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原来,这才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压水花”的秘诀

跳水,简单说就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表情)跃入水中,而且入水一瞬间的姿势特别重要的一项运动。

为啥入水一瞬间特别重要?

因为我们普通观众往往正被各种难度系数的空中动作搞得眼花缭乱,还没回过神的时候,跳水运动员已经“噗通”一声,落到一朵水花下面去了。

这朵水花,

或大,或小。

这朵水花,
往往就是一位外场观众对跳水运动的全部观感了。
比如这位选手,根据水花判断,一定是来自大名鼎鼎的菲律宾炸鱼队:
而这两朵一不留神就会漏掉的小水花,不用说,肯定来自中国的跳水梦之队啦。
梦之队,零水花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队压水花的秘诀。
友情提示:如果您有以下学科基础的话,阅读本文的体验会更佳哦:
1、阿基米德教的物理学;
2、阿联教的生物力学;
3、体育老师教的数学。
马上有同学问:
“压水花?听起来不难啊。
每次在海边我都把水花压得死死的。”
“哪吒小哥,那是因为你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鼻祖,好吗?”
————咱们言归正传————
“压水花”技术,其实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而且,不是所有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压出完美的水花。
首先,你要具备4个硬件条件: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运动员入水时,会排开与自身体积相同的水,对不对?
这些被排开的水其实就是以水花的形式呈现的。
因此,“水花的大小”和运动员自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相关的关系。
体积越大,水花就会越大,反之亦然,这在跳水项目中尤为明显。
2
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水花就会越大。
那么接触面积最小的方式是啥呢?跟入水角度有关。
90度垂直入水,水花最小。
3
入水时,速度也会影响水花的大小,速度越快,水花就会溅得越高。
4
身材越是细长,肌肉线条越是匀称,入水时,如果身体形态保持流线型,身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气流,这可以增加身体表面与水之间的粘滞力,这可以使水花变小。
综合上述的4个方面,我们可以得一个结论:
一个理想的运动员的体积不能太大,身体细长,肌肉线条匀称,入水时,尽可能能够保持好身体的形态,降低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就可以把水花控制得不错。
插播一句:这四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每天在马桶上的练习,自己体会。

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理论上你就具备了完美一跳的硬实力,接下来最需要的就是“压水花”技术啦。
换做咱们普通人,会觉得什么才是最佳的“压水花”姿势呢?
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跳水运动员应该像游泳运动员那样双手绷直以楔形姿势扎入水中,这样破水面更加锋利,身体阻力更小。
游泳运动员的入水时绷直手臂,最大程度减少阻力,获得更大的入水速度。但是游泳运动员毕竟不会考核水花大小。
但当这个技术用到跳水运动员身上的时候,两手合拢成尖锐状的入水姿势,虽能减小入水时的冲击力,但由于锲形体效果,加上水的不可压缩性,水花便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寻找出路,恰好楔形物的斜面便是这个方向,会形成很大的水花。
且手形越尖锐,锲形体斜升角越大,自由液面波高越高,水花就越大。
后来有人在“冰棍式”跳水中发现,相比绷直脚尖,直接用脚掌撞水的方式更能够压制水花的产生。
受此启发,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用双拳先入水。
双拳式:是一位喜欢穿着红披风出场的选手的惯用姿势。
后来终于慢慢演变到现在大多跳水高手都开始使用手掌对水的“平掌撞水”压水花技术。
这项技术中,人体的上肢和肩部形成一个方形框架,方形物体碰撞的水主要横向运动,因受到四周水的压力无法冲腾而起,这便是掌心向下水花小的原因。
“压水花”秘笈大公开:
跳水运动员入水时,腿脚绷直,背部挺直,收腹,手臂伸直上举,靠近耳朵,把身体拉成一条直线,掌心对水,并且重叠起来形成一个面,撞入水中。
番外篇:
后来有人还尝试了单手平掌撞水技术,不过这一招因为单掌承受压力过大,压水花不行,压死人一把好手,后来演变成一种从天而降的掌法,成为江湖的一种传说。

当然跳水运动员在作完技术动作入水时,身体在空中的旋转很难完全停止,还保留有惯性,因此手掌就需要正对速度方向而不能仅仅平行于水面,这一压水技术的升级版被内行称之为“揉水”。
我是不是说得有点太多了。
怎么样?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已经掌握了中国队压水花的秘诀?
那一定要偷偷把这篇文章藏好,让邻国的同学看到了可就不妙了。
哈哈,其实您不必多虑。
这个秘诀可不止这些。而且,知道了不一定等于学得会。
像炸鱼队的选手,他们的教练肯定也知道这些原理和技巧。
那他们的水花还是还那么大,差别在哪里?
秘诀在训练!
持之以恒的超越常人极限的训练!
以平掌撞水的“方形体” 技术为例,虽能有效地减小入水时溅起的水花,但也增大了入水撞击力,容易引起腕部损伤
采用顶肩翻掌平掌撞水的运动员,必须加强力量训练,才能提高“压水花” 效果,避免伤害事故,尤其是采用指尖相触型的运动员,更要进行专门的手腕等关节力量训练,预防损伤。
即便有所专业防备,我国跳水运动队的小队员们在成为冠军之路上,各种运动伤都是必修课。

一篇论文采用MRI观察青少年专业跳水运动员腕关节运动相关损伤类型。
一共观察了42例腕关节疼痛运动员患者共84个腕关节。依据其MRI表现,判断腕关节损伤类型。这组数字值得我们记住:
84个腕关节中,
·19.05%(16/84)尺骨远端骺板损伤;
·42.86%(36/84)桡骨远端骺板损伤;
·40.48%(34/84)手舟骨软骨下骨质硬化;
·64.29%(54/84)月骨软骨下骨质硬化;
·61.90%(52/84)桡骨远端软骨下骨质化;
·14.29%(12/84)出现骨髓水肿;
·25.00%(21/84)出现腱鞘或滑膜囊肿;
·11.90%(10/84)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4.76%(4/84)出现尺骨阳性变异。
注意这是一只骨骺线都还没有闭合的手
是青少年发育中的手
这可以是郭晶晶扶着的5岁张家齐的手
可以是如今手握奥运金牌17岁张家齐的手
知道再多的原理和技巧
没有这只历经十数年磨练,历经种种伤痛的手
不会有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传奇
也只有这只手
才能压出梦之队的
零-水-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