的艺术市场而言,以明清风格为主的绘画作品并不少,但大多以仿制为主,完全沦为廉价的装饰品,缺乏笔墨韵味和审美内涵,也就缺少了可以细品、耐品的艺术美感。张东婉不喜欢这样的作品,她特别注重作品中诗意的传递和内在生命力的诠释。为了画好牡丹,她经常远赴牡丹之乡河南洛阳写生,对景创作,倘佯于牡丹丛中,嗅着花的芬芳,感受其迷人的姿态,为花传神写照,画过的写生稿竟不下千张,可见她用功之极。近期的牡丹画作,是她大胆吸收了北方画派的笔墨技巧,揉合没骨与写意的一次尝试,扫除了时下众多牡丹画作的庸姿俗态,还了牡丹雍容华贵的本来面目,为画坛带来了一般清新之气!
《蝶恋花》43cmx43cm
中国画是自然和心灵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不走入自然之中,便缺少了那份足以打动人的真实。细看张东婉的花卉作品,形态细腻逼真,纤毫毕现,但并非是空有技巧的匠气刻写,而是流露着婉约绰然的情态韵致,纤枝细叶就如少女般婀娜的身姿,粉瓣娇蕊好似少女靓丽的面庞,传神写照,流溢着一份纯真的灵性,而这份灵性当然就是从自然中锤炼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个道理张东婉早就深有体会。
《富贵耄耋图》138cmx70cm
《贵紫娇红》138cmx70cm
《国色春融》138cmx70cm
《清逸牡丹图》138cmx70cm
从另一角度来说,市场性和艺术性也从来不是互相排斥的两面。艺术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大众喜爱的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艺术主张引导和培养市场的审美与需求,慢慢形成一种更高水平的审美意识。虽然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但张东婉一直默默前行,默默耕耘,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住自己的艺术理想。
《南国红豆》190cmx116cm
把艺术融入生活
张东婉是一个主张将艺术融入生活的画家。她对香云纱有着特殊的偏好,常常身穿一袭香云纱,尽显优雅娴静的精神面貌,喜欢阅读中国古诗词,听古典音乐,品明清家具。而这一切,均是她兴趣使然,也是她提升艺术素养,丰富审美内涵的一种方式。
《雍正十二美人图》其二 138cmx73cm
更值得称道的是,她不仅将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还通过艺术为他人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影响。不少朋友都曾对张东婉表示,在她的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古典的美,一种生机和灵韵。她通过艺术的方式,将自然万物的灵性,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透过画面自然传递出来,婉约而清丽,令人过目难忘。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尤需这样的作品,它可以抚慰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内心获得平静与充盈。
《爱子母圣像》138cmx73cm
当今的中国画坛,正处于一个复杂的文化语境下,承载着传统经验与当下观念,花鸟画的内涵和外延正面临着新的多元化发展机遇。在其内部,对材料、题材内容、表达方式、审美观念的重新定位正成为当代画家的使命,年轻的艺术家在保持传统技法固有审美价值的同时,以自身对当下生活与艺术的理解,去亲证花鸟画中各种创造的可能性。张东婉经过长期严格的基础训练,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夫,其作品注重对传统的研究与借鉴,特别是以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为基调,取宋元气韵,并辅以写生寻求自然之旨趣,作品以韵致见长,婉约清丽,造型生动自然,充满意趣,为当代岭南画坛增添了一缕清风、一分春色。
专访
广州艺博会:您的工笔画受到大家的喜爱,能否详细分享一下您是如何接触到并最终选择这种带有明清风格的画风?
张东婉:我生长在潮汕地区的樟林古港,那里的“大夫第”古建筑是古代士大夫们居住的地方,保留有以前士大夫写的字,悬挂的书画,非常壮观;里面有大量的古家具,古人画像等陈设,对我影响特别大。家乡经常有人组织村民写书法、弹琴,开展文艺活动,虽然我家里没有人喜好画画,但是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下,耳闻目染,对我的童年在艺术上起了一个很好的启蒙作用。
小时候我就喜欢画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和各种小动物,对美的东西特别留意。我从3岁开始就画画,经常在地板和墙上画,后来条件改善了,阅读和收集古人画册成了我的兴趣,在对传统绘画的研究中,我对明清的花鸟画特别感兴趣,再加上我是女性,比较喜欢婉约清雅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明清画风作为我的一个风格特点。
小时候家里人也很鼓励我支持我,在家乡有一位民间老画家张昂老师,成了我的导师,张昂老师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他说我很有天分,指明了我正确的绘画道路,就因为他那句话,激发了我对绘画无尽的热爱,我觉得别人的鼓励是很重要的,它会给你以后的人生追求带来很大的动力。后来,为了实现童年的梦想,我到北京跟霍春阳老师进入正统的绘画学习,期间,除了绘画基础训练,还要学习古代经典国学。霍老师是我的恩师,他的教导让我对笔墨的修炼和艺术的认知都有飞跃性的提高。霍老师很讲究传承,他的作品传承了明清的笔墨,饱含人文哲理,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从他那里认识道,一定要传承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东西,无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必须好好研究,吃深吃透。
广州艺博会:工笔画需要细致的笔墨,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平和,您是如何让自己始终保持这种内心安静的状态的呢?
