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的五种策略
习惯是日常生活中的无形架构。每天我们几乎都会重复大约40%的行为,可以说,习惯塑造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我们的未来。
1. 饮食更健康
2. 定期锻炼
3. 更明智地进行储蓄、消费
4. 休息、放松和享受
5. 不再拖延
6. 简化、清洁和整理
7. 建立更加密切深入的人际关系
如果能改变习惯,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先要认识你的性格倾向
外部期望: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完成工作、遵守交通规则等;
内部期望:不再昏昏欲睡、完成新年愿望等
01
支持者
支持者会积极地回应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期望。
他们每天一醒来就会想:“今天有什么计划?有哪些要做的事情?”他们想知道外界和他的内心对自身都有哪些期望,然后会尽全力去满足这些期望。
此外,他们也会避免犯错或者让他人失望,当然他们也不让自己失望。
因为支持者有一种迫切要去完成他们所期望事情的意愿,且他们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非常强大,这会让他们能够不受“满足他人期待”的倾向的束缚。
如果有人要求他们中断正在做的事情而去做别的事,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对不起,我没空。”
02
怀疑者
怀疑者质疑自己所有的期望,他们只会回应那些在他们看来有意义的期望。适当的理由、符合逻辑以及公正公平是他们做事的动力。
他们一大早醒来就会想:“今天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为什么?”
他们首先会进行判断,看看自己决定做某件事究竟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不会去做一件看起来缺乏充足理由的事。最终,他们会把所有期望都转变成内部期望。
他们做事的时候非常专注,并且常常愿意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果他们认为某种规则背后有足够的理由支持,他们就会遵守这一规则;如果没有,则不会去遵守。
03
义务者
义务者会满足外部期望,却很难满足自己的内部期望。
比如他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丢下所有要做的事去帮同事审读报告,但我都没有时间去完成我自己的报告。”
04
叛逆者
叛逆者抗拒所有期望,无论是外部期望还是内部期望。他们做事完全出于自己的选择,出于自由。
他们不愿被控制,也不愿自我控制,他们喜欢置身于一切准则和期望之外。
叛逆者用自己的方式朝着目标奋斗,这些人拒绝做那些外人看来他们应该去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叛逆者非常看重真实性和决断性,并且能够天马行空地去做一件事。
因为别人无法向他们提出要求或者下达命令,他们根本不在乎“大家都指望你了”“你说过你会做的”“你父母会失望的”“这不符合规定”“这是截止日期” 等这些话,甚至要求或者告诉叛逆者去做某件事情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你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
很多人相信猫头鹰型的人只要试着早点儿睡觉,他们也能成为百灵鸟型的人,但研究表明这种睡眠习惯的属性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其中基因的作用很大,而年龄的影响也比较大:
幼儿大多是百灵鸟型;成人更倾向于猫头鹰型,这一习惯改变的时间点,女性多出现在19.5岁左右,男性多出现在 21岁左右;老年人更倾向于百灵鸟型。
你是长跑选手还是短跑选手?
比如:从不提前准备演讲材料,直到所有人都已落座,他马上就要走上讲台时,才会开始构思演讲内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有灵感。
再比如:喜欢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沉浸在一个项目中,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更高效地工作。集中精力和时间处理任务,工作效率也会提升。
拖延者可能和短跑选手有些相似,因为他们也倾向于在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开始工作,但这两种人其实很不同。
短跑选手选择在最后一分钟工作是因为截止日期所带来的压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清晰;但拖延者很厌恶最后一分钟带来的压力,他们只是希望能借此强迫自己在截止日期到来之前完成工作。
与短跑选手不同,拖延者经常对他们还没开始做的事感到厌烦,这让他们很难充分利用时间去行动。他们可能会四处奔走,做一些很紧急的事,以这种方式来逃避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短跑选手称长跑选手“效率低下”,长跑选手称短跑选手“负责任”,但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如果拖延者能改变工作习惯从而更稳定地开展工作,他们就会更幸福。
你喜欢熟悉还是新奇?
有的人喜欢熟悉的事物,有的人则热爱新奇的玩意儿。
比如有人会觉得:“我每天上班都会看到那些相同的面孔,这让我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每周有一天我会在另一个办公室工作,借此来感受一些变化。”
比如,对于30天的挑战,他们不会试着去建立一个长久的、机械化的习惯。
有人会认为:“我喜欢对每天的日程进行安排,不断制订计划以养成新的习惯。我内心深处一直很排斥用相同的方式做同一件事情,而尝试新鲜事物带来的忙乱状态会让我感觉很好。”
你喜欢循序渐进还是突飞猛进?
著名行为研究专家福格提出了“小习惯”观点: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一本书等简单的行为开始一个新的习惯,并且通过这些小步骤迈上长期习惯之路。
这种微小成功的缓慢累积能够振奋人心,并且具有可持续性。以较小幅度逐渐进行改变能让坚持新习惯更容易,并且能避免我们总想一蹴而就而导致的那种令人筋疲力尽的挫败感。
改变习惯的五大策略
例如,日程表策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用的,但它对叛逆者却并非如此;责任感策略对大多数人有用,但它对义务者来说只是基本的要求。
01
管理你的习惯: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并不要求人们改变,却常常会带来改变。密切注意我们的举动意味着我们能在饮食、锻炼、工作、消费这类事情上做得更好。
一位女性通过计算发现,她在6年时间内为购买酒水总共支出了大约3万元,而这笔钱她更应该花在其他方面。
02
从最要紧的事开始改变:基础习惯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某个不良习惯,那么应该从何开始呢?
1. 睡眠
2. 运动
3. 合理饮食
4. 整理
03
制订计划:日程表策略
日程表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把一项活动转变为习惯。当习惯以可预见的方式不断被重复,人们便可以迅速地养成这种习惯。
最重要的是,制订日程表能让我们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提前做好计划。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决定了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04
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明确目标
习惯的一大未解之谜在于,有的习惯很容易养成,而有的习惯则很难坚持。为什么?
日程表策略有用的原因之一是其明确性。写作很重要,与家人相处很重要,阅读也很重要。与其花时间计较做事的先后顺序,还不如运用日程表的明确性来保证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比如“要更加用心”这种说法就过于模糊了,很难形成习惯,但像“每次走进公寓大楼时要心存感激”或者“每天拍一张有趣的照片”这种具体的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习惯。
05
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影响:近朱者赤
这是一条成年人的秘密:我无法让其他人改变,但当我自己发生改变时,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客户,一位广受关注的名人,或者你的老板。当你为每天花一小时写一个滞销品的策划案而有些犹豫不决时,问问自己:“我的老板会怎么说?”
你的“老板”可能会带着一丝不满说:“你现在没时间做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