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积食,怎么办?别慌!这2个经络推好了,再严重的积食都能搞定

原创 大师兄语良 守正学堂 今天
真大无语事件。
前天有新关注公众号的粉丝转发了一篇关于宝宝积食的文章,并顺带问了句话:
“积食是什么鬼?
不会真有人信吧”
.......冲他这句话,师兄说什么都得看看那篇文章!
当我打开文章,看到作者栏里那个熟悉的名字时
我就想笑了。
这不是那位在中医黑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吗?这是又写什么贬中医的言论了?
说实话,到这的时候,师兄的心态很平和,师兄也相信我会一直平和下去。
毕竟这些年见过的中医黑不在少数,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抵抗力的。
但当我看到他写的文章第6段以及往后,师兄内心的小火苗就有点按捺不住了....
我整理了一下,大家来看看!
“古代的医生根据自己的猜测,想出来“积食”这么一个病症,然后将没有能力解释的咳嗽、喘息、腹泻、腹痛等统统归因于这个病”
“懂点医学的人,就应该知道胃是消化器官、脾脏负责造血和免疫,根本没有什么运化食物,在这基础上所设立的病症也全都是错的!”
“中医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五脏六腑”在消化吸收着吃进去的真真切切的食物,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估计也会相信世上真的有鬼吧。”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抱残守缺,守着古人的臆想不放。如果不需要证实,谁都可以编一个新名词,今天你说“积食”会引起发烧,明天你也可以说“积尿”会引起发烧了。”
什么叫古代的中医都是臆想、瞎编疾病?没有能力解释疾病?
什么又叫抱残守缺,守着古人的臆想不放?
真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能引爆我的愤怒点...
后面还有更可气的。
很多人读了那篇文章后,纷纷留言说:“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你这样踩法,凸现夜郎自大。”
大家猜那位中医黑作者是怎么回复的?
还有他以前的中医同事留言说:
这位作者回复他曾经一起共事过的中医同事,他说:“对中医没有偏见,只不过中医在国内是最大的伪科学,所以说得多了一些。”
好家伙!绝对性的无理取闹。
就因为中医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就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
你怎么不想想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
如果真的不存在,那为什么科研团队会发现人体经络的存在?
说实话中医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代表它不存在
而是没有高明的技术能够发现它。
话止于此,既然有人反对“积食”一说
那接下来师兄就从中医的角度好好说说“积食”这回事,好好解答解答。
什么是积食?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食物堆积在体内,没有完全消化,有点类似于西医上的消化不良。
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根据人体器官结构判断出的一个表象。
如果仅仅停留在表象去治病的话,是做不到彻底根治的。
这就像社会上许多小偷,现代医学的思路基本上就是把目光瞄准小偷,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侦查手段,采用各种方式去抓捕。
虽然能抓到,但却有永远抓不完的小偷....
而传统医学——中医的思路则是实行各种政策,让小偷失去生存的土壤,整个社会风气好了,坏人也无法兴风作浪。
明白吧?
再回过头来看积食。
西医认为积食就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只要吃点健胃消食片、吗丁啉、乳酸菌等就好了。
结果是来来回回的吃,反反复复的犯啊....
那积食的“根”在哪里呢?
不是胃肠,而是咱们中医说的脾胃。
注意,我说的脾胃不仅仅指脾与胃两个器官,更是包括了西医上讲的一系列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胃肠系统!
中医上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进食、消化、吸收、运化等,直接参与消化吸收营养,转化为气血能量,排出身体垃圾。
经常超量饮食,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运转失灵,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一辆卡车,只能载重1吨。
结果你总是让它载着2吨的东西,次次如此,时间一长,这辆卡车很快就报废了。
所以当孩子吃某种食物过多,超过了自己脾胃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这种情况就叫做积食。
而脾胃一旦出现问题,慢慢整体功能都会下降,所以积食长久不消,就会带来发烧、咳嗽等问题。
跟着师兄的思路,咱们再来想:
“为什么积食多发生在孩子身上?成年人很少有?”
这个问题很简单。
咱们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中说过四季脾旺不受邪,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只要脾气旺盛,咱们人就不容易受病邪骚扰。
之前师兄有说过小孩子阳气太稚嫩了,是名副其实的稚阳之体。
这个时候孩子的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包括脾胃,脾气也很脆弱
所以就很容易“受伤”。
就比如刚出生的宝宝,脾胃的运转能力是有限的,他不能吃不符合他这个阶段的食物。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
总是说“我小时候条件不好,什么都吃不着,现在咱们生活条件好了,别让娃饿着,多给娃吃点补的”,然后就过早的给宝宝吃成年人的食物,汉堡炸鸡可乐,肥甘厚味!