张东婉:现代人喜欢交际,杂念太多,而我则较少应酬,每天专注于画画,看一些经典的画册,听听轻音乐,放松自己,尽量把心情放平和,让自己融入到画里面,做到人画合一,那么画面自然就有一股宁静的气息在里面,这当中需要自己去营造环境,调整心绪。
广州艺博会: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是否有遇到过瓶颈期,困惑迷茫的阶段?
张东婉:这个问题很多画家都会经历过,我去年在广州与廖宗怡、曾嵘老师联合举办了《雅韵芳洲》的花鸟画展,要创作那一批作品的时候,我很迷惘,觉得表现手法没有突破,主题不突出,不知道怎样画下去。后来,在两位老师的指导及鼓励下,干脆停下笔,静下心,看看书,出去走走,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这样,反而慢慢就想通了,而且有了很多新的点子。后来画展的举办,就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和赞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州艺博会:在从艺之路上,有没有发生过您觉得很有意思的事?
张东婉:每次我画仕女图,心里总想着画的人是我,如果把她们画活了就觉得这是非常开心、享受的事,我也喜欢画佛像、菩萨、童子和小动物,我会用很虔诚怜爱的心情去创作,艺术的东西,传递的信息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鸣,就是最大的快乐,我画画的时候,让心走进去,画完让心走出来,然后和大家去分享,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广州艺博会: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当下也有不少画家去绘制这种风格的工笔画,您认为您的作品与其他工笔画家相比,特别之处在哪里?
张东婉:古人和今人的心境、生活环境不一样,思想也有距离,所以画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现在有部分画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总想着快速成名,其作品画面乍看虽然很有视觉冲击力,但细看却是苍白无力,无韵味无内涵,观久生厌。其实,对于每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画家个人气质和审美追求的结果,我虽然喜好明清风韵,但也在不断学习宋画,因为宋代美学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法去媲美的,兼收博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比较高的审美境界。
广州艺博会:您在绘画色彩上有什么追求吗?
张东婉:就我自身而言,我更喜欢清新淡雅的作品,色彩淡雅的东西更耐看,更含蓄。当然,因为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创作需要,我也会尝试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形式是为主题服务的,在创作中,我们不应该给自己设置太多的藩篱。
广州艺博会:您是否会经常外出写生?
张东婉:以前经常去河南洛阳牡丹园写生,写生能观察到物象的很多细节,这是在书本上所看不到的。自然的东西是很美的,只有深入观察,提炼加工,才能让人感到真切而生动,同时,面对生机勃勃的自然物象,会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创造欲望,透过作品往往可以感受到画者强烈的感情与生命的律动。而这就是为什么画家需要写生的必要性。
广州艺博会:艺术家需要静心创作,但同时也需要走出门,参与一些活动开拓眼界,您如何看待、平衡这个问题?
张东婉:艺术需要交流,需要碰撞。静心创作,这是我每天的基本状态,但仅仅这样,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需要走出画室,沐浴自然的雨露,呼吸时代的气息,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多向优秀画家学习,提升我们的胸襟格局和审美境界,唯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
广州艺博会:在画画这一件事上,您最看重、最希望表达和传递给观众的理念和情感是什么?
张东婉: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看到我的画作之后都产生了共鸣,他们觉得生活中很需要这种艺术来提高审美层次。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从这方面去引导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认识美,感受美。所以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我,我也希望未来能够创作出越来越好的作品,让大家喜爱。其次,我把艺术的美融入到生活中去,我每天穿香云纱、阅读古诗词、听音乐,偶尔玩玩插花,享受着多彩的生活,而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吧!
我喜欢画花花草草和小动物,我想传递给大家的感受是: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性,大自然是充满爱、充满生机的,它会带给我们温暖和喜悦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广州艺博会:您的文学修养深厚,平时除了画画之外,是否会经常阅览一些书籍呢?
张东婉:是的,会看一些古诗词和美学的东西。我还喜欢穿衣打扮,保持一颗爱美的少女心,学习艺术要保持年轻的心态才会有灵气,有创新,不能暮气沉沉。我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与他们相处,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广州艺博会:您认为一个画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张东婉:人品第一,有人品才有画品。做人要不卑不亢,做好自己,待人真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这是我一直坚守的信念。
广州艺博会:您对于当下或未来的方向有什么计划或想法?
张东婉:未来我希望能创作一些大画,大景宏观、有震撼力的作品。在人物画方面,则多画一些有故事,有人格魅力的古代人物作品。想象力是艺术创造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它能将有限的视域带入无限深邃的精神空间,帮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无数的可能性,进而反观自身,参天地万物,揭示真理。下一步,我将会把这种思维移入我的绘画创作之中,以己代物言,以物代己悟,形成物我合一的状态,并由此开启一个带有哲思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