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教子: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古人是这么做的!
镇江人爱吃醋,有远近闻名的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关于醋的故事,来访的游客大开眼界。
最近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记录在《朝野佥载》(唐代张鷟著)里一个关于的醋的故事,这个故事对现在制止“粮食浪费”的行为,很有教育意义。
这是一个“吃醋教子”的故事:
唐朝荆州(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城)长史(相当于秘书长的职务)夏侯处信,非常爱惜东西,不管是吃的用的,从不浪费一点一滴。可是他的孩子们吃饭时,常常在碗底剩几颗饭粒,夏侯处信看见了就叫他们吃干净,然而,没过几天,又出现了这种情形,父亲的话犹如耳旁风,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这使得夏侯处信十分气恼。
一天,刚吃罢饭,夏侯处信看见孩子们的碗底又有剩饭粒,便叫仆人拿醋来,而夏侯处信已经预先把醋瓶里的醋倒出去了。仆人看醋瓶是空的,又知主人素日非常仔细,恐怕说吃光了,他不信,便把醋瓶拿到饭桌前,对夏侯处信说:“老爷!醋没有了。”
夏侯处信接过瓶子假装看了看,便把瓶子倒过来,将手放在瓶口下,便有四、五滴醋落在手心里,夏侯处信忙用嘴去吸,并且咂着舌头,表示非常香甜。
孩子们见了笑起来,都喊着说:“馋爸爸!馋爸爸!”
往常有这种情形,夏侯处信也会和孩子们一同大笑,享受这天伦之乐。可是,今天他没笑,脸绷得象是晒干了的粉皮,严肃地说:“笑什么!可笑吗?你们知道醋是怎么来的?
孩子们看爸爸这个样子,都不敢笑了,有的小声说:“是拿钱买来的。”
“要是没有醋,光有钱有什么用?钱不能变醋!你们知道醋是什么做的吗?”夏侯处信说。
孩子们都不言语。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们。”夏侯处信声音变得柔和了:“醋是用粮食做的。你们知道粮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
孩子们见爸爸和悦了,就有的大声说:“我知道!粮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
“我们衙门里这么多的地,怎么不长粮食呀!
孩子们被问住了,说不上来了。
夏侯处信哈哈笑起来,温和地说:“我告诉你们吧!地不会自动长粮食,要人去种。这人是谁呢?就是农夫。”
说到这,他停了停,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农夫种粮食不容易呀!我给你们念一首《悯农》诗听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听不懂吧?这诗是说:农夫在正晌午的时候去锄地,汗水顺着头脸滴到种着庄稼的土地里,这样才能生长出粮食来。我们碗里的饭,一颗一颗都是农夫这样辛辛苦苦地种出来的。你们想想,赤日炎炎,摇扇尚且不解暑热,而农夫为了我们有饭吃,却流着汗给我们种粮食。我们对粮食不知爱惜,对得起农夫吗?再想一想,你们笑我吸醋滴,笑得对吗?”
“不对。”孩子们撅着嘴说。“以后我们一定爱惜每颗饭粒。
“那么,”夏侯处信用眼扫了一下孩子们的碗,“碗里的剩饭粒怎么办?
“吃干净!”孩子们齐声说。
从那以后,夏侯家的饭桌上再没有看见带着剩饭粒的碗。
夏侯处信为荆州长史,尝以一小瓶贮醯一升自食,家人不沾余沥。仆云:“醋尽。”信取瓶合于掌上,余数滴,因以口吸之。
分享: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