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极致完美的创作之道
昨天我们说到有些画家会有以同一主题创作多幅作品的习惯,这可不是画家们江郎才尽了,大多数情况下画家这么做只是为了不断的完善一幅作品,让作品达到完美,完成他们内心的一点点处女情结。
睡莲,73cmx92.5cm,大原博物馆
睡莲,玛摩丹美术馆
这是莫奈的《睡莲》和……《睡莲》。这还只是莫奈创作的睡莲作品中的冰山一角,维基百科上说莫奈一生创作的相关睡莲的作品有250幅左右。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印象派大师如此痴迷于《睡莲》的创作呢?
莫奈出生于海边,从他的画中常能看到他对水有着一份独特的痴迷,无论是他在年轻时候创作的《青蛙塘》还是到了晚年在吉维尼的后花园中绘制的大量睡莲作品都是如此。
晚年的莫奈是恋家的,但天不遂人愿,受一战战事影响,家庭成员先后奔赴战场,而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和儿子勤的先后离世,更使他在精神上倍感孤寂,加上他此时深受白内障影响,行动不便,于是整日躲在自家后院画画那里的景致倒也不足为奇。
当然,莫奈在家中画睡莲也不纯粹只是消遣,他一直不忘对光影的研究,这是印象派立于画坛的根本,他不曾放弃。为了研究光影对画面变化的影响,他在同一个场景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作画,不断研究者不同光线条件下景物的特质,不断摸索光影变化的美。
这样的探索早在他年轻时就已经在开始,当初在鲁昂,他就给制鲁昂大教堂画了三十多幅不同时间、光线条件下的美图。后来到了吉维尼乡间,又让人推了一车的帆布出来画干草垛,其中著名的便有25幅。
另一位喜欢画同一主题作品的当数凡高,就这疯子,单是自画像便有42幅,这其中有穿着随意、朴实出场的,也有可以画出一份纨绔气质的,当然,几张割耳的自画像恐怕也就他能画出来了。这里提一句,虽然凡高的自画像产量极高,但他毕竟只画了没几年,真要说自画像数量之最的当属他的荷兰老乡伦勃朗,这厮的自画像从年轻时候一直画到他老年,总共创作了上百幅自画像,可以说早几百年就想到了用图像记录自己的一生,也亏得当时没有照相技术吧……
说回凡高,除了自画像,凡高画面艳丽的向日葵一直是他最具代表的静物画之一,目前已知由凡高创作的《向日葵》作品共有11幅(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这些画散落在世界各地,只有一幅留在了梵高博物馆。
凡高在创作《向日葵》时似乎没有想莫奈绘制《干草垛》一样,从一开始就想着要画一整个系列,只是最终没忍住,把这艳丽的风格坚持是十来幅。
无论是莫奈的《睡莲》、《鲁昂大教堂》、《干草垛》还是凡高的《向日葵》都已成了世界级的作品,但从这些系列中随意挑出一幅都是价值连城的,这也正说明了画家对某一事物的极致追求是使之成就完美的的途径之一。
《世界艺术鉴赏库》一个满足互联网+时代全方位艺术鉴赏需求的产品,定位于为艺术教育提供资源、素材及方法的深度学习数据库。