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86):毕竟漂亮不是古 不见沧桑未埋土
原创一夫之2020-02-25 12:04:59
古玉辨识料、工、形、纹皆为可识读范畴,可具以文字、辅以图像,对照辨析;唯入埋的沁色、传世的包浆则非文字、图像所能够表达了。是为“形而下方辨迹痕,形而上方观神韵”(参见《古玉学步(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瓷看底、玉看皮”。观摩皮壳沧桑是古玉辨识的不二法门,是在观摩大量料、工、形、纹辨识基础之上产生对古玉沁色、包浆——皮壳的内在认知,这个认知就是常说的“悟性”。认知有高下、悟性有真假。往往对同一件事物十人十看法,其中只有一种看法符合客观实际。
沧桑是千百年岁月的积淀,无法仿;技术在与时俱进,唯有时间永远仿不到。可以利用技术将六、七十的老太太拉皮成“少女”,但是皮下脂肪的老态拉不去;可以利用技术将仿古玉器的料、工、形、纹做得近乎逼真,人见人爱——堪称漂亮,但是皮壳的沧桑真心做不到。
(1)可以将沁色做的惟妙惟肖,但是无法做到天然的“伴生”,形纹漂亮但皮壳是假的。
类似这样的玉佩当然是非常漂亮了(图1):
图1
土黄“沁”色轻重有别、晕散、过渡,非常漂亮(图1-1),如果没悟到当然如获至宝;
图1-1
如果悟到千百载入埋的岁月沧桑必须是要见“伴生”的,绺裂、橘皮、土蚀等现象皆无踪影,唯剩“沁”色形单影只,这样的皮壳远没老到那个份上(图1-2)。
图1-2
也见几个孔了,但那不是自然蚀形成的状态(图1-3)。
图1-3
(2)可以将润、透做的超逼真,但是无法做到千百年入埋的熟,料工形纹漂亮但缺乏岁月之沧桑。
类似这样的玉璧更加能迷倒一众(图2):
图2
选用带透度的料能够将润、透做的超逼真(图2-1),如果没有悟到当然庆幸八辈子都没遇到过的大“漏”。
图2-1
这样的皮壳浮色露了本源——嫩——未经岁月入埋的料是生的(图2-2)。
图2-2
毕竟漂亮生爱意,毕竟悟性有差异,难免见仁和见智,不必炸锅,仅供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