结果这样的“食物”进入孩子幼小的身体里,脾胃就要赶紧消化运转,加班加点拼命“工作”,逼着自己承受这些东西。
时间一长,孩子的脾胃就因全负荷忙碌,倒下了.....
有人说积食也没啥大不了的,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
错了错了!
积食久不治,便秘、瘦弱、挑食、个子矮、体弱多病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你再想想,咱们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脾胃都倒下了,人还能健康成长吗?
师兄记得早些年,我们有一位医友带着3岁的孩子来咨询身体。
孩子是什么问题呢?
咳嗽半年,各种止咳药、止咳针、雾化一堆
每次一吃药就好,停药就又接着咳,晚上咳得比白天还严重
除此之外,孩子还经常说肚子疼,又发烧、发烧又引起了扁桃体发炎,反反复复
精神状态差得很,经常大哭大闹,家长以为是生病难受,也心疼
去儿童医院,那的医生建议把扁桃体切了,可以杜绝发炎发烧引起的并发症。
孩子妈妈一听不愿意了,我娃这么小,就切扁桃体?咳嗽是扁桃体引起的吗?
后来找到我们这的中医师,当时是谁接的,师兄也记不清了
咱们医生看了之后发现,哪里要做什么手术!
这个孩子就是积食了。
先消食,再调理脾胃,慢慢就好了。
咱们医生就给娃开了点对症的药,嘱咐孩子妈多熬一些米汤给孩子喝,差不多一个周就能改善。
孩子回去喝药第三天,她妈妈就说不喊肚子疼了、愿意玩了,咳嗽也轻了。
所以,家长朋友们平日里一定好好做预防,不要给孩子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好养护稚嫩的脾胃。
另外一旦发现孩子有积食问题,赶紧治疗,不要拖!
怎么判断孩子确实是积食?
我记得茯苓医生的育儿群里,经常有宝妈问:孩子积食了,怎么办?
当时咱们茯苓医生就问这位宝妈:你是怎么判断的?
宝妈说:因为宝宝不想吃饭,婆婆说可能是积食了
就凭这一点,就说是积食
说实话,不准确。
有的宝妈还会凭舌苔薄厚去判断积食,怎么说呢?
太片面了。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成,正常的是薄白苔,而舌苔又受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喝奶多的宝宝,舌苔染奶,就可能是白色多,有点厚
喝水多点,舌苔也会变化,所以不能单纯靠看舌苔、不想吃饭来判断积食。
咱们要有一个准确的多方判断。
那积食到底该如何判断呢?
1. 口气
当凑近宝宝嘴巴的时候,能闻到带着酸腐味的口气。
2、胃口差
突然性的不想吃饭,吃的少
3、大便
很多天不排便,肚子鼓鼓的
4、腹胀腹痛
肚子鼓鼓的同时,孩子又经常喊肚子胀、疼
这四点是最基本的一个判断,如果符合这四点,那一般积食就八九不离十了。
确定积食后,就要赶紧治疗。
首先,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喝一些大米汤,保胃气存津液。
米汤里也可以加点山药
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运动,帮助消化
其次小建中颗粒可以喝,帮助建立中焦秩序,一次四袋
最后,师兄教你几招消积食的推拿手法,经常给孩子按一按,效果非常不错。
摩腹
在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周边,顺时针慢慢按摩,力度不易过大,揉腹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及时调整力度。
一次15分钟左右,可消食、理气、促进肠胃蠕动。
清胃经
在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由指根到指尖方向推。
每次15分钟左右,可消积导滞、降逆止呕
清大肠经
在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从虎口到指尖方向)
每次也在15分钟左右,可清理肠腑、导积滞
掐揉四横缝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来回10次,可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捏脊
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5次左右,可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另外,也可以给孩子艾灸中脘穴,可较快缓解恶心、嗳气、腹胀腹痛等情况。
最后,师兄奉上橘皮饮一杯。
橘皮饮源自《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橘皮汤”,又叫橘皮生姜汤
有行泻止呕之功效,宝宝积食的时候可以喝上几口。
橘皮45g 生姜45g 红糖适量,加水500ml 煮20分钟即可
少量多次给宝宝饮用。
以上方法,家里有宝宝的一定好好学!
别把积食不当回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