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我家有口井( 文/平凡)
我家有口井
文/平凡
很小的时候,我老家院子的南墙根有一口井。井口用石块砌成圆形。可能是年代长久的原因,石块被磨的很平滑。井口的上面是木头搭起的架子,架子上便是能转动的木质辘轳。当时农村,洗衣做饭、浇花种菜,都用的是井水。因此,水井使用的频率就会很高。源于此,我对这口井的记忆很深。
这口井有多深,小时候也不知道。只记得辘轳上绕着的粗麻绳共有二十一圈,每圈缠绕的绳子一尺多一点。照这样计算,井深约莫就在三丈左右。
小时候,记着我们家绞水用的桶共有三只,都是铁皮做的。最大的一只是绿皮的,口径很大,有一尺五左右。这只桶一般由我爹一个人使用,绞起的水主要用来浇灌院里栽种的蔬菜。
我们家的院子足有半亩地,每到应季,除了留一条供人走路的小道外,各种菜蔬从院门口种到家门口。红溜溜的西红柿,紫丁丁的茄子,绿油油的白菜青椒,长条条的黄瓜豆角,一畦一畦错落有致,很有看头。连院子边边角角的空地也不闲置,墙头上高低低高爬满了有长有圆的大南瓜。
父亲每天清早四五点就起床,一桶一桶从井里绞出水来,把院子里的蔬菜浇湿浇透。蔬菜也好像懂得感恩似的,在老人的辛勤劳作下,长得特别喜人。
院子里种出的菜,我们自家吃不完。父亲便用扁担挑着,走街串巷卖出一部分,换回一些零用钱,供我们兄弟读书买纸墨笔砚和家里买油盐酱醋等。
母亲是个热心人,总是一筐一筐拿着院里的菜,送给邻居的婶子大娘尝鲜。正因为这样,我们家在街坊里的人缘极好。但凡家里有了大事小情,上门帮忙的人很多。
另一只桶是白色的。口径小一点,大概一尺左右,一般由我哥哥使用。哥哥比我大四岁,学习不很用功,但家里的家务做得不少。每天中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哥哥就是用这只桶绞起水,把屋里的一口大缸装满。
剩下的那只桶细长细长,就很小了,是父亲专门让村里的匠人给我定做的。白铁皮的外面用红油漆和绿油漆一道一道刷过,阳光下闪闪发亮。做这只桶的起因是父亲怕我到村外的河里玩水危险。有了这只桶,我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从井里绞起水,自己在家里玩。现在想起来,父亲真是个有心人,单单为了让我玩,又在井的旁边用砖块和水泥砌了一个水池子,水池有我一人长半人高,水池的下面留了一个小孔,小孔用一个木塞子堵着,用完的水就会随时从这个小孔里流掉。每到夏天,我用小桶把池子装满水,正午的太阳把池子里的水晒的热乎乎的,这时我正好脱光衣服,泡在水池里洗澡。
冬天到了,父亲又会把院子空着的菜畦子圈出一大块地方,四周用土围高,然后用他那只大水桶把水住满。几天过后,水便结成了厚厚的冰,变成了我的"溜冰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自家的“溜冰场”上滑倒了爬起来,玩得很开心。这样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几十年过去了,疼我爱我的父母早已过世。哥哥也因为一场大病落下了终身残疾,一直没有成家,一个人独居在老家。赶上了现在国家的好政策,哥哥不仅能领到医保金,去年一到了六十岁,就办成了五保户,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前几天我回家看望哥哥,无意间走到那口水井旁。井轱辘还在,多年不用,已经变成了朽木。井口用一块厚厚的木板压着,周围长满了枯草。
我在我家这口老井边驻足了很久。想起了父母,想起了亲人,也想起了已经过去许多年的许多幸福时光。
朗诵者艺术简介
赵新民先生
笔名:新心民敏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运城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二级演员
曾担任过话剧 《雷雨》中的周萍,等二十多个剧目的主要角色,喜欢诵读 ,愿用声音传送真善美,用情感 传递正能量 。
特邀担任:世纪文学传媒总社 博爱之家文化播音艺术总监《现代诗歌传媒总部s2016朗诵团团长》(陕西现代诗歌传媒总社)(山西 现代诗歌传媒总社)(中外文艺)(乐易读诗)(紫藤诗社)等平台朗诵团主播 。担任(世纪文学传媒)(华人文艺联盟) (枣都诗社)(芳菲文艺)(梦之路朗诵部)(骄阳+诵友之声主播团)(秦海明月总部)(美文赏析驿站)(当代文摘)等平台特约朗诵嘉宾主播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