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我家有口井( 文/平凡)

郁氏文化

我家有口井

   文/平凡 

很小的时候,我老家院子的南墙根有一口井。井口用石块砌成圆形。可能是年代长久的原因,石块被磨的很平滑。井口的上面是木头搭起的架子,架子上便是能转动的木质辘轳。当时农村,洗衣做饭、浇花种菜,都用的是井水。因此,水井使用的频率就会很高。源于此,我对这口井的记忆很深。

这口井有多深,小时候也不知道。只记得辘轳上绕着的粗麻绳共有二十一圈,每圈缠绕的绳子一尺多一点。照这样计算,井深约莫就在三丈左右。

小时候,记着我们家绞水用的桶共有三只,都是铁皮做的。最大的一只是绿皮的,口径很大,有一尺五左右。这只桶一般由我爹一个人使用,绞起的水主要用来浇灌院里栽种的蔬菜。

我们家的院子足有半亩地,每到应季,除了留一条供人走路的小道外,各种菜蔬从院门口种到家门口。红溜溜的西红柿,紫丁丁的茄子,绿油油的白菜青椒,长条条的黄瓜豆角,一畦一畦错落有致,很有看头。连院子边边角角的空地也不闲置,墙头上高低低高爬满了有长有圆的大南瓜。

父亲每天清早四五点就起床,一桶一桶从井里绞出水来,把院子里的蔬菜浇湿浇透。蔬菜也好像懂得感恩似的,在老人的辛勤劳作下,长得特别喜人。

院子里种出的菜,我们自家吃不完。父亲便用扁担挑着,走街串巷卖出一部分,换回一些零用钱,供我们兄弟读书买纸墨笔砚和家里买油盐酱醋等。

母亲是个热心人,总是一筐一筐拿着院里的菜,送给邻居的婶子大娘尝鲜。正因为这样,我们家在街坊里的人缘极好。但凡家里有了大事小情,上门帮忙的人很多。

另一只桶是白色的。口径小一点,大概一尺左右,一般由我哥哥使用。哥哥比我大四岁,学习不很用功,但家里的家务做得不少。每天中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哥哥就是用这只桶绞起水,把屋里的一口大缸装满。

剩下的那只桶细长细长,就很小了,是父亲专门让村里的匠人给我定做的。白铁皮的外面用红油漆和绿油漆一道一道刷过,阳光下闪闪发亮。做这只桶的起因是父亲怕我到村外的河里玩水危险。有了这只桶,我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从井里绞起水,自己在家里玩。现在想起来,父亲真是个有心人,单单为了让我玩,又在井的旁边用砖块和水泥砌了一个水池子,水池有我一人长半人高,水池的下面留了一个小孔,小孔用一个木塞子堵着,用完的水就会随时从这个小孔里流掉。每到夏天,我用小桶把池子装满水,正午的太阳把池子里的水晒的热乎乎的,这时我正好脱光衣服,泡在水池里洗澡。

冬天到了,父亲又会把院子空着的菜畦子圈出一大块地方,四周用土围高,然后用他那只大水桶把水住满。几天过后,水便结成了厚厚的冰,变成了我的"溜冰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自家的“溜冰场”上滑倒了爬起来,玩得很开心。这样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几十年过去了,疼我爱我的父母早已过世。哥哥也因为一场大病落下了终身残疾,一直没有成家,一个人独居在老家。赶上了现在国家的好政策,哥哥不仅能领到医保金,去年一到了六十岁,就办成了五保户,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前几天我回家看望哥哥,无意间走到那口水井旁。井轱辘还在,多年不用,已经变成了朽木。井口用一块厚厚的木板压着,周围长满了枯草。

我在我家这口老井边驻足了很久。想起了父母,想起了亲人,也想起了已经过去许多年的许多幸福时光。

作者简介
刘高田,笔名平凡,男,山西忻州人。国企宣传干部,网络作家。《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

朗诵者艺术简介

l

赵新民先生

笔名:新心民敏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运城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二级演员

曾担任过话剧 《雷雨》中的周萍,等二十多个剧目的主要角色,喜欢诵读 ,愿用声音传送真善美,用情感 传递正能量 。

特邀担任:世纪文学传媒总社  博爱之家文化播音艺术总监《现代诗歌传媒总部s2016朗诵团团长》(陕西现代诗歌传媒总社)(山西 现代诗歌传媒总社)(中外文艺)(乐易读诗)(紫藤诗社)等平台朗诵团主播 。担任(世纪文学传媒)(华人文艺联盟) (枣都诗社)(芳菲文艺)(梦之路朗诵部)(骄阳+诵友之声主播团)(秦海明月总部)(美文赏析驿站)(当代文摘)等平台特约朗诵嘉宾主播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

(0)

相关推荐

  • 家乡的老井

    婳婳读<扬州慢·淮左名都>的时候,惊为天人,问我,是柳永更有名?还是姜夔更有名? 我说,应该是柳永,因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水井是一个村子的人员集中处,八卦中心 ...

  • 故乡的些些事

    我的家乡在在山城,重庆的山城,确实有许多的山,主要是不怎么平,但是我家那里,不是山上.后来一些日子,喜欢去爬山,人家笑道,你不是山上的么,还这么喜欢爬山. 具体情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当下处于的这个节 ...

  • 1976年的日子(2)

    2.一些琐事 从上海回来,我兴冲冲地先去我妈的棉麻公司"报到"一下.我走进去笑着说:"我回来了!"我很不习惯在别人面前和人亲热,这使妈妈公司的一位阿姨很诧异,她 ...

  • 李丽丨老屋的故事(散文)

    记忆中的那座老屋陪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那里保留着我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虽然陈旧点.窄小点,无法与现代高楼相媲美,可它有年代久远的故事,有丰富的情怀,有房前屋后的戏闹,院内母亲忙碌的身影,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郁氏文化】荞 花 (文/平凡)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荞    花 文/平凡 荞花已经很老了,这一辈子,她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荞花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啊飞,飞过山,飞过海,飞过沙漠,飞过森林,飞到章裕的怀里. ...

  • 【郁氏文化】信天游小调(文/平凡)

    [郁氏文化]信天游小调 作者 || 平凡 二黑小住在圪梁梁上 玉茭秆杆搭成个遮风的窑 三粒粒小米一宿宿熬 稀汤汤灌肚吃不饱 白萝卜数那心心甜 找婆姨就找那贴心人 天上的云彩树梢梢挂 村口口站着桂花花 ...

  • 【郁氏文化】旅途杂感( 文/平凡)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旅途杂感    文/平凡 01 落叶秋黄 潇潇待冬残 孤自飘零 高铁越北南 泡面一小碗 微辣沁热汗 妻儿微信问暖寒 人间爱无边 02 发早已光了 而今 又把帽子丢 ...

  • 【郁氏文化】红女(文/平凡)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红女 作者 || 平凡 红女走了.不,是红女跟人跑了.也不对,是红女从朱红躺柜的柜底里翻出户口本,把超山和双胞胎的大妮二妮丢下,跟着那个建房盖屋的泥瓦匠豁唇嘴去乡里领了结婚证,名 ...

  • 【郁氏文化】自行车赞(文/吉忠华)

    郁氏文化 ---- 自行车赞 文/吉忠华 你已被供奉在我的心中, 我已把你视为珍贵, 你是命运给我的最好馈赠, 你是我一生割舍不断的情. 你陪伴我的一生, 让我摆脱懒惰与平庸, 把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精彩 ...

  • 【郁氏文化】母亲节感怀 (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 母亲节感怀   文/郁光涛 今天是母亲节 无论是打开电视 还是翻阅着手机 无论是手机朋友圈 还是抖音短视频 都是在 祝福母亲 赞美母亲 思念母亲 感恩母亲 因为 山之高,高不过母亲的慈爱 海 ...

  • 【郁氏文化】逛庙会 ( 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逛庙会 文/郁斌生 庙会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同时也常常以集市贸易形式在各地出现. 海安庙会依托凤山广福禅寺而举行祭祀,是经贸交流之聚会.广福禅寺相传为唐尉迟宝林将军所建,有100 ...

  • 【郁氏文化】​制土坯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ZHI TU PI 制土坯 文/范俊来 土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砌墙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我的家乡,管制作土坯的过程叫"脱阶(入声)".民间流行的土坯主要有三种,大土坯,砖土坯 ...

  • 【郁氏文化】稿 费 (文/杜永红)

    郁氏文化 稿  费 文/杜永红 我一直把会写文章的人称为"文化人",羡慕他们,又嫉妒他们.他们能够把文字变成铅字,还能把铅字"换成"钱,靠真本事来"吃 ...

  • 【郁氏文化】缅怀先烈(文/郁时元)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缅怀先烈 作者||郁时元 清明这天,乍暖还寒的春风夹着蒙蒙细雨,给人们带来丝丝寒意.然而在大别山腹地的陶家河烈士陵园里,祭扫先烈的人,却络绎不绝.小学.中学.机关团体的学生.